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检测、改造、维修、事故等环节的信息数据库,实现设备安全状况的全过程跟踪动态管理,适时反映特种设备的状况,利用适时更新的数据库,建立起各类特种设备的监测、预测以及监控预警系统、安全评估系统、事故统计分析体系,特种设备有关的各种静态、动态信息通过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实现特种设备的信息化、全面覆盖的管理,一方面可成为安全监察动态监督管理的及时支撑,同时,还可以面向政府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1.标准信息管理与作用
标准信息管理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对标准信息自身的管理,目的是为了达到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流通和服务的最佳效果;二是对标准信息有效流通、管理,以实现标准信息活动的价值和利润。标准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的专业化信息系统,标准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共享的手段和基础。没有丰富的标准信息资源和结构科学的信息系统,没有快速传播信息的网络,信息资源就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直接影响标准信息工作的发展。
标准信息工作的作用,首先是标准检验信息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活动,从根本上促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质量水平的提高,推动检验技术进步。其次,了解和获得国际、国外标准必须借助标准信息工作才能实现,一方面,收集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信息,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有利于检验机构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提高我们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研究国外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构筑起符合规则的“技术措施”;才能构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再次,标准信息部门提出的相关标准信息资料和有观点、有分析、有建议的标准信息研究分析报告是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计划、政策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政府行政监管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解决经营无证、假冒伪劣、环境污染,特种设备安全等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标准信息作为執法依据。
2.实现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落实三方安全责任
实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必须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监督管理。特种设备在整个运行寿命周期中,为准确掌握特种设备使用状态,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和监督检验检测单位通过现场安全监察和强制检验,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依法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管理的全过程,以达到巩固和提高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事故结案率和持证上岗率,最终实现杜绝特大事故、遏止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避免重复事故的安全目标。
2.1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运行安全的责任主体
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管理和使用,生产和使用单位也应是参与的对象,反映在信息化管理上的一致性。就生产和使用单位对设备的管理而言是全面的,应包括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转,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确保持证上岗,健立各项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安全状况并具有可跟踪性,重大危险源防范监控和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保证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并适时演练等,是真正的法律主体,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生产企业要对生产的设备安全性能负责,必须将生产的产品信息提交到数据库,有利于掌握生产企业的生产状况,同时,由于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在外网上公布后,有利于从源头控制,增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可以使监察机构动态了解企业的设备安全状况,是否做到三落实两有证。所以必须建立由企业广泛参与的动态管理系统,为企业设置管理窗口上,由企业自行对自己的设备进行管理,更好反映设备动态情况。
2.2检验检测工作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检验检测机构要认真履行检验技术把关的责任,在督促企业依法主动报检的同时,要及时安排检验计划,确保定期检验率,实现检验工作的有效覆盖;要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安全责任事故;要及时将检验中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和重大问题及时告知生产、使用单位并立即报告安全监察机构。检验过程的相关信息要及时收录和更新,以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库的完整和准确。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检验检测情况的预警和报警信息,及时动态跟踪监督。
2.3质监部门必须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职责
要建立完善安全监察责任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等实行信息化管理、定期量化考核。监察机构责任反映到设备的数据库中,监察机构对监督检查数据负责。检验单位的责任落实主要显示在检验报告上。因此必须做到检验信息和监察信息的同平台作业,完全做到信息联动,监察信息被提取到检验报告中,检验结论反映到设备的数据库中。检验单位要对检验报告的及时、合理、正确负责。
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有效监管的基础,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质检系统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设好安全监察、检验、生产、使用信息网络和组织网络;逐步构建和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要适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 [科]
1.标准信息管理与作用
标准信息管理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对标准信息自身的管理,目的是为了达到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流通和服务的最佳效果;二是对标准信息有效流通、管理,以实现标准信息活动的价值和利润。标准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的专业化信息系统,标准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共享的手段和基础。没有丰富的标准信息资源和结构科学的信息系统,没有快速传播信息的网络,信息资源就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直接影响标准信息工作的发展。
标准信息工作的作用,首先是标准检验信息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活动,从根本上促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质量水平的提高,推动检验技术进步。其次,了解和获得国际、国外标准必须借助标准信息工作才能实现,一方面,收集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信息,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有利于检验机构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提高我们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研究国外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构筑起符合规则的“技术措施”;才能构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再次,标准信息部门提出的相关标准信息资料和有观点、有分析、有建议的标准信息研究分析报告是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计划、政策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另外,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政府行政监管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解决经营无证、假冒伪劣、环境污染,特种设备安全等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标准信息作为執法依据。
2.实现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落实三方安全责任
实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必须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监督管理。特种设备在整个运行寿命周期中,为准确掌握特种设备使用状态,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和监督检验检测单位通过现场安全监察和强制检验,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依法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管理的全过程,以达到巩固和提高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事故结案率和持证上岗率,最终实现杜绝特大事故、遏止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避免重复事故的安全目标。
2.1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运行安全的责任主体
特种设备信息化系统管理和使用,生产和使用单位也应是参与的对象,反映在信息化管理上的一致性。就生产和使用单位对设备的管理而言是全面的,应包括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转,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确保持证上岗,健立各项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安全状况并具有可跟踪性,重大危险源防范监控和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保证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并适时演练等,是真正的法律主体,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生产企业要对生产的设备安全性能负责,必须将生产的产品信息提交到数据库,有利于掌握生产企业的生产状况,同时,由于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在外网上公布后,有利于从源头控制,增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可以使监察机构动态了解企业的设备安全状况,是否做到三落实两有证。所以必须建立由企业广泛参与的动态管理系统,为企业设置管理窗口上,由企业自行对自己的设备进行管理,更好反映设备动态情况。
2.2检验检测工作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检验检测机构要认真履行检验技术把关的责任,在督促企业依法主动报检的同时,要及时安排检验计划,确保定期检验率,实现检验工作的有效覆盖;要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安全责任事故;要及时将检验中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和重大问题及时告知生产、使用单位并立即报告安全监察机构。检验过程的相关信息要及时收录和更新,以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库的完整和准确。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检验检测情况的预警和报警信息,及时动态跟踪监督。
2.3质监部门必须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职责
要建立完善安全监察责任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等实行信息化管理、定期量化考核。监察机构责任反映到设备的数据库中,监察机构对监督检查数据负责。检验单位的责任落实主要显示在检验报告上。因此必须做到检验信息和监察信息的同平台作业,完全做到信息联动,监察信息被提取到检验报告中,检验结论反映到设备的数据库中。检验单位要对检验报告的及时、合理、正确负责。
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有效监管的基础,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质检系统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设好安全监察、检验、生产、使用信息网络和组织网络;逐步构建和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要适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