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逐步信息化,为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将内部审计打造成为“覆盖集团全面业务的免疫系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于2012年9月正式启用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本文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简要的对策阐述。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
在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逐步信息化的现状下,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将内部审计打造成为“覆盖集团全面业务的免疫系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用友公司合作,于2011年7月开始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筹建工作,2012年9月在全集团正式启用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
笔者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审计部的一名审计人员,结合近几年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实际使用情况,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简要的对策阐述。
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审计软件实用性不强
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一线审计人员参与的程度不够,开发人员往往是仅具有丰富的计算机技能的专业人员,无法将使用单位的特性融入审计软件,使系统功能与企业特性达到相当程度的协调;无法足够满足审计人员的工作需求,软件的功能不够完善,实用性不强,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例如,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抽樣技术比较符合审计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对局部选定的样本进行审查,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以此推断总体特征。抽样结果的有效性不受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使结果更科学、更可靠。而笔者目前使用的审计系统内置有PPS抽样、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抽样方法得出的结果均不能使用,无法评估样本结果。原因是:系统将本月发生额、累计发生额作为一个样本量,计入样本总量,造成选出的重点样本量大部分是本月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也意味着选出的样本量与我们测试需要的样本量存在重大偏差,无法依靠样本量得出需要的测试结果。例如:系统下“明细账查询”的抽样功能,对“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查询、抽样,使用PPS抽样抽取样本量,按照PPS抽样设置提示,抽样结果显示总样本数量52条,其中重点样本数量24条,一般样本数量28条。对重点样本进行分析时,全部为1-12月的本月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
另外,笔者使用的审计系统提供的数据库数据不能及时更新,目前只能看到2017年末的数据,2018年的数据只能通过财务的NC系统查看。这也是系统实用性不强的一个方面。
(2)基层单位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审计的观念、方式和方法根深蒂固,影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因为观念的差异有所不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单位只侧重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忽视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查帐方面的应用,缺乏加强审计信息化的意识。很多基层单位的领导认为审计信息化只是形同虚设,在设备配置和人员配置方面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致使审计人员还不能保证一人一台电脑,或者使用的电脑面临淘汰,速度太慢,不能正常的进行在线审计。另外,在线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财务领导的审批才能进行,曾出现过审计人员已从审计现场撤离,而领导的审批还未完成的情况。
部分内审人员也没有认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模式上,依然按照旧有的方法和套路进行审计,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
(3)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不高,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既精通计算机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很少,这也制约着信息化的发展。目前的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审计人员老龄化也较严重,一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相对匮乏,很多审计人员不熟悉或者不能正确使用系统提供的很多功能,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例如在数据分析模块下,很多模块的使用条件、结果的应用上还存在盲区。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虽然计算机水平较高,但对审计业务的敏感度不够,对有些业务的风险水平判断存在偏差。如:部分审计人员通过审计系统工作时,对被审计单位账面余额投入的精力过多,而很少关注那些年度内发生额很大,但无余额的业务。这种工作方式隐含着很大的风险。有些业务就是通过日常的往来账进行调整,一进一出,年底并无余额,以达到满足单位利益的目的。
对策:
(1)增强审计软件的实用性
为了增强通用审计软件的实用性,在开发过程中应多让一线审计人员参与,并在审计软件中集成已有的审计思路与经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管理员联系,通过管理员汇总后与供应商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相应的程序进行修改,使软件不断得到优化,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审计软件智能化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使审计人员灵活方便地应用审计软件。
(2)加大审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各单位领导和审计人员的重视程度
集团审计部应通过下发集团文件,召开集团会议等形式在全集团范围内加大审计信息化的推广,使基层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其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保证审计信息化对各单位资金、人员上的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应将审计人员使用审计信息化系统情况列入考核机制,成为评价各单位审计工作的标准之一,促使基层单位开展审计项目时积极使用审计系统,增强计算机审计的意识,提高审计效率,且保证审计质量。
(3)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有重点的加大信息化培训的力度,使审计人员达到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所有审计人员都逐步成为适应并胜任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针对信息化系统内置的各种数据分析、报表分析目录下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审计人员掌握系统的基本功能,充分发挥审计系统的作用。
大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的取得,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风险意识,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
(4)加强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及程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的要求,这对审计的科学性、审计证据可靠性等方面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审计程序,应侧重于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使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道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下大工夫研究探索,花大力气普及和推广,才能使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赶上时代步伐,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1]王娜.适应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国审计.2004.
