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方法 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将138名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促进学习的PBL教学法,进行一学年的临床护理教学实验,对结果用SPSS检验.结果 两组护生的平时成绩、专科理论成绩、专科操作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能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培养护生的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的确切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已有的证据表明与免疫相关。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展和维持涉及多种细胞、多个分子和多条通路。因此,单一的靶向治疗似乎不能完全阻断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可能引起患者免疫系统细胞因子间的不平衡。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23/17轴是银屑病发病相关的重要因子,3种细胞因子在疾病过程中呈交互影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 Nrf2)是一种关键的抗氧化转录因子,参与维持细胞的氧化还原稳态.生理状态下,Nrf2以失活状态定位于胞质;在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对颅内动脉瘤的管理决策仍然存在着争议.文章主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其部位和形态学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药物摄入可能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重要原因,某些药物可能会直接导致易感个体发生银屑病,也可能引起原有银屑病病情复发或加重。药物和银屑病的相关性可分为:明确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药物(如锂制剂等);可能与银屑病发生和加重的相关药物(如干扰素等)。关于药物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临床和组织学数据分析有助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这些可能与银屑病诱发或加重的相关药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对易感个体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使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以护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查房用于临床教学,强调护生参与问题的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把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最终把护生培养成最实用的人才。
上皮性皮肤肿瘤是指来源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或皮肤附属器的肿瘤。上皮源性皮肤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在某些诊断困难情况下,免疫组化是一个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包括鉴别肿瘤起源,肿瘤良恶性及原发或者转移性上皮源肿瘤。有时候,需要组合数个抗体来进行明确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对组化结果需要小心解释并结合组织学特征,才能出正确诊断。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种存储过剩能量的组织,也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瘦素和脂联素等,这些物质称为脂肪因子,是体内营养状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介质。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参与释放促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脂肪因子(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等)。其中,脂联素不仅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还具有抗炎及血管保护作用。
Wernekink连合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中脑梗死综合征,因中脑的小脑上脚交叉选择性受损而出现的以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及构音障碍(或腭肌痉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
期刊
目的 探讨将PBL和目标教学结合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的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采用PBL与目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与2008年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反馈结果表明,2009年实习护生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测试成绩均较2008年实习护生为高.结论 将PBL与目标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护生学习的兴趣,锻炼护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带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