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款软件,在短短3年内成为国内智能手机的“标配”;有一款软件,让大多数国人依赖、习惯、离不开。
张小龙,这款软件背后的中年男人,沉默、神秘,有一点点文艺情怀。在熟悉他的人眼里,他很纯粹;在更多人眼里,他经历了另一种逆袭:从悲剧人物到微信教父。
绝大多数采写张小龙的文章把1987年作为他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那一年,18岁的他从湖南考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电信系。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信息专业听来很是高大上,就业前景也是光明大好,系里的同学们是清一色的天之骄子。
生活中,张小龙挺爱参加集体活动,他喜欢踢足球,偶尔也去池塘里钓虾玩。在学业上,那时的他,已然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大拿”。
“他人很聪明,一进学校就拿了奖学金。”曾经的室友回忆说。据说,张小龙在硬件方面很在行,他研究无线电技术,做电子线路測试,还参加了多个比赛。他是同学中最早一批学习C语言的,当时C语言还刚刚诞生不久。在学校读研期间,他迷上了计算机,迷上了写程序,以至于毕业后放弃了电信单位的“铁饭碗”,到一家软件公司当了程序员。
纯粹的人,连编程也是纯粹的。利用业余时间,他写出了邮件客户端Foxmail,在网络上免费共享,凭借网友们的口碑传颂,积累了200万用户,而当时的QQ用户,仅有10万。
“好几年我都习惯于晚上写程序,白天睡觉,写Foxmail也没有一分钱的收益,能坚持下来全靠兴趣支撑。”接受采访时,张小龙这样说。当时的《人民日报》还曾发表评论员文章提到这件事,文章中说,张小龙的朋友都觉得他可怜,认为这位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
但是,只要是金子,早晚会发光。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的那一年,Foxmail以1200万元的价格被收购。这个以一人之力开发出的软件,足可与一家公司相媲美。据说,当年的张小龙,位列全国十大程序员之首,甚至有段子调侃说,只要你在北京海淀黄庄的十字路口大喊一声“我是张小龙”,瞬间就会被涌上来要签名的人团团围住。
卖掉产品,张小龙心里一下子有些空落落的,他索性买了辆好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一个人,配着辽远苍凉的蓝天白云,正式跟之前的自己做了道别——还会有更好的自己呈现,还会有更精彩的灵感在某一瞬间乍现。
2005年,张小龙的又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他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腾讯,于是QQ邮箱诞生。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团队,不再孤军奋战,因而他的角色也从程序员向产品经理转变。
张小龙36岁了。他的同龄人、朋友们一个个相继从商,然后重生,雷军、周鸿[[韦
祁] [韦
祁]]、马化腾……这些人在做产品的同时,也卖出了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
之前一直拒绝商业化的张小龙突然意识到,商业也可以有情怀,商业也不意味不纯粹。设计一个好产品,被市场接受,待价而沽,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做什么产品?团队众说纷纭。关于什么是公众号,公众号能干什么,大家的意见都不一致。张小龙点燃了一根烟,一分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连接一切,包括世界。
这个想法真牛,那一晚,团队成员几乎都失眠了,他们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而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有一个被网络无数人传阅的8小时演讲。178页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谈到哲学和艺术,性和暴力,谈到对人性的理解。“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像上帝一样。”他说。这段演讲,也成就了他“产品教父”的名号。
曾经,Foxmail时代,用户是张小龙最大的包袱,他不敢收费,怕流失用户。而微信时代,他开始尝试制定规则。此时,产品不仅仅只是工具,而是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需求的地方。
纯粹的人,往往在性格中有偏执的成分,有前员工评价,说张小龙是一个“独裁者”。
对于产品,他不允许出现任何瑕疵,这种对细节的苛求偶尔也会让手下的工程师们恐惧。大到一个按钮应该在左边还是右边,小到一个图像差了几个像素,都是他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很小的细节都足以让他和产品经理通宵争执。而到第二天上午,产品经理们就要带着头晚的修改意见和工程师重新做出的成品,送到张小龙手中。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同事,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对方说没看出来,张小龙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在研发中心,每位员工都有张行军床,为加班加点时休息用。这些年轻人有个共同的外号,叫“矿工”——因为他们和张小龙一样,已经养成在夜里通宵开发产品的习惯。
有人认为,张小龙的完美产品是建立在不惜耗费员工的生命反复试错得到的结果,张小龙对产品的偏执追求也被他的反对者视为独裁。就连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张小龙是一个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
曾任腾讯博客频道副总监的“和菜头”,在知乎网上回答过他对张小龙的印象。
他说: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张小龙没有什么别的嗜好。他有烟瘾,静默如迷,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就一定要向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如果世界上又出现了什么新鲜的APP应用,在发布后的48小时之内,如果你也下载尝鲜,可能会遇到个名叫Allen的人。
如果这人沉默不语,甚至连头像都没有。那么你也许已经遇见了张小龙。
张小龙也上知乎。在一条“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的问题下方,他回答道:“说明纯粹也能成功。”
