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建设思路及进展

来源 :中国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以下称排污许可制)是依据环境保护法律对企业的排放行为和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做出规定,通过许可证法律文书加以载明的制度,是世界各国开展环境管理的通行做法,是实现面向环境质量的环境管理转型、建立规范严格的企业环境执法体系的基础和关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要求,对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7月印发了《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浙江省实际,对规范有序发放排污许可证,落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并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制度做了总体部署安排。
  本文介绍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的总体建设思路及主要进展情况,谋划今后相关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总体建设思路


  (一)系统定位与建设原则
  系统基于国家平台的排污许可证审批数据,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探索信息化监管、完善支撑体系等方式,实现环境监管的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守法和履行环境责任,发挥社会公众监督的排污许可数字化监管平台。
  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的建设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顶层设计、统一标准
  围绕排污许可证执行与监管业务流程再造和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应用两个维度,开展监管系统的顶层设计,要求顶层设计开放、试点效果显著、基础架构灵活,不断能适应排污许可证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2.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创建数据的整合共享机制,实现排污许可管理信息与污染源监测、环境统计、环境监察、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集成共享。
  3.重点突破、持续完善
  在实现辅助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管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系统的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以及数据挖掘应用,为信息共享和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4.可维护性、可管理性
  在系统开发中,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合理设计应用体系结构,选择主流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选择最终将落实到具体的技术点和相关产品与服务,确保平台建设整体技术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同时为后期的二次开发预留相关接口。
  (二)建设目标
  建设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实现获取国家排污许可证平台的数据,技术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业务分析,强化数据的应用分析功能,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排污许可数据的共享模式,结合重点行业监管要求,针对排污单位排放口建设二维码信息化标志牌,初步建立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技术核查体系和执法监察流程,探索清单式执法监管,明确排污许可证后监督检查内容、程序和要求,为落实企业排污单位环保主体責任做出积极探索。
  贯彻“最多跑一次”、“浙江环境地图”和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的要求,按照“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执法管落实”的管理思路,根据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纵向集成企业运营台帐、环境监测、治理设施运行工况、环境管理流程等数据信息,横向连通一窗受理、基层治理等政务平台和环保许可、监督监测、移动执法、信息认证等业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环保监管模式从“人工监管”向“数据智能监管”方式转变,发挥数据预警、数据监管和数据执法的作用,同时应用新媒体表现形式,推进“二维码”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引导并促进公众参与,从而建立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管体制,持续深化环保最严监管省份。
  (三)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参照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信息化要求,优先应用政务云体系进行系统部署;监管系统纳入现有智慧环保体系中,基于智慧环保现有硬件与网络基础建设,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同时监管系统涉及的排污许可证数据、自动监测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等来自浙江省生态环境协同平台,保证省、市、县三级环保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监管系统应用软仪表技术、数据建模技术和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全过程生产工艺数据的相关性判断,以“查什么,怎么查”为目标,通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智能化判断,查找出疑似问题单位进行分类管理,解决监管人员力量与企业数量不匹配的问题,逐步实现智能数字化监管。建立排污许可数据的共享模式,结合重点行业监管要求,建立排污单位二维码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平台核查环境管理台账数据、执行报告数据和自动监控数据等,对排污行为进行智能数据画像,构建以“平台为主、人工为辅”的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技术核查体系和执法监察体系,探索清单式执法监管,明确排污许可证后监督检查内容、程序和要求,为落实排污单位排污单位环保主体责任做出积极探索。