[2]穆岩屹.新时期加强计算机审计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
[3]钱玲.电算化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
在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逐步信息化的现状下,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将内部审计打造成为“覆盖集团全面业务的免疫系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用友公司合作,于2011年7月开始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筹建工作,2012年9月在全集团正式启用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
笔者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审计部的一名审计人员,结合近几年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实际使用情况,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简要的对策阐述。
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审计软件实用性不强
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一线审计人员参与的程度不够,开发人员往往是仅具有丰富的计算机技能的专业人员,无法将使用单位的特性融入审计软件,使系统功能与企业特性达到相当程度的协调;无法足够满足审计人员的工作需求,软件的功能不够完善,实用性不强,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例如,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抽樣技术比较符合审计的成本与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对局部选定的样本进行审查,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以此推断总体特征。抽样结果的有效性不受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使结果更科学、更可靠。而笔者目前使用的审计系统内置有PPS抽样、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抽样方法得出的结果均不能使用,无法评估样本结果。原因是:系统将本月发生额、累计发生额作为一个样本量,计入样本总量,造成选出的重点样本量大部分是本月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也意味着选出的样本量与我们测试需要的样本量存在重大偏差,无法依靠样本量得出需要的测试结果。例如:系统下“明细账查询”的抽样功能,对“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查询、抽样,使用PPS抽样抽取样本量,按照PPS抽样设置提示,抽样结果显示总样本数量52条,其中重点样本数量24条,一般样本数量28条。对重点样本进行分析时,全部为1-12月的本月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
另外,笔者使用的审计系统提供的数据库数据不能及时更新,目前只能看到2017年末的数据,2018年的数据只能通过财务的NC系统查看。这也是系统实用性不强的一个方面。
(2)基层单位对内部审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审计的观念、方式和方法根深蒂固,影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因为观念的差异有所不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单位只侧重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忽视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查帐方面的应用,缺乏加强审计信息化的意识。很多基层单位的领导认为审计信息化只是形同虚设,在设备配置和人员配置方面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致使审计人员还不能保证一人一台电脑,或者使用的电脑面临淘汰,速度太慢,不能正常的进行在线审计。另外,在线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财务领导的审批才能进行,曾出现过审计人员已从审计现场撤离,而领导的审批还未完成的情况。
部分内审人员也没有认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模式上,依然按照旧有的方法和套路进行审计,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
(3)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不高,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既精通计算机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很少,这也制约着信息化的发展。目前的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审计人员老龄化也较严重,一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相对匮乏,很多审计人员不熟悉或者不能正确使用系统提供的很多功能,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例如在数据分析模块下,很多模块的使用条件、结果的应用上还存在盲区。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虽然计算机水平较高,但对审计业务的敏感度不够,对有些业务的风险水平判断存在偏差。如:部分审计人员通过审计系统工作时,对被审计单位账面余额投入的精力过多,而很少关注那些年度内发生额很大,但无余额的业务。这种工作方式隐含着很大的风险。有些业务就是通过日常的往来账进行调整,一进一出,年底并无余额,以达到满足单位利益的目的。
对策:
(1)增强审计软件的实用性
为了增强通用审计软件的实用性,在开发过程中应多让一线审计人员参与,并在审计软件中集成已有的审计思路与经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管理员联系,通过管理员汇总后与供应商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相应的程序进行修改,使软件不断得到优化,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审计软件智能化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使审计人员灵活方便地应用审计软件。
(2)加大审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各单位领导和审计人员的重视程度
集团审计部应通过下发集团文件,召开集团会议等形式在全集团范围内加大审计信息化的推广,使基层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其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保证审计信息化对各单位资金、人员上的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应将审计人员使用审计信息化系统情况列入考核机制,成为评价各单位审计工作的标准之一,促使基层单位开展审计项目时积极使用审计系统,增强计算机审计的意识,提高审计效率,且保证审计质量。
(3)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有重点的加大信息化培训的力度,使审计人员达到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所有审计人员都逐步成为适应并胜任信息环境下的审计人员。针对信息化系统内置的各种数据分析、报表分析目录下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审计人员掌握系统的基本功能,充分发挥审计系统的作用。
大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的取得,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风险意识,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
(4)加强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及程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的要求,这对审计的科学性、审计证据可靠性等方面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审计程序,应侧重于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使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道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下大工夫研究探索,花大力气普及和推广,才能使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赶上时代步伐,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1]王娜.适应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国审计.2004.
[2]穆岩屹.新时期加强计算机审计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
[3]钱玲.电算化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