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1344”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对实践教育的重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育人培养机制,其实效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农业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1344”实践育人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040-02
   关于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有明确要求,其中指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实践育人活动的重要价值,对实践育人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对实践活动认识的提升以及行动的推动,相关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机制,育人实效也不断提升。但是,关于实践育人的建设发展,目前国内高校相关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后续动力有限,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实践活动多局限于校内部分“精英”,平台有限,外向性、普及性不够;实践育人工作创新性、时代性不够,实践育人体系不完善,不能较好地落实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整体规划,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了“1344”实践育人模式,切实增强实践育人实效。
   一、围绕一个人才培养目标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终牢记自身定位与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之本,坚持培养社会需要的新时代农牧业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培育“三农情怀”为要义,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学校不断完善总体设计,健全相关体制规范,充分结合课程传授与实践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助力。
   二、实施三项实践育人举措
   (一)搭好平台
   想要顺利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优质的平台必不可少。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学校基础建设以及时代要求等基础上,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重点打造了思政德育、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创客工作室、社会实践基地、素质拓展基地、互联网+实践平台等多个实践育人平台,把实践工作落实落细落小。
   (二)建好机制
   学校建立“学校统筹、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方资源,发挥各界力量,尽全力开展工作。强化实践育人的组织管理、协同培养、长效机制保障,完善沟通协调、工作运行机制。
   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和保障,为此学校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助力;完善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下尝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育人实践考核与评价方式,坚持过程检查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发挥实践育人的联动效应,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三)树立品牌
   充分挖掘学生典型,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在实践活动中选树一批优秀学子,通过梦想公开课、五四表彰、“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等讲好社会实践故事、青春奉献故事,为学生树立标杆,让学生在前辈与朋辈的优秀事迹中感受青春的激昂、未来的无限可能,激发其斗志,引导其从实践中践行远大目标,勇于承担时代责任。
   精心组织实践团队,打造精品实践项目。实践前深入调研策划、优化设计方案、用心选拔人员组建团队;实践中反复摸索、科学筹划、紧扣主题实施实践项目,实践后及时总结反思形成经验并推广,确保实践项目目标精准化,实施规范化、传播立体化、成果精品化。
   三、整合四个实践育人主体
   为有效解决高校实践育人主体分散、育人资源缺乏统筹、利用率低等问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引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育人主体,通过集结各方力量,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并且共同体参与者共享资源、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助力人才培养。
   (一)凝聚意志,形成系统合力
   实践育人不仅是高校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支持。在实践育人共同体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践育人政策,发挥政策导向、财政支持等作用;高校作为重要主体,应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建立健全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机制;社会组织和企业要发挥协助作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将自身良好的平台贡献出去,为培养人才助力。各主体对学生实践产生共识、达成一致,形成合力。
   (二)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
   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受益者绝不只是高校学生,各主体都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彼此共享资源,相互协作。政府应当从政策制定出发,利用政策将各方力量有效调动起来,做好资源协调;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自身优势,主动联系政府、服务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等;社会组织和行业企业可以发挥资本优势和经验优势,提供实践经费和场景等,并提供实践指导。通过协同合作,让人力、资本、信息、技术、场地等要素有效整合,进一步推动育人主体联动、提升实践育人实效的同时,推动四个不同主体的协同发展。    (三)机制共建,实现有机联动
   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障。为了能够更好地运行管理机制,协调各育人主体的管制,促进整体优势形成。在政府主导作用下,打破各主体的制度壁垒,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以及评价体系,不断促进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四大实践育人主体的深度融合。
   四、建立创新四个实践育人专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重点立项、动态管理、经费支持等,重点打造思政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劳动实践四个专项,将实践运行项目化。
   (一)思政實践专项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指出,要秉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这也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也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导性方向。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5门思政理论课基础上,专门设立一门独立课程——思政实践课,为期一周时间,进一步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通过参观泰州市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泰州市博物馆等思政实践教育共建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学生思政讲堂等,不断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代价值。
   同时,学校与当地乡村社区挂牌对接,打造“校、社”党团共建平台;建立新芽文明实践中心,配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思政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国情、感知社会,增强家国情怀,坚定使命担当。
   (二)社会实践专项
   学校依托各级团组织,精心策划安排并认真组织活动。青年学子们在学校引导和鼓励下全面、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同时根据专业特色及兴趣方向,打造多个社会实践重点项目,与泰州市多个社区、乡村、企业进行对接、签订合作协议,进行长期持续性的合作建设。近三年来,学校社会实践团队重点围绕“青年大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实践专项,重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健康扶贫、林木种质资源调研、兽医行业发展调查分析、农产品电商品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0年初,学院迅速组织动员近200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团队,在当地乡村、街道等围绕政策解读、防护宣传、卡口值班、物资运送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当中学生成员们积极配合、认真工作,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良好风貌。
