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与“月色”一样吗?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荷塘月色》是一篇传统课文,历来教者一直以为第四节“月下荷塘”与第五节“荷塘上的月色”在写景上前后一致。本文在看到两者相同之处外,侧重从二者的区别着手分析,希望阐明二者的区别。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区别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64-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世的评论家、读者在鉴赏四、五两段时,大多都把这两段合并在一起,认为这两段的描写的景物在很多方面都一致。可笔者认为这两节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主要在色调上:第四节的景物比较明朗、清新,而第五节中的景物则比较朦胧、幽暗。
  首先体现在作者选取的意象上,第四节中作者选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等意象,这些意象(景物)在月光下都闪烁着光泽;而第五节中,作者也写了月光下的荷塘之景,同时也写到了“青雾在荷塘中浮起”,“叶子和花”,“像笼着轻纱的梦”这些给景色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尤其是作者在描写“高处丛生的灌木”时,写到灌木“落下岑参的斑驳的黑影”,这个“黑影”使第五节的景物明显不如第四节明朗了。
  其次,作者在选用喻体上,四五节的格调也很不同。第四节作者写荷叶选用了“亭亭的舞女的裙”,写荷花选用了“刚出浴的美人”和“碧天里的星星”,写荷香选用了“歌声”,这些喻体,都很清新、美丽、动人,同时给人明亮的感觉。但在第五节中,他选用了“笼着轻纱的梦”这样给人感觉模糊迷离的喻体。尤其是作者在描写“高处丛生的灌木”时,说灌木“落下岑参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作者在这里居然选用了“鬼”这个喻体,这个喻体的出现不再是让人感觉模糊迷离了,而是有点怕人了。第四节的清新明朗在这里是找不到的,色调有了明显的不同。
  最后,在意象和喻体不同的情况下,作者营造的意境也是不同的。第四节月色下景物的清新、美丽使第四节形成清幽恬静的意境;第五节景物的朦胧、怕人,使第五节形成朦胧迷离幽暗的意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是作者描写景物不同造成的差异。第四段写荷塘,是写实;第五段写月光,月光确实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是无法更改的。但更主要的是,笔者认为这和作者的心境有关。作者刚刚走到荷塘,“不宁静”的心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再加上作者自己也一再想摆脱“不宁静”的心绪,所以作者在观赏荷塘美景时,他还是被眼前的景深深吸引并陶醉其中,外界的一切此时都与他无关了,所以第四节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是清新明朗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是,毕竟作者不是那么洒脱的人,现实还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心间,所以他笔下的景开始朦胧了,有了“笼着轻纱的梦”的感觉;而且这个现实太讨厌了,简直像鬼一般缠住自己,无论怎样努力摆脱,都无济于事,所以他写到“黑影”,并选用了“鬼”这个喻体。这个如鬼一般让人讨厌的现实,作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朱先生虽想借助美景忘却现实,但他始终不能忘却社会,忘却家庭,忘却自我。当时的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1927年7月,此时正是朱先生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所以,朱先生在写月光时就已经不可抑制地想到了现实。有很多人认为,朱自清先生的思想从荷塘月色的美景中回到现实,是写到第六段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才回归的,而笔者认为,他的思想早就回到现实了,只是比较含蓄,是借意象“青雾”、“黑影”及喻体“笼着轻纱的梦”、“鬼”等表现出来的,第六段中“我什么也没有”,只是非常明确地点明自己的思想回到现实而已。一个含蓄,一个明确。但虽然含蓄,却掩饰不了回到现实的真实心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者在所写的第四节和第五节的景物在色调上是不同的,第四节写荷塘部分比较清新明朗,第五节写月光部分比较朦胧幽暗。这里固然有景物本身特点的不同,但更主要的是作者心中难忘恼人现实所致,心绪的不宁导致他看到的叶子和花像“笼着轻纱的梦”,树影是“鬼影”。正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述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在阅读朱先生的文章时也要带上一个“我”,身临其境地为朱先生“设想”一下才好。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讲究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使物理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使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导学案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将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对导学案的应用对学生成绩与能力提升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实在素质教育下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初中历史科学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提高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本文根据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以下幾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摘 要: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传输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将学生塑造成为对社会、国家和家庭有用的人才。而感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最佳的途径之一,采取以情动人、以德服人来对学生进行人性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之心,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与树立远大的志向,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进而降低社会犯罪,并为社会输送一大批道德品质高尚的综合性人才。所以感恩教育是每个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需要
摘 要:长征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长征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道德品质,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长征精神;高中语文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4-085-2  震撼中外的中国工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一般只是学生对課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深层次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使得现在学生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生只具备强硬的应试能力,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缺陷。传统文化主要包含两种内容,其中精神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也要给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灌输,高中生物是在高中教学中比较偏向文科的一门理科科目,这也是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原动力与牵引力。一堂物理课,无论教什么内容,无论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有效,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本文着重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创设“问题串”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關键词:高中物理;创设“问题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要:本文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出发,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以及当前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化学教学的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探究;情境;探索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104-2  中学化学教学所要考察的不仅是学生的记忆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更多的还需要考
摘要: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那么,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来起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值得每位师者深思。本文主要论述了老师在学习、生活、道德品质三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强调老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关键在于给学生做出正面的示范。  关键词:老师;学习;生活;道德品质;示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稀缺,且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设备简陋,孩子们对音乐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唱歌课”教学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通过教师资源的补足,设备的完善,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丰富多样的形式等策略,使音乐课回归到正常状态,达到了美育的效果。  关键词:现状;唱歌课;改善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27-1  音
摘要:课程改革,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教学”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學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的舞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