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即具有独创性思考或新颖见解的思维活动,是内容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致力于完成的培养目标之一。初中生若能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够独立地思考数学问题、主动探究未知的数学世界,进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依然不容乐观:意识不到位,教法因循守旧、僵化刻板,缺乏发散思维、质疑猜想,与数学实践脱节等屡见不鲜。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具体阐述如下。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强化创新意识,做好准备
其一,明确自身定位,主动提升创新意识。于教师而言,其是数学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和启发,因而教师要主动提升创新意识,站在培养学生創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度统筹教学工作,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创新为准则开展教学;于学生而言,其是数学教学的主体,要想攀登数学高峰,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即有目的地参与各种数学探索活动,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质疑思维,使创新意识成为学习习惯,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其二,营造宽松氛围,助力萌发创新意识。首先,课堂氛围要宽松,即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安全、自由,敢想敢说敢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思维活动,支持课堂上出现不同声音、容忍各种标新立异的想法,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驰骋;其次,学会课堂“留白”,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深化自己的思考、论证自己的疑问,让学生思维的火花落实到实践中,而不是在萌发阶段仓促扼杀,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好准备。
其三,强化自主学习,促进生成创新意识。传统数学教学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即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造成严重压制,更不要说创新意识的生成了。因而教师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探讨数学问题,按照自己所想多角度地思考、多层面地探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强化发散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生成和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能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诱因,而要想学生对系统性、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其一,以旧知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特点十分突出,也就是说,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往往能通过分析旧知找到新问题,进而引出新的知识点,这也成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极佳背景。以“几何图形”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平面图形的特点这个旧知为背景创设问题,先让学生观察黑板擦、橡皮等物品的平面图形,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再思考物品的表面积与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何关联,进而过渡到几何图形的认识。
其二,以质疑为抓手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再创造。质疑是学生思考探究的起点,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惑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破条条框框,在常规问题中发现新思路,在质疑中顺藤摸瓜地产生创新意识。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明明家距离图书馆20公里,花花家距离明明家5公里,花花家到图书馆有多少公里?受行程思维影响,很多学生都认为答案是15或25公里,但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呢?部分学生在迷惑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若是图书馆与花花家和明明家不在一条直线上呢?在质疑中开辟了新思路。
其三,以故事为框架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勇求知。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旺盛的求知欲望中萌发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要以数学故事为框架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集中心神探索、全情投入思考,在勇于求知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品质和数学思维。以“乘方”为例,教师可用故事引入:退休的宰相跟国王要一点稻谷,把这些稻谷放在64格棋盘上,要求每一格的数量是上一格的两倍,最后发现全国的稻谷竟然填不满一个棋盘?如此一下子勾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何愁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好?
三、启发直觉思维,大胆猜想
所谓直觉思维,即不拘泥于条框束缚快速识别、理解、判断的一种思维认知方式,通常被看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端。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就要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使灵光一现的创造机智常态化,事实上,学生面对每一道数学题或数学理论,都会产生一个直观印象,若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循循善诱,就能启发学生产生独特的直觉思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自觉运用直觉思维思考问题,进而使偶然得之的创造机智常态化发展,夯实创造性思维的地基;其次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即依据直觉思维进行假设性想象,将自己认为可能成立的结论大胆表述出来,以“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觉猜想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然后再进行验证,从而有效发展自身的猜想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直觉思维还是大胆猜想,教师一要侧重于启发,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设问、去表达,以主人翁的心态主动去探索,而不能越俎代庖、以讲代引;二是要尊重学生,不管他们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猜想是否合理,教师先要给学生吃一个“定心丸”,即表现出尊重、包容的态度,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不猛烈批评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的思维进行跳跃式思考,引导他们对此进行验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内驱力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结语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初中数学教师既要认识到创造性思维能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强化教育理念中的创新意识,又要坚定不移地在日常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在学用结合中思考之、践行之,坚持每天都走在创新发展的路上,日积月累终会完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33-36.
