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织着充实、忙碌、快乐、忧愁的日子如流水般静静流淌,五年的岁月就这么不着痕迹地过去,还记得初为人师时的那份新鲜与欣喜,也记得刚当教师时的那种忙乱与茫然。太多太多的难忘,让我品尝着为师者的一份快乐,一份辛劳。确实,作为班主任有太多的艰辛和压力,但在艰辛的同时,也能不时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坚强地活着,并寻找快乐,就这样。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样一份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受得住挫折,并学会不断地从工作中寻找快乐。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工作中的一些感受。
一、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
对教师而言,学生有无数个,但对于父母来说,孩子都是唯一的,是他们的宝贝。父母把学生送到学校来,都希望教师能好好地对待他们,要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老师心目中的“差生”,那对他们是多大的打击。这是我自己也做了父亲后最大的感受。所以我绝不偏爱学优生,歧视“差生”,我总能找出“差生”的很多可爱之处而喜欢他们。所以我对“差生”的热爱是由衷的,并不刻意。我觉得表里如一地热爱“差生”,才能起到稳定班级、改善班风的作用。到了初三后,有些班级往往会按成绩给学生排座位,这样做学优生自然受益匪浅,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则会在教室里如坐针毡,抬不起头,甚至感觉不到做人的尊严。所以,在我带的班级里,从来都不会出现教室前排一律是学优生、后排清一色是“差生”的现象,即使在最关键的高三阶段。因为我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换来了所有的学生对我的尊重,尤其是“差生”。
二、教师要善意地解读学生的不良甚至违纪言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张扬个性
大家都有体会,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少了很多自由,少了很多童年的乐趣。小小年纪就被父母看着学这学那。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又有太多的约束,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不许干这不许干那,连思想也要受约束,这样思考是不可以的,那样想是不行的。总之,教师对学生都有点不近情理地严。那么,素质教育下应如何理解“严”的内涵?成年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未成年的学生。有些错也许是故意的,但更多的是无意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善意出发,学会宽容,更何况有时学生所谓的“不良”行为也许恰恰是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表现,是至真至善的性情的自然流露。
三、营造融洽的班级气氛,树立良好的班风
教过我班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都有爱心、朴实,很有人情味。我班学生不仅同学关系好,对教师也是极有礼貌的,即使毕业多年,还依然记得曾经教过他们的所有教师,并时不时地前来看望。而且全班学生学习都很努力,即使智力一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我认为这都得益于融洽的班级气氛,良好的班风。
营造融洽的班级气氛,树立良好的班风,首先要从爱心教育开始。我经常把周一班会课作为爱心教育的平台,有时给学生读一些富有人情味或有哲理的文章,有时讲几个小故事,使学生既得到教育,又陶冶情操。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也成为学生最爱上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上,他们总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不断地得到爱的教育。我们班的班会课基本上每次都有一个主题,比如为了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我就搞了“大地的孩子”主题班会。高三新学年伊始,我让学生对人生进行规划时,就有了“我的未来不是梦”这样的班会。总之,在工作中我善于捕捉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格的教育,让他们成才以前先学会做人。
其次是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不管你愿不愿意,竞争始终存在,在学校是这样,走上社会更是要面临激烈的竞争。选拔班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平时的每一次考试或是期中期末考试,我都鼓励学生不断地和以前的自己竞争,和同学竞争。我让学生坚持这样的理念: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由于班里始终有着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所以我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较理想,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在平行班里总是最多的。
四、慎重、充满爱心地给学生写评语,多激励,多挖掘其闪光点
评语是教师很庄重地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忘记学生在阅读评语时或兴奋或消沉的情景。评语是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个性特长的概括和总结,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有力杠杆。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说,中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启蒙阶段,还不能准确地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缺乏自我评价能力。他们评判是非好坏的标准,大都以教师说的为准。就连教师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平平常常的一句话,有时也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涟漪,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农村小学老师,在批评一个父亲是泥水匠的孩子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这样的人,以后就是当泥水匠的坯子。这样的话在别人听了可能没什么,但对这个本来就有点自卑的孩子来说,却仿佛是对他以后的人生作了宣判。后来,这个孩子真的成了一个泥水匠,并且一直在自卑的泥潭中生活。
