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对的应用献给对的人
目前,《最美应用》APP已经登陆了iOS和Android两大移动平台。不仅如此,这个启动仅一年半时间的项目,已经在APP、网站和《微信》等平台上赢得了上百万的用户。马力自豪地表示:“大量创业团队以登上最美应用的推荐为荣。”事实上,除了自有平台,团队还与小米和华为等第三方应用商店,以及知乎日报、豆瓣一刻和澎湃新闻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合作,将用户覆盖面扩大至千万。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品质,对于用户越来越重要。用户并不缺少下载应用的渠道,但是缺乏寻找真正好应用的空间。”马力发现,现在的用户已不再像以前,会盲目地装大量应用,“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优秀的、适合自己的应用。”然而,在动辄几十上百万个应用面前,要发现好应用谈何容易。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趋势,整个社会正处在大的消费行为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由满足基本需求、方便大量生产,转向注重品质与设计。”这让马力决心推进最美项目,在此之前他是豌豆荚创始团队成员和产品经理。在马力看来,价格便宜量又足,已经不是卖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体验。他认为在这样的大趋势面前,自己可以做更大、更长远的事情。而应用,则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
“我们有非常专业的设计和运营团队,对于应用品质的理解非常深入,而且我们也能够聚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的活跃用户,对于新应用、好应用有非常强的挖掘能力。”马力和他的团队希望帮助用户发现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应用,将正确的应用传播到正确的人那里去。
什么应用才是最美?
最美应用,何谓最美?功能、内容、形式和行为,是马力眼中“最美应用”应具备的四个特质。
具体说来,产品在功能和内容方面要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马力指出:“这种功能应该是正向的,而非破坏性的。”采访中,他还拿此前备受争议的蹭网类APP举例,“虽然能够(从功能上)解决问题,但蹭人家网络,造成损害并且导致风险,就不能称之为美了。”
形式是外部展现的美,即应用的视觉设计,包括了外观和各种动画效果等。马力坚信,良好的视觉表现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更能够让人觉得产品有品质和品位。行为则是产品和用户的互动之美,则主要指应用的交互设计,功能应该容易被用户找到、流程应该有效率,以及容易学习等。
马力特别强调,最美团队会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对应用进行考察,着眼一个或者多个点。例如某个应用的功能和内容都非常到位,只是界面要稍差一些,也会被认定为“最美应用”。同样的,功能虽然很简单,但比同类产品的形式和行为都要更好的应用,也同样有可能被授予“最美应用”的称号。
据马力介绍,“最美应用”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社区,最美社区已经集中了一批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他们乐于在此分享优质应用。其二,编辑团队会到各种渠道中挖掘应用。其三,不少开发团队也会主动邀请最美团队进行评审。
超越渠道,走品牌化之路
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大型APP分发平台,《最美应用》看起来有些特立独行—应用数量少,其中一些英文应用还略显小众。而这种不同,本质上是源于产品定位上的差异。
马力坦言,《最美应用》只收录最好的应用,不追求量,只注重质。他笑言:“如果说各种APP分发平台是音乐电台的话,我们则是中国音乐排行榜,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参考。”
除了推荐“最美应用”,最美团队还正着手亲自创造“最美应用”,《最美壁纸》、《最美锁屏》和《最美倒数日》等就是这样的产物。马力认为,他的团队在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方面有很好的积累,这些产品都在品质、品位和体验方面有非常高的标准。“我们希望有格调、对品质有要求的用户都能尝试我们的产品,从中发现最美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体验更美。”
事实上,马力此前曾表示,不希望让《最美应用》仅成为应用分发渠道,他更看重品牌的打造。如今,他亦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在信息领域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希望更多人能认同最美的理念,认同我们的品牌。”
“我们认为对于品质和品位的追求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的所有决策都会在这个趋势上展开。”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美应用》并未采用应用分发渠道已有的成熟商业模式。而当我们将话题转到最美应用的盈利模式时,“既是现实主义者,更是理想主义者”—马力如是说。