[2] 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65-71.
[3] 王萍萍,顾非石,吴兰.中学数学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及培养策略调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1):203-20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强化创新意识,做好准备
其一,明确自身定位,主动提升创新意识。于教师而言,其是数学教学的指导者、合作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和启发,因而教师要主动提升创新意识,站在培养学生創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度统筹教学工作,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创新为准则开展教学;于学生而言,其是数学教学的主体,要想攀登数学高峰,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即有目的地参与各种数学探索活动,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质疑思维,使创新意识成为学习习惯,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其二,营造宽松氛围,助力萌发创新意识。首先,课堂氛围要宽松,即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安全、自由,敢想敢说敢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思维活动,支持课堂上出现不同声音、容忍各种标新立异的想法,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驰骋;其次,学会课堂“留白”,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深化自己的思考、论证自己的疑问,让学生思维的火花落实到实践中,而不是在萌发阶段仓促扼杀,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好准备。
其三,强化自主学习,促进生成创新意识。传统数学教学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即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造成严重压制,更不要说创新意识的生成了。因而教师必须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探讨数学问题,按照自己所想多角度地思考、多层面地探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强化发散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生成和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能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诱因,而要想学生对系统性、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其一,以旧知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特点十分突出,也就是说,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往往能通过分析旧知找到新问题,进而引出新的知识点,这也成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极佳背景。以“几何图形”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平面图形的特点这个旧知为背景创设问题,先让学生观察黑板擦、橡皮等物品的平面图形,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再思考物品的表面积与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何关联,进而过渡到几何图形的认识。
其二,以质疑为抓手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再创造。质疑是学生思考探究的起点,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惑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破条条框框,在常规问题中发现新思路,在质疑中顺藤摸瓜地产生创新意识。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明明家距离图书馆20公里,花花家距离明明家5公里,花花家到图书馆有多少公里?受行程思维影响,很多学生都认为答案是15或25公里,但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呢?部分学生在迷惑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若是图书馆与花花家和明明家不在一条直线上呢?在质疑中开辟了新思路。
其三,以故事为框架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勇求知。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旺盛的求知欲望中萌发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要以数学故事为框架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集中心神探索、全情投入思考,在勇于求知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品质和数学思维。以“乘方”为例,教师可用故事引入:退休的宰相跟国王要一点稻谷,把这些稻谷放在64格棋盘上,要求每一格的数量是上一格的两倍,最后发现全国的稻谷竟然填不满一个棋盘?如此一下子勾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何愁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好?
三、启发直觉思维,大胆猜想
所谓直觉思维,即不拘泥于条框束缚快速识别、理解、判断的一种思维认知方式,通常被看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端。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就要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使灵光一现的创造机智常态化,事实上,学生面对每一道数学题或数学理论,都会产生一个直观印象,若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循循善诱,就能启发学生产生独特的直觉思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自觉运用直觉思维思考问题,进而使偶然得之的创造机智常态化发展,夯实创造性思维的地基;其次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即依据直觉思维进行假设性想象,将自己认为可能成立的结论大胆表述出来,以“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觉猜想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然后再进行验证,从而有效发展自身的猜想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直觉思维还是大胆猜想,教师一要侧重于启发,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设问、去表达,以主人翁的心态主动去探索,而不能越俎代庖、以讲代引;二是要尊重学生,不管他们的直觉思维是否正确、猜想是否合理,教师先要给学生吃一个“定心丸”,即表现出尊重、包容的态度,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不猛烈批评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的思维进行跳跃式思考,引导他们对此进行验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内驱力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结语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初中数学教师既要认识到创造性思维能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强化教育理念中的创新意识,又要坚定不移地在日常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在学用结合中思考之、践行之,坚持每天都走在创新发展的路上,日积月累终会完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33-36.
[2] 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65-71.
[3] 王萍萍,顾非石,吴兰.中学数学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及培养策略调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1):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