三、系统主要建设进展


  按照以上总体思路开展建设工作,目前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在评价体系、管理机制、数据共享、信息公开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构建企业环保健康码评价体系
  通过动态采集企业环境信用、环境管理水平、环保日常监管情况、在线监测、行政处罚记录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等数据,每个企业自动生成“二维码”,以红、黄、绿三种色彩分别显示企业低、中、高三类环境管理水平,系统定期发布各市企业健康码分析情况,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引导并促进公众参与,从而建立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管体制。
  (二)建立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计分制度   建立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计分制度,特别针对工艺落后、许可技术落后、治理设施落后、现场管理不善、在线台账不清、执行报告不到位、台账不清、自行检测不清、排污单位信息公开不到位、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法人或技术负责人考试不合格等,进行计分管理。支持同步设置加分项。对于计分优良的排污单位,在环评绿色通道、信用等级、巡检强度下降、自行检测频次和类别下降方面进行倾斜;反之管理强度增加。
  (三)推动排污许可数字化监管
  目前排污许可证信息平台由国家统一开发部署,该平台主要以审批功能为主,建立省级许可证监管平台,可以形成"互联网申请、政务外网审核、互联网公开"的统一部署应用模式及排污许可、监测、证后监管的全过程管理模式。通过监管系统,应用技术核查体系输出的核查结论,梳理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执法流程,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現“用数据管理”,“用清单执法”。
  (四)建立排污单位二维码信息公开机制
  依据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企业必须“自证守法”,有义务说清楚自己排放了什么污染物,排放了多少,排放去了哪里等。排污单位二维码信息公开应用作为创新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模式的技术手段,利用移动终端媒介,展示企业污染来源、企业守法承诺等信息,同时有利于整合排污口基本信息和许可要求、实时在线监测数据以及移动执法检查记录等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逐步实现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数据“一证式”管理。系统应设计手机移动版,通过手机扫描排放口二维码,即可获取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相关信息,引导社会公众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五)建成排污许可数据共享服务接口
  系统初步建立了数据分发服务机制,建设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服务接口,包括检测数据服务接口、执行报告数据服务接口、按区域的排污许可数据服务接口等,以依法依规为市县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等提供对应的数据共享服务。

四、结语


  浙江省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是支撑《方案》落实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助力,虽然系统建设目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并在服务浙江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尚且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有: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的技术核查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固定污染源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还不够充分,固定污染源数据挖掘分析有待加强等,今后可以针对这些内容重点开展建设,为全省固定污染源管理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徐继先、陈齐、李伟华、钱狄鑫浙江省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曹艳 嘉兴市智慧环保与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普遍关注音乐教学方法的变革创新,以及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对德育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其无法融入音乐教学中.这是一个亟须引起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期刊
如今互联网时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迎来巨大变化,新技术给档案工作也带来了新变化,各级各类档案馆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时跟进大数据和AI的发展应用,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新的技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提供了新手段,黄河档案资料的利用也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黄河档案信息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分析现状以及平台建设的内容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
期刊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是20世纪晚期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为使其先验现象学摆脱“唯我论”和“自我论”的假象,而提出的“交互主体性”理论,它是现象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即“自我”与“他我”的沟通,从单一的“个体”走向对方,成为“互为主体”.“主体间性”理论分别在海德格尔存在论、伽达默尔解释学、马丁·布伯对话理论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得到进一步阐述.其中,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角度将主体间性看作是“此在”与“共在”的联系,即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系,认为我与他人共同存在于客观现象之中.伽达默尔解释学
期刊
近年来,我国动车组规模与数量的提升,对于动车组调度和检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把握动车组的运行数据信息,通过合理的状态维修等手段来缓解生产组织压力。目前动车组车载信息实时数据已经实现落地,但是受限于网络条件,只能将少部分故障信息和关键性运行信息在筛选后向地面进行传输,仅靠落地的实时数据无法详尽分析动车组状态。另一方面传统的人工下载方式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动车组运维的需要。因此动车组车载信息非实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健全医疗安全保障体系,为医院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护人员,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本文将简单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并以医院网络培训管理、患者信息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医院会议和医疗诊断管理为例,综合探讨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方案。一、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从整体效果来看,
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在不断拓展,对高校优秀教师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如今,由于高校教师的队伍更加年轻化,且高校年轻教师的学历优势更为明显。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符合现代化教学标准。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教员进行精准化培养,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一、大数据概况  大数据信息自身所具备的显著性特征,是能够在
期刊
一、项目背景  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起新一轮社会生产变革,高校也进入了数字化转型期。与此同时,高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强调以服务为核心,迈向以“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品质提升”为标志的创新发展阶段。  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进步和丰硕成果。在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和信息数据整合阶段以后,高校也认识到:高校信息化最终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信息化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存储数据的新兴技术,以其去中心,防篡改等多项特性,成为当前的技术热点。区块链的特性在数字货币领域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在其他领域还少有案例。本文尝试利用区块链的优点,针对政务大数据共享的痛点,探讨区块链如何赋能政务数据共享,从而解决一些人社领域的实际难题。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而物联网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它为人们创造了便捷、高效、智能化的生活条件。物联网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对于加速物联网发展和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社会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数字化、便捷、快速服务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式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等以“学”为中心的音乐教学蔚然成风.2020年秋,基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容,修订后的高中音乐新教材进入实施阶段.同年,高中音乐课程又被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领域.截至2021年,绝大多数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统考合格率已达到100%,但发展的路上肯定会伴随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