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50岁以上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达50%,7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超过20%。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常感觉身体不适,如果防治保健措施不当,会发生骨折,增加这一病症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取规范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微博热传“常吃橘子骨质不疏松”有道理
有一则比较流行的名为“常吃橘子骨质不疏松”的微博,让爱吃橘子的读者朋友们有了多吃橘子的理由。这则微博中说,每天吃3~5个橘子能预防骨质疏松。橘子富含β-隐黄素,日本果蔬研究所对千余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β-隐黄素对抑制骨质疏松症尤其有效,与不吃橘子的人相比,每天吃4个橘子的人得骨质疏松的风险要低92%。
β-隐黄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色素,不仅来源于橘子,蛋黄、苹果等食物中都有它的身影。β-隐黄质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对骨骼正常生长有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A对骨质的恢复也有辅助作用。橘子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对骨骼钙质也有好处。维生素C参与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在骨中形成网状组织让钙质沉着更加密实。
但是常吃橘子不代表要多吃橘子,一般来说,大家每天吃3个橘子已经能满足每人每天对维生素C的需求。从中医角度来说,橘子性温,热量较高,一次食用过多易上火。特别是到了秋燥时节,阴虚体质的读者朋友最好少吃橘子,否则可能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
有的读者朋友认为,既然牛奶和橘子都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好处,为什么不一起搭配食用呢?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凝结成固体物质,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服用维生素K、磺胺类药物、安体舒通和补钾药物时,均应忌食橘子。
补钙、喝骨头汤防治“骨质疏松”是误区
不少骨质疏松患者问:为什么我天天补钙还会出现骨质疏松?他们其实陷入一个误区:补钙=防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比如补充维生素D等,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还有很多老人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小时,汤中的钙含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 补肾也要补脾
中医里面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一明确名称,但在历代中医文献对骨病的记载中,骨瘘、骨枯、骨痹、骨蚀、骨极、腰痛、虚劳等的描述与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的描述都比较相似,其中最为贴近的当数骨瘘。
骨瘘是伴发人体衰老、机体生理顺应性下降的全身性、退行性骨病,五脏虚损和气血功能紊乱与骨瘘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中医认为,肾中精气亏虚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基础。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藏精,主骨,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先天的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后天的则是食物经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和脏腑所化生的精气。人过中年,肾气由盛转衰,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往往出现肾虚元气不足。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有赖于肾气的充盈、滋养与推动,肾气虚少,骨髓来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便会出现骨质失养,引发骨质疏松。
脾虚也被认为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内因之一。饮食入胃,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时也有赖于脾的传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输布至全身。若脾胃虚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衰退,则会使气血生化不足,肾精失于补充,进而影响肾脏所司管的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行,出现相应的病理反应。
骨质疏松患者要“补”更要“动”
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因为自身骨折风险高,所以不敢运动。但是,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反而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更容易发生骨折。事实上,人要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进行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因此,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都有积极作用。骨质疏松患者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肌力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减少,不但会加快骨质疏松疾病的进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
建议每天要保证20分钟以上的光照。户外活动时间以上午9~10时、下午2~5时为佳,因为这时的紫外线A光束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均可。有条件者可定期监测骨密度。峰值骨量多出现在30~40岁,每1~2年测一次,提供给专科医生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预防骨质疏松多吃五类食物
维生素K 建造骨骼的物质,如骨钙素、蛋白质都需要维生素K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K水平低的人,跑步时髋骨骨折的概率增加30%。女性和男性每日应分别补充90微克和120微克。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西兰花、菠菜、甘蓝、西芹等绿叶蔬菜。
镁 骨质疏松的女性严重缺镁。虽然镁在骨骼的所有矿物中含量不过1%,但是缺镁会让骨头变脆,更易断裂。普通人每天摄入镁400毫克即可。但额外补充也有好处,因为能预防因补钙而引起的便秘。含镁丰富的食物有全谷物食品、糙米、杏仁、花生和菠菜等。
蛋白质 骨骼虽然看起来不够“活泼”,其实它们非常“忙碌”,一直处在不断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骨骼合成需要的一种关键营养素就是蛋白质。事实上,骨骼22%的成分都是蛋白质。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补充1克蛋白质,但也不能补太多。否则容易使血液呈酸性,从而消耗骨骼里的钙质,骨骼反而更受罪。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低脂奶制品、无皮家禽肉、鱼肉,各种豆类、豆腐等。
维生素B12 研究表明,含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的人,骨质更容易流失。维生素B12能控制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水平,该代谢物质和心脏病、髋骨骨折均有一定联系。健康人每天摄入2.4微克的维生素B12即可。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有贝类、瘦牛肉和低脂奶制品。但50岁以上的人最好选择补充剂。因为维生素B12不易被老人吸收。
钾 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钾,能中和酸。研究也发现,常吃含钾多的食品,骨骼更硬朗。每天从食物中摄取4700毫克即可。不过钾的补充剂可能对心脏不利,服用前请咨询医生。含钾丰富的食物有香蕉、橙子、烤土豆、李子、葡萄干和西红柿。
杨增敏 主任中医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主任,中医骨科博士、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骨科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名家流派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市级课题3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2部。主攻脊柱外科专业,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脊柱创伤、退变性疾病及感染(结核)、肿瘤,对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有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微博热传“常吃橘子骨质不疏松”有道理
