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误区让“肾”走上不归路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糖尿病肾病往往极易被人们忽视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其中以下三大误区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乃至尿毒症的最直接因素。
  
  误区一: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肾就没问题
  
  常有病人认为,我虽患糖尿病好几年了,但每次检查尿常规,尿蛋白总是阴性,所以我的肾没有问题,我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保护好自己的肾脏。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大多为尿中排出一定量的微量白蛋白,通过日常使用的尿常规化验是无法检查出来的。这种检查方法只能在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的时候才能监测得到,而这时已经发展到临床蛋白尿期了,其病理变化已不可逆转。
  
  误区二:没有浮肿。腰痛,肾脏不会有问题
  
  有些糖尿病病人认为自己既没有下肢或头面的浮肿,又没有腰痛等症状,怎么会得了糖尿病肾病呢?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当糖尿病病人出现明显浮肿、腰痛等症状时,其肾脏的损害大多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误区三:服用防治肾病的药物就可以了
  
  有些肾损害的病人,认为只要服用了防治肾脏病变的药物就可高枕无忧了。这只是片面的认识,出现了肾脏的病变后,服用相关的药物固然必要.但是防治糖尿病肾病,需要综合性的调治。如临床上已经被确诊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因惧怕胰岛素依赖而拒绝使用胰岛素.仍坚持口服降糖药,甚至服用一些虚假广告宣传的药品。等到因病情恶化再回到医院时,多已进入肾功能衰竭期。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有10多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久前因胆结石做了胆囊切除术,请问我还能继续服用瑞格列奈片降糖药吗?因为我从其药品说明书看到该药代谢产物主要从胆汁排泄,请问胆囊炎、胆道感染及胆囊切除的患者服用此药安全吗?  北京/张某    答: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并分泌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而胆囊起到储存、浓缩和排放胆汁的作用。影响胆汁排泄的主要因素是肝功能和胆管。如果因各种原
期刊
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高额的医疗费用。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的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胰岛素泵是一种电脑控制的、如寻呼机大小的装置,便于携带。泵的工作原理是内部装有一个类似注射器的储药器,储存有可供数日使用的短效作用的胰岛素,作为一种注射装置,储药器的推杆可被一个泵马达推动,因此该装置被称为胰岛素泵。胰岛素通过一条细管输注到皮下。胰岛素泵的
期刊
常见到有些广告声称:“采用纯中药制剂.彻底治愈糖尿病”,这是骗钱的谎言。目前糖尿病仍是世界医学界尚未攻克的难题,不论是西医西药,还是中医中药都只能控制病情,无法根治。但目前各大医院在积极探索将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血糖尽快降下来,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阻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案。  现在通行的糖尿病规范疗法由饮食、运动、
期刊
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上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各种水果加入天然酸奶中,更使得酸奶在许多国家广泛流行。  酸奶除具有牛奶的高营养外,由于经过发酵处理,出现了许多易于消化吸收和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成分:其蛋白质分解成微细的凝固奶酪、肽、氨基酸等,变得容易消化;乳脂由于发酵而被分解,脂肪酸含量比鲜奶高2~6倍;乳糖经发酵产生乳酸和葡萄糖,使“乳糖不耐症”患者喝酸奶后不至于出现胀气、腹痛或
期刊
我患糖尿病30年,患高血压、血脂紊乱也快20年了,用胰岛素15年。血糖、尿糖测定和胰岛素注射我都是自己做的,但是自我测血压,就比较困难。原来是子女、爱人帮助测定,后来我发现我的血压不但白天高,凌晨2:00~4:00的血压也高,这时再叫别人测血压就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为此我爱人还给我买了个手臂式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虽然操作简单,不用听诊器,但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它的准确性:如环境噪音、肢体运动、袖带传
期刊
年龄:最小24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60岁以下者占70%。这可能与交流方式有关,例如年龄太大的人可能无法写信、上网,甚至不能通过电话沟通(方言问题)。  性别:男性占56.79%,女性占43.21%。职业:无明显差异,涵盖了各种职业,包括公务员、会计、教师、警察、司机、厨师、农民及家庭妇女等。  服用时间:用药时间超过6年的占54.3%,0~4年之间的占31.3%,平均用药7.9年。
期刊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有四项是最受关注的。  副作用。一些降糖药会产生过敏、低血糖、肝肾损害等副作用,而“是药三分毒”的消费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加之需要长期服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品时,往往会先考虑药品的副作用大小。  服药频次。服药次数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在同等效果的前提下,服药次数越少,患者正常生活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小,生活的自由度也就
期刊
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变动的关键是控制好饮食。控制饮食并不等于忍饥挨饿,而是要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吃好早餐对于控制全天血糖十分重要。过去我吃早餐求花样多,稀饭、馒头、包子、烧麦、煎饼等品种不固定,食量不好掌握。据医生讲,糖尿病病人最好不吃稀饭,因它容易被消化吸收,致使血糖迅速升高,而吃其他花样又必须头天买好或者一大早到早点摊去买,不大方便。自2004年5月开始,我琢磨自己动手配置固定早餐,基本上是一瓶
期刊
一个体重100公斤的13岁男孩得了2型糖尿病。家人诧异之余,都很不理解,孩子脸色红润、食欲旺盛,  哪里像生病的呢?  饭桌边,妈妈看着孩子。按照医生的要求,他一餐只能吃一碗米饭。看他可怜巴巴的眼神,妈妈难过地说:“我们的孩子从此要吃一辈子病号饭了,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  孩子和家长对糖尿病饮食控制都怀有抵触情绪。      饮食管理是基础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薛长勇教授
期刊
夏日的南京,异常“火热”,走在街头,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浑身上下湿漉漉的,那感觉真有几分像是在蒸“桑拿”。已习惯北方干爽气候的我,此时此刻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就在此时,对面出现一位满头银发、满面红光的老人,只见他迈着矫健的步履,轻松、悠闲地哼着歌曲,径直向记者走来。  他就是记者专程从北京赶来准备采访的主人公——杨为信。要不是他自我介绍,恐怕没有人能猜出这已是74岁的老年人;如果不是亲耳听他讲述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