目前,《最美应用》APP已经登陆了iOS和Android两大移动平台。不仅如此,这个启动仅一年半时间的项目,已经在APP、网站和《微信》等平台上赢得了上百万的用户。马力自豪地表示:“大量创业团队以登上最美应用的推荐为荣。”事实上,除了自有平台,团队还与小米和华为等第三方应用商店,以及知乎日报、豆瓣一刻和澎湃新闻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合作,将用户覆盖面扩大至千万。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品质,对于用户越来越重要。用户并不缺少下载应用的渠道,但是缺乏寻找真正好应用的空间。”马力发现,现在的用户已不再像以前,会盲目地装大量应用,“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优秀的、适合自己的应用。”然而,在动辄几十上百万个应用面前,要发现好应用谈何容易。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趋势,整个社会正处在大的消费行为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由满足基本需求、方便大量生产,转向注重品质与设计。”这让马力决心推进最美项目,在此之前他是豌豆荚创始团队成员和产品经理。在马力看来,价格便宜量又足,已经不是卖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体验。他认为在这样的大趋势面前,自己可以做更大、更长远的事情。而应用,则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
“我们有非常专业的设计和运营团队,对于应用品质的理解非常深入,而且我们也能够聚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的活跃用户,对于新应用、好应用有非常强的挖掘能力。”马力和他的团队希望帮助用户发现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应用,将正确的应用传播到正确的人那里去。
什么应用才是最美?
最美应用,何谓最美?功能、内容、形式和行为,是马力眼中“最美应用”应具备的四个特质。
具体说来,产品在功能和内容方面要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马力指出:“这种功能应该是正向的,而非破坏性的。”采访中,他还拿此前备受争议的蹭网类APP举例,“虽然能够(从功能上)解决问题,但蹭人家网络,造成损害并且导致风险,就不能称之为美了。”
形式是外部展现的美,即应用的视觉设计,包括了外观和各种动画效果等。马力坚信,良好的视觉表现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更能够让人觉得产品有品质和品位。行为则是产品和用户的互动之美,则主要指应用的交互设计,功能应该容易被用户找到、流程应该有效率,以及容易学习等。
马力特别强调,最美团队会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对应用进行考察,着眼一个或者多个点。例如某个应用的功能和内容都非常到位,只是界面要稍差一些,也会被认定为“最美应用”。同样的,功能虽然很简单,但比同类产品的形式和行为都要更好的应用,也同样有可能被授予“最美应用”的称号。
据马力介绍,“最美应用”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社区,最美社区已经集中了一批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他们乐于在此分享优质应用。其二,编辑团队会到各种渠道中挖掘应用。其三,不少开发团队也会主动邀请最美团队进行评审。
超越渠道,走品牌化之路
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大型APP分发平台,《最美应用》看起来有些特立独行—应用数量少,其中一些英文应用还略显小众。而这种不同,本质上是源于产品定位上的差异。
马力坦言,《最美应用》只收录最好的应用,不追求量,只注重质。他笑言:“如果说各种APP分发平台是音乐电台的话,我们则是中国音乐排行榜,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参考。”
除了推荐“最美应用”,最美团队还正着手亲自创造“最美应用”,《最美壁纸》、《最美锁屏》和《最美倒数日》等就是这样的产物。马力认为,他的团队在应用的用户体验设计方面有很好的积累,这些产品都在品质、品位和体验方面有非常高的标准。“我们希望有格调、对品质有要求的用户都能尝试我们的产品,从中发现最美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体验更美。”
事实上,马力此前曾表示,不希望让《最美应用》仅成为应用分发渠道,他更看重品牌的打造。如今,他亦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在信息领域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希望更多人能认同最美的理念,认同我们的品牌。”
“我们认为对于品质和品位的追求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的所有决策都会在这个趋势上展开。”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美应用》并未采用应用分发渠道已有的成熟商业模式。而当我们将话题转到最美应用的盈利模式时,“既是现实主义者,更是理想主义者”—马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