   (三)专业实践专项
   通过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查,结合专业特点,积极推动专业实践专项活动,由专业教师指导,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企业真实工作环节与环境,提升认识与实践能力,助力改变学生主要依赖课堂学习、缺乏真实社会体验的状况。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个性化发展,结合专业知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成长为综合能力突出且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例如,农业信息学院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近三年来共组织了百余名学生参与平台维护、信息录入、用户培训等,在实践中进一步磨炼技能、服务社会,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劳动实践专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结合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原有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涉农高校特点,打造农牧特色劳动实践专项活动。
   学校依托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中医药科技园等校内实践基地,开展“耕读自然”劳动实践等,贴近农村耕作实际,开展种植、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等,在耕作中学习农业知识、体悟劳动要义、培养三农情怀,引导学生肩负起兴农报国使命,树立起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的决心。
   实践证明,近三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1344”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育人成效颇丰。每年学生各类实践活动参与率达100%,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能力、磨炼了意志,也进一步提升了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大赛中也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斩获颇丰;30余人次获得“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全国高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等国家级、省级荣誉表彰;5个学生实践团队获得团中央表彰;5个团队荣获省级“优秀团队”;实践活动也获得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App、中国江苏网、江苏共青团、泰州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报道30余次,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1]纪永强.基于整合的“三方位立体化”课程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121-123.
   [2]徐立宇,罗宣.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92-93.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传统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民间艺术因社会关注度不够,年轻人参与度较低,正濒临消亡,原有从业者面临着边缘化与老龄化,一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绝技表演正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世而失传。以成都大邑“新场牛儿灯”为例,从田野调查出发,调查分析大邑“新场牛儿灯”的表现形式,深入了解“新场牛儿灯”传承与发展现状,为“新场牛儿灯”能更好地传承与
期刊
[摘 要] 为了使学生获得展会调研、可行性分析、展会策划到展前宣传、招展招商、展中现场管理、展后评估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操练,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校园展销会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5年,依托项目管理课程,是学院会展专业项目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着重阐述了学院会展专业校园展销会活动的运作方式及存在问题,并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开展校园展销会活动提出改进之策。  [关 键 词] 高职;会展专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基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谈谈吊灯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项目教学的探索。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一体化;项目教学;课程改革;吊灯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
期刊
[摘 要] 从课程思政出发,基于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四个视角分析我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并指出五个维度的实施策略,即教师行动策略、思政教师协助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策略、课程知识与价值属性衔接策略、思政实施路径与思政元素融合策略以及教学评价规范化策略,旨在完善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的能力等职业素养,真正起到隐性教育中“空
期刊
[摘 要] 侨批文化的历史是永恒的、光辉的,侨批档案承载了我国人民守望相助、励精图治、一马当先的精神和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人文底蕴。讨论在中职教育中融入侨批文化思想及侨批档案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唤醒文化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文化自信的德育价值及如何在校园实践中践行“一带一路”理念及侨批精神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侨批档案;东兴汇路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岭山歌,是以汉族民歌为主基调的民歌,并且包含羌族民歌、藏族民歌的元素,既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又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不仅有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体现。但在如今迅速多变的经济社会,西岭山歌的发展和传承面临诸多问题,各类压力让其生存和发展面临威胁。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岭山歌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现状,让西岭山歌被更多人所了解、熟
期刊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具备较高水平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技工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因此,在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以“育人育心”为办学思路,坚持专注行业、专业的初心不变,注重育人、育才,为“心灵”培土奠基续写工匠精神。  
期刊
[摘 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到来之际,主要介绍AR/VR技术在中职食品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需求和应用现状;以食品加工类课程糖果与巧克力制作为例,阐述AR/VR技术的具体实践应用,并谈谈AR/VR 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和应用前景。  [关 键 词] AR/VR技术;食品专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
期刊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不断地优化,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全面发展。以中职信息技术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主题开展探究,展现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和流程,提出在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 项目式教学;引导;应用  
期刊
[摘 要] 以護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为例,介绍2+3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中高职衔接护理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中高职教育的培养质量,向社会提供优秀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健康评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