所以,不管是在平时的说话中,还是在写评语时,教师都应该感性一点,委婉一点,寓理于情,寓批评于亲切勉励之中,尽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一、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
对教师而言,学生有无数个,但对于父母来说,孩子都是唯一的,是他们的宝贝。父母把学生送到学校来,都希望教师能好好地对待他们,要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老师心目中的“差生”,那对他们是多大的打击。这是我自己也做了父亲后最大的感受。所以我绝不偏爱学优生,歧视“差生”,我总能找出“差生”的很多可爱之处而喜欢他们。所以我对“差生”的热爱是由衷的,并不刻意。我觉得表里如一地热爱“差生”,才能起到稳定班级、改善班风的作用。到了初三后,有些班级往往会按成绩给学生排座位,这样做学优生自然受益匪浅,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则会在教室里如坐针毡,抬不起头,甚至感觉不到做人的尊严。所以,在我带的班级里,从来都不会出现教室前排一律是学优生、后排清一色是“差生”的现象,即使在最关键的高三阶段。因为我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换来了所有的学生对我的尊重,尤其是“差生”。
二、教师要善意地解读学生的不良甚至违纪言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张扬个性
大家都有体会,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少了很多自由,少了很多童年的乐趣。小小年纪就被父母看着学这学那。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又有太多的约束,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不许干这不许干那,连思想也要受约束,这样思考是不可以的,那样想是不行的。总之,教师对学生都有点不近情理地严。那么,素质教育下应如何理解“严”的内涵?成年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未成年的学生。有些错也许是故意的,但更多的是无意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善意出发,学会宽容,更何况有时学生所谓的“不良”行为也许恰恰是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表现,是至真至善的性情的自然流露。
三、营造融洽的班级气氛,树立良好的班风
教过我班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都有爱心、朴实,很有人情味。我班学生不仅同学关系好,对教师也是极有礼貌的,即使毕业多年,还依然记得曾经教过他们的所有教师,并时不时地前来看望。而且全班学生学习都很努力,即使智力一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我认为这都得益于融洽的班级气氛,良好的班风。
营造融洽的班级气氛,树立良好的班风,首先要从爱心教育开始。我经常把周一班会课作为爱心教育的平台,有时给学生读一些富有人情味或有哲理的文章,有时讲几个小故事,使学生既得到教育,又陶冶情操。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也成为学生最爱上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上,他们总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不断地得到爱的教育。我们班的班会课基本上每次都有一个主题,比如为了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我就搞了“大地的孩子”主题班会。高三新学年伊始,我让学生对人生进行规划时,就有了“我的未来不是梦”这样的班会。总之,在工作中我善于捕捉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格的教育,让他们成才以前先学会做人。
其次是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不管你愿不愿意,竞争始终存在,在学校是这样,走上社会更是要面临激烈的竞争。选拔班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平时的每一次考试或是期中期末考试,我都鼓励学生不断地和以前的自己竞争,和同学竞争。我让学生坚持这样的理念: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由于班里始终有着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所以我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较理想,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在平行班里总是最多的。
四、慎重、充满爱心地给学生写评语,多激励,多挖掘其闪光点
评语是教师很庄重地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忘记学生在阅读评语时或兴奋或消沉的情景。评语是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个性特长的概括和总结,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有力杠杆。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说,中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启蒙阶段,还不能准确地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缺乏自我评价能力。他们评判是非好坏的标准,大都以教师说的为准。就连教师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平平常常的一句话,有时也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涟漪,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农村小学老师,在批评一个父亲是泥水匠的孩子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这样的人,以后就是当泥水匠的坯子。这样的话在别人听了可能没什么,但对这个本来就有点自卑的孩子来说,却仿佛是对他以后的人生作了宣判。后来,这个孩子真的成了一个泥水匠,并且一直在自卑的泥潭中生活。
所以,不管是在平时的说话中,还是在写评语时,教师都应该感性一点,委婉一点,寓理于情,寓批评于亲切勉励之中,尽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