有一则比较流行的名为“常吃橘子骨质不疏松”的微博,让爱吃橘子的读者朋友们有了多吃橘子的理由。这则微博中说,每天吃3~5个橘子能预防骨质疏松。橘子富含β-隐黄素,日本果蔬研究所对千余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β-隐黄素对抑制骨质疏松症尤其有效,与不吃橘子的人相比,每天吃4个橘子的人得骨质疏松的风险要低92%。
β-隐黄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色素,不仅来源于橘子,蛋黄、苹果等食物中都有它的身影。β-隐黄质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对骨骼正常生长有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A对骨质的恢复也有辅助作用。橘子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对骨骼钙质也有好处。维生素C参与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在骨中形成网状组织让钙质沉着更加密实。
但是常吃橘子不代表要多吃橘子,一般来说,大家每天吃3个橘子已经能满足每人每天对维生素C的需求。从中医角度来说,橘子性温,热量较高,一次食用过多易上火。特别是到了秋燥时节,阴虚体质的读者朋友最好少吃橘子,否则可能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
有的读者朋友认为,既然牛奶和橘子都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好处,为什么不一起搭配食用呢?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凝结成固体物质,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服用维生素K、磺胺类药物、安体舒通和补钾药物时,均应忌食橘子。
补钙、喝骨头汤防治“骨质疏松”是误区
不少骨质疏松患者问:为什么我天天补钙还会出现骨质疏松?他们其实陷入一个误区:补钙=防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比如补充维生素D等,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还有很多老人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小时,汤中的钙含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 补肾也要补脾
中医里面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一明确名称,但在历代中医文献对骨病的记载中,骨瘘、骨枯、骨痹、骨蚀、骨极、腰痛、虚劳等的描述与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的描述都比较相似,其中最为贴近的当数骨瘘。
骨瘘是伴发人体衰老、机体生理顺应性下降的全身性、退行性骨病,五脏虚损和气血功能紊乱与骨瘘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中医认为,肾中精气亏虚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基础。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藏精,主骨,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先天的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后天的则是食物经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和脏腑所化生的精气。人过中年,肾气由盛转衰,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往往出现肾虚元气不足。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有赖于肾气的充盈、滋养与推动,肾气虚少,骨髓来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便会出现骨质失养,引发骨质疏松。
脾虚也被认为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内因之一。饮食入胃,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时也有赖于脾的传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输布至全身。若脾胃虚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衰退,则会使气血生化不足,肾精失于补充,进而影响肾脏所司管的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行,出现相应的病理反应。
骨质疏松患者要“补”更要“动”
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因为自身骨折风险高,所以不敢运动。但是,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反而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更容易发生骨折。事实上,人要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进行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因此,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都有积极作用。骨质疏松患者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肌力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减少,不但会加快骨质疏松疾病的进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
建议每天要保证20分钟以上的光照。户外活动时间以上午9~10时、下午2~5时为佳,因为这时的紫外线A光束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均可。有条件者可定期监测骨密度。峰值骨量多出现在30~40岁,每1~2年测一次,提供给专科医生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预防骨质疏松多吃五类食物
维生素K 建造骨骼的物质,如骨钙素、蛋白质都需要维生素K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K水平低的人,跑步时髋骨骨折的概率增加30%。女性和男性每日应分别补充90微克和120微克。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西兰花、菠菜、甘蓝、西芹等绿叶蔬菜。
镁 骨质疏松的女性严重缺镁。虽然镁在骨骼的所有矿物中含量不过1%,但是缺镁会让骨头变脆,更易断裂。普通人每天摄入镁400毫克即可。但额外补充也有好处,因为能预防因补钙而引起的便秘。含镁丰富的食物有全谷物食品、糙米、杏仁、花生和菠菜等。
蛋白质 骨骼虽然看起来不够“活泼”,其实它们非常“忙碌”,一直处在不断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骨骼合成需要的一种关键营养素就是蛋白质。事实上,骨骼22%的成分都是蛋白质。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补充1克蛋白质,但也不能补太多。否则容易使血液呈酸性,从而消耗骨骼里的钙质,骨骼反而更受罪。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低脂奶制品、无皮家禽肉、鱼肉,各种豆类、豆腐等。
维生素B12 研究表明,含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的人,骨质更容易流失。维生素B12能控制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水平,该代谢物质和心脏病、髋骨骨折均有一定联系。健康人每天摄入2.4微克的维生素B12即可。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有贝类、瘦牛肉和低脂奶制品。但50岁以上的人最好选择补充剂。因为维生素B12不易被老人吸收。
钾 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钾,能中和酸。研究也发现,常吃含钾多的食品,骨骼更硬朗。每天从食物中摄取4700毫克即可。不过钾的补充剂可能对心脏不利,服用前请咨询医生。含钾丰富的食物有香蕉、橙子、烤土豆、李子、葡萄干和西红柿。
杨增敏 主任中医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主任,中医骨科博士、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骨科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名家流派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市级课题3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2部。主攻脊柱外科专业,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脊柱创伤、退变性疾病及感染(结核)、肿瘤,对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有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