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社会及企业的发展,对现代职业人所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艺术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主要在艺术教育类培训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培养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导向,对艺术教育专业色彩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艺术教育;色彩;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理论综述
21世纪到来,每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2002年,美國正式启动21世纪核心技能研究项目,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三个方面。2005年,欧盟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母语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数学素养与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文化意识与表达8项核心素养。2008年发布的《墨尔本宣言》为澳大利亚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概括出了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包括:跨文化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理解在内的七项通用能力。2010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建设“思考型学校和学习型国家”的愿景,新加坡核心素养框架由内到外共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核心价值,包括:尊重、诚信、关爱、抗逆、和谐、负责,这是素养框架中的核心与决定性因素,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社交及情商能力。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新21世纪技能,包括交流、合作与信息技能,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创新性思维。2016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七大方面核心素养与能力,即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多元文化认知、社会交往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管理与日常生活能力,综合素养、信息技术与沟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等。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
1.开拓设计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色彩课程是艺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往教学以讲授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静物写生为主要内容。课程重视技能性知识的讲授与实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过于机械,缺乏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根据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与创作表现能力,打破了以往在色彩课上以水粉写生为主的表现形式, 增加了装饰、印象、抽象等多种造型及构成知识等原理的应用,学生甚至可以在一幅作品中尝试多种表现手法。
2.增强文化底蕴 培养学习能力
艺术的创作力与表现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积累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解、消化相关知识,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除了教师讲授的相关知识外,还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鱼纹、云纹、凤鸟纹等中国的传统纹样,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装饰风格、艺术表现手法、吉祥寓意,还要求学生了解其在不同时代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并要求学生整理成读书笔记的形式上交作业,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
3.进行资料获取 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是21世纪对于职业人提出的更高地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互联网+”时代为资料的获取,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教材内容的媒体化、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在色彩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向国外艺术大师学习,特别设计了大师作品及生平介绍的交流分享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在资源类网站、教学平台、手机APP检索自己所需要的艺术大师的相关资料。教师还会布置给学生观看《梵高传》等影片的任务,让学生提炼在影片中所收获和提取的有效信息,进而丰富将来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4.整合团队资源 培养沟通能力
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作为21世纪社会及企业对现代职业人发展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增强小组间的凝聚力,发挥个体优势,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展示讲解的教学环节。班级中4人为一个小组,分别负责资料收集、整理、PPT制作、现场教学展示等工作。教师对每一项工作设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以便量化每一组的课程成绩。
三、课程教学实践
上述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小组PK赛的形式体现。
1.小组作品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每次课程除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作品绘画表现外,还安排两位同学代表各自小组展示小组作业,在展示小组作业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特别重视本组的成绩,作品展示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包括展示的作品与文字的介绍,小组代表在讲解各组作品之前PPT的逻辑关系、展示时间的把控等方面。
2.小组作品现场展示
现场展示阶段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现场展示之前学生都会写好发言提纲,但真正做小组作业分享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们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影响最终的展示效果。由此可见,对于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由于其将来的工作是面向各大艺术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因此,一定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展示自我,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与系统表达的能力。
3.小组展示后的自我反思
每次小组展示后都会要求学生就自己本组的小组展示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总结的撰写,有的学生由于现场展示过程中表现不是很理想,出现了负面的情绪,就情绪的把控也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写总结,点滴积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考与思辨能力。
通过本次色彩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基本上实现了最初设计的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与以往课堂相比,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且把课堂交给学生也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好地锻炼了将来工作中对课堂熟悉与把控能力。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艺术教育;色彩;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理论综述
21世纪到来,每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2002年,美國正式启动21世纪核心技能研究项目,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三个方面。2005年,欧盟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母语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数学素养与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文化意识与表达8项核心素养。2008年发布的《墨尔本宣言》为澳大利亚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概括出了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包括:跨文化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理解在内的七项通用能力。2010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建设“思考型学校和学习型国家”的愿景,新加坡核心素养框架由内到外共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核心价值,包括:尊重、诚信、关爱、抗逆、和谐、负责,这是素养框架中的核心与决定性因素,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社交及情商能力。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新21世纪技能,包括交流、合作与信息技能,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创新性思维。2016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七大方面核心素养与能力,即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多元文化认知、社会交往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管理与日常生活能力,综合素养、信息技术与沟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参与能力等。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
1.开拓设计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色彩课程是艺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往教学以讲授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静物写生为主要内容。课程重视技能性知识的讲授与实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过于机械,缺乏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根据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与创作表现能力,打破了以往在色彩课上以水粉写生为主的表现形式, 增加了装饰、印象、抽象等多种造型及构成知识等原理的应用,学生甚至可以在一幅作品中尝试多种表现手法。
2.增强文化底蕴 培养学习能力
艺术的创作力与表现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积累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解、消化相关知识,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除了教师讲授的相关知识外,还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鱼纹、云纹、凤鸟纹等中国的传统纹样,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装饰风格、艺术表现手法、吉祥寓意,还要求学生了解其在不同时代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并要求学生整理成读书笔记的形式上交作业,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
3.进行资料获取 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是21世纪对于职业人提出的更高地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互联网+”时代为资料的获取,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教材内容的媒体化、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在色彩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向国外艺术大师学习,特别设计了大师作品及生平介绍的交流分享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在资源类网站、教学平台、手机APP检索自己所需要的艺术大师的相关资料。教师还会布置给学生观看《梵高传》等影片的任务,让学生提炼在影片中所收获和提取的有效信息,进而丰富将来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4.整合团队资源 培养沟通能力
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作为21世纪社会及企业对现代职业人发展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增强小组间的凝聚力,发挥个体优势,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展示讲解的教学环节。班级中4人为一个小组,分别负责资料收集、整理、PPT制作、现场教学展示等工作。教师对每一项工作设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以便量化每一组的课程成绩。
三、课程教学实践
上述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小组PK赛的形式体现。
1.小组作品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每次课程除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作品绘画表现外,还安排两位同学代表各自小组展示小组作业,在展示小组作业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特别重视本组的成绩,作品展示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包括展示的作品与文字的介绍,小组代表在讲解各组作品之前PPT的逻辑关系、展示时间的把控等方面。
2.小组作品现场展示
现场展示阶段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现场展示之前学生都会写好发言提纲,但真正做小组作业分享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们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影响最终的展示效果。由此可见,对于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由于其将来的工作是面向各大艺术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因此,一定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展示自我,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与系统表达的能力。
3.小组展示后的自我反思
每次小组展示后都会要求学生就自己本组的小组展示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总结的撰写,有的学生由于现场展示过程中表现不是很理想,出现了负面的情绪,就情绪的把控也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写总结,点滴积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考与思辨能力。
通过本次色彩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基本上实现了最初设计的以“提升职业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与以往课堂相比,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且把课堂交给学生也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好地锻炼了将来工作中对课堂熟悉与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