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我们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服务”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永恒主题,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新平台和新举措。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切实提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认识。
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载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历来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要求。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章还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忠实地为全国各族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党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不断调整,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外延和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的服务能力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2006年6月,中央办公厅曾经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文件。这四个文件对做好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分别就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要求。在服务党员方面,胡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在服务群众方面,胡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此外,对基层党组织,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则明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政党一道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近年来基层党的建设实践看,我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更加注重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党的基层组织也提出了更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对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采取了不少新措施。要继续做好这些工作,迫切呼唤建设一个服务型载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重要内容
建设基層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性课题,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重大历史方位的变化,相应带来执政环境、执政任务、执政思维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建设服务型政党,必须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总抓手,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服务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在践行宗旨、夯实基础、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服务型政党需要通过服务型党支部体现出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观念、素质、能力、作风等,都是服务型政党的基本要求与具体体现。通过创建服务型党支部,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为职工群众提供便利,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也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转变作风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可以说,正是通过服务,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得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就基层党组织而言,当前,就是要抓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机遇,扎实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创建工作,在促进党建工作中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可靠的政治、体制和组织等各方面保障,在加快发展中把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成为加快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当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载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历来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要求。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章还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忠实地为全国各族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党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不断调整,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外延和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的服务能力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2006年6月,中央办公厅曾经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文件。这四个文件对做好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分别就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要求。在服务党员方面,胡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在服务群众方面,胡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此外,对基层党组织,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则明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政党一道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近年来基层党的建设实践看,我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更加注重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党的基层组织也提出了更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对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采取了不少新措施。要继续做好这些工作,迫切呼唤建设一个服务型载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重要内容
建设基層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性课题,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重大历史方位的变化,相应带来执政环境、执政任务、执政思维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建设服务型政党,必须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总抓手,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服务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在践行宗旨、夯实基础、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服务型政党需要通过服务型党支部体现出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观念、素质、能力、作风等,都是服务型政党的基本要求与具体体现。通过创建服务型党支部,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为职工群众提供便利,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也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转变作风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可以说,正是通过服务,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得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就基层党组织而言,当前,就是要抓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机遇,扎实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创建工作,在促进党建工作中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可靠的政治、体制和组织等各方面保障,在加快发展中把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成为加快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当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