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中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可怕趋势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抗生素。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为“消炎药”,有点儿头痛发热,就自己吃上几片。中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可怕趋势。为了扭转滥用抗菌素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了6 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包括与社会多方合作并制定国家计划、加强监测和实验室能力、确保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的连续可及性、减少抗菌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支持创新和研发新工具等。那么,抗生素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它有哪些使用误区呢?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如何使用抗生素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对一般人来说,坚持三不原则能减少抗生素滥用: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需经过医生的判断再使用;不擅自停药或减量,抗生素并非用量越少越好,不足量使用更容易催生耐药;不追求新的、高档的抗菌药物。
以下是应当避免的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1. 抗生素等于消炎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事实上,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它只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炎症局部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但很多并非由病菌引起,有时甚至是无菌性炎症,此时申请打“消炎针”仍然是不科学的要求。
误区2. 感冒发烧打“点滴”。医院的门急诊里输液架子林立,其中感冒发烧患者并不少见。其实感冒发烧并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发烧,但有发烧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是没有效果的,此时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误区3. 广谱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 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即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不少见,但指望输液后总能药到病除也不切实际。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提早换药,不光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误区6. 一旦见效就停药。抗生素有其规定的疗程。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需的疗程。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一些医生和患者甚至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感觉不舒服就服用一点。我国内地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目前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约80% 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它也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作用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抗生素。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为“消炎药”,有点儿头痛发热,就自己吃上几片。中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可怕趋势。为了扭转滥用抗菌素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了6 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包括与社会多方合作并制定国家计划、加强监测和实验室能力、确保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的连续可及性、减少抗菌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支持创新和研发新工具等。那么,抗生素到底是什么,我们对它有哪些使用误区呢?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如何使用抗生素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对一般人来说,坚持三不原则能减少抗生素滥用: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需经过医生的判断再使用;不擅自停药或减量,抗生素并非用量越少越好,不足量使用更容易催生耐药;不追求新的、高档的抗菌药物。
以下是应当避免的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1. 抗生素等于消炎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事实上,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它只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炎症局部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但很多并非由病菌引起,有时甚至是无菌性炎症,此时申请打“消炎针”仍然是不科学的要求。
误区2. 感冒发烧打“点滴”。医院的门急诊里输液架子林立,其中感冒发烧患者并不少见。其实感冒发烧并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发烧,但有发烧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是没有效果的,此时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误区3. 广谱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 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即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不少见,但指望输液后总能药到病除也不切实际。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提早换药,不光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误区6. 一旦见效就停药。抗生素有其规定的疗程。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需的疗程。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一些医生和患者甚至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感觉不舒服就服用一点。我国内地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目前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约80% 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它也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作用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