张小龙,这款软件背后的中年男人,沉默、神秘,有一点点文艺情怀。在熟悉他的人眼里,他很纯粹;在更多人眼里,他经历了另一种逆袭:从悲剧人物到微信教父。
绝大多数采写张小龙的文章把1987年作为他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那一年,18岁的他从湖南考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电信系。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信息专业听来很是高大上,就业前景也是光明大好,系里的同学们是清一色的天之骄子。
生活中,张小龙挺爱参加集体活动,他喜欢踢足球,偶尔也去池塘里钓虾玩。在学业上,那时的他,已然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大拿”。
“他人很聪明,一进学校就拿了奖学金。”曾经的室友回忆说。据说,张小龙在硬件方面很在行,他研究无线电技术,做电子线路測试,还参加了多个比赛。他是同学中最早一批学习C语言的,当时C语言还刚刚诞生不久。在学校读研期间,他迷上了计算机,迷上了写程序,以至于毕业后放弃了电信单位的“铁饭碗”,到一家软件公司当了程序员。
纯粹的人,连编程也是纯粹的。利用业余时间,他写出了邮件客户端Foxmail,在网络上免费共享,凭借网友们的口碑传颂,积累了200万用户,而当时的QQ用户,仅有10万。
“好几年我都习惯于晚上写程序,白天睡觉,写Foxmail也没有一分钱的收益,能坚持下来全靠兴趣支撑。”接受采访时,张小龙这样说。当时的《人民日报》还曾发表评论员文章提到这件事,文章中说,张小龙的朋友都觉得他可怜,认为这位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
但是,只要是金子,早晚会发光。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的那一年,Foxmail以1200万元的价格被收购。这个以一人之力开发出的软件,足可与一家公司相媲美。据说,当年的张小龙,位列全国十大程序员之首,甚至有段子调侃说,只要你在北京海淀黄庄的十字路口大喊一声“我是张小龙”,瞬间就会被涌上来要签名的人团团围住。
卖掉产品,张小龙心里一下子有些空落落的,他索性买了辆好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一个人,配着辽远苍凉的蓝天白云,正式跟之前的自己做了道别——还会有更好的自己呈现,还会有更精彩的灵感在某一瞬间乍现。
2005年,张小龙的又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他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腾讯,于是QQ邮箱诞生。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团队,不再孤军奋战,因而他的角色也从程序员向产品经理转变。
张小龙36岁了。他的同龄人、朋友们一个个相继从商,然后重生,雷军、周鸿[[韦
祁] [韦
祁]]、马化腾……这些人在做产品的同时,也卖出了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
之前一直拒绝商业化的张小龙突然意识到,商业也可以有情怀,商业也不意味不纯粹。设计一个好产品,被市场接受,待价而沽,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做什么产品?团队众说纷纭。关于什么是公众号,公众号能干什么,大家的意见都不一致。张小龙点燃了一根烟,一分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连接一切,包括世界。
这个想法真牛,那一晚,团队成员几乎都失眠了,他们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而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有一个被网络无数人传阅的8小时演讲。178页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谈到哲学和艺术,性和暴力,谈到对人性的理解。“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像上帝一样。”他说。这段演讲,也成就了他“产品教父”的名号。
曾经,Foxmail时代,用户是张小龙最大的包袱,他不敢收费,怕流失用户。而微信时代,他开始尝试制定规则。此时,产品不仅仅只是工具,而是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需求的地方。
纯粹的人,往往在性格中有偏执的成分,有前员工评价,说张小龙是一个“独裁者”。
对于产品,他不允许出现任何瑕疵,这种对细节的苛求偶尔也会让手下的工程师们恐惧。大到一个按钮应该在左边还是右边,小到一个图像差了几个像素,都是他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很小的细节都足以让他和产品经理通宵争执。而到第二天上午,产品经理们就要带着头晚的修改意见和工程师重新做出的成品,送到张小龙手中。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同事,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对方说没看出来,张小龙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在研发中心,每位员工都有张行军床,为加班加点时休息用。这些年轻人有个共同的外号,叫“矿工”——因为他们和张小龙一样,已经养成在夜里通宵开发产品的习惯。
有人认为,张小龙的完美产品是建立在不惜耗费员工的生命反复试错得到的结果,张小龙对产品的偏执追求也被他的反对者视为独裁。就连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张小龙是一个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
曾任腾讯博客频道副总监的“和菜头”,在知乎网上回答过他对张小龙的印象。
他说: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张小龙没有什么别的嗜好。他有烟瘾,静默如迷,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就一定要向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如果世界上又出现了什么新鲜的APP应用,在发布后的48小时之内,如果你也下载尝鲜,可能会遇到个名叫Allen的人。
如果这人沉默不语,甚至连头像都没有。那么你也许已经遇见了张小龙。
张小龙也上知乎。在一条“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的问题下方,他回答道:“说明纯粹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