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教育改革的关键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在新课改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本文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活用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都在发生着转变,这种转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拓视野,从而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无论是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高考要求,还是人本身的发展需要,都重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那么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 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具有创新性的学生思维灵活,常突发奇想,例如,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这类学生被认为不合常规,常受一般人的谴责,几乎没有成功的体验。所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抑制。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允许其“异想天开”,给予积极引导;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从教师的教育观念上创新,坚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教育观念,能接纳那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二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是展现教育观念的主舞台,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教学回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轨道,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主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发挥课堂创新教育的主导的作用。课堂结构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包括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开拓第二课堂两个方面。
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个性思维培养的良好土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的大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重现、体会、感悟、讨论、思考、评价历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例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朝的暴政”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的事迹,再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对秦始皇进行评论,并让小组间展开辩论,教师起指导作用,结果学生们发言非常踊跃,各种观点,针锋相对,讨论热烈,辩论激烈,就连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得出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观点,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优化课堂结构,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发挥创造性。导语要新颖,如导语可以从影视作品、古钱币等多角度切入;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评价要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不要给唯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哪怕是不太成熟,也要给以热情支持和积极鼓励,以使学生创新思维像春天的小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例如课本上说文天祥是著名的抗元将领,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有位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说他的做法是历史的倒退,因为当时“元朝全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个观点有理有据,应给予积极鼓励和评价;教师要敢于和甘于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主导地位,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教师要注重用自我的创新力去影响学生创新。
三 活用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手段就一定要创新。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卓尔不群的雅典》时,采用情景创设、图表体现、问题探究、比较分析、史论结合的方式并借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验感悟、分析归纳、研究历史。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任何创新意识的基础,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恰恰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自身的创新需要,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心理激励因素之一。
四 完善教学评价 青少年学生思维活泼,善于幻想和创造,如果用固定的思维去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即使有发明的天才,最后也可能变成庸才。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过分强调考试,从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必须创新,把评价的核心放在综合素质上。例如,过去历届高中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部分学生原来学习成绩并不好,但适应社会和动手能力强,许多这样的学生已在社会上干出了一番事业;而一些只会死读书的学生,虽考上大中专,参加了工作,但工作成绩却很平庸,缺乏创新。对于基础知识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练习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做历史手抄报、写历史小论文、演历史剧、记历史古迹参观考察日记,许多学生参加了以上活动后都反映收获很大,可见,这些活动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活动,它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才能不断促使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都在发生着转变,这种转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拓视野,从而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无论是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高考要求,还是人本身的发展需要,都重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那么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 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具有创新性的学生思维灵活,常突发奇想,例如,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这类学生被认为不合常规,常受一般人的谴责,几乎没有成功的体验。所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抑制。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允许其“异想天开”,给予积极引导;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从教师的教育观念上创新,坚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教育观念,能接纳那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二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是展现教育观念的主舞台,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教学回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轨道,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主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发挥课堂创新教育的主导的作用。课堂结构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包括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开拓第二课堂两个方面。
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个性思维培养的良好土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的大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重现、体会、感悟、讨论、思考、评价历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例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朝的暴政”内容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的事迹,再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对秦始皇进行评论,并让小组间展开辩论,教师起指导作用,结果学生们发言非常踊跃,各种观点,针锋相对,讨论热烈,辩论激烈,就连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得出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观点,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优化课堂结构,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发挥创造性。导语要新颖,如导语可以从影视作品、古钱币等多角度切入;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评价要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不要给唯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哪怕是不太成熟,也要给以热情支持和积极鼓励,以使学生创新思维像春天的小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例如课本上说文天祥是著名的抗元将领,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有位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说他的做法是历史的倒退,因为当时“元朝全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这个观点有理有据,应给予积极鼓励和评价;教师要敢于和甘于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主导地位,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教师要注重用自我的创新力去影响学生创新。
三 活用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手段就一定要创新。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卓尔不群的雅典》时,采用情景创设、图表体现、问题探究、比较分析、史论结合的方式并借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体验感悟、分析归纳、研究历史。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任何创新意识的基础,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恰恰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自身的创新需要,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心理激励因素之一。
四 完善教学评价 青少年学生思维活泼,善于幻想和创造,如果用固定的思维去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即使有发明的天才,最后也可能变成庸才。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过分强调考试,从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必须创新,把评价的核心放在综合素质上。例如,过去历届高中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部分学生原来学习成绩并不好,但适应社会和动手能力强,许多这样的学生已在社会上干出了一番事业;而一些只会死读书的学生,虽考上大中专,参加了工作,但工作成绩却很平庸,缺乏创新。对于基础知识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练习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做历史手抄报、写历史小论文、演历史剧、记历史古迹参观考察日记,许多学生参加了以上活动后都反映收获很大,可见,这些活动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活动,它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才能不断促使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