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总结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静滴甲氰米胍0.6g/日,进行全营养素或混合奶鼻饲。结果:2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首次出血时间:伤后2~6小时22例(81.5%),发生在伤后7~10小时4例(14.8%),发生在伤后>10小时1例(3.7%)。经过治疗,良好18例,良好率66.7%,中残6例,中残率22.2%,重残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置留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预防消化道出血,降低其发病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消化道出血 甲氰米胍 鼻饲
重症颅脑损伤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或广泛脑挫裂伤[1]。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建筑业的兴起,其发病率上升很快,上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死亡率高。为总结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提高治疗效果,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7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率49.1%,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6~81岁,平均39.6岁,致伤原因:殴打伤1例,坠落伤7例,车祸伤19例。
防治方法: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静滴甲氰米胍0.6g/日[2],入院或手术后留置胃管,鼻饲能全营养素或混合奶1000ml/日,鼻饲方法:从胃管均匀缓慢滴入,1~2ml/分,从胃管注入氢氧化铝凝胶50ml,2~3次/日,并加用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1次/日,必要时可通过胃管以生理盐水灌洗胃腔,稀释胃液。
结 果
2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首次出血时间:伤后2~6小时22例(81.5%),发生在伤后7~10小时4例(14.8%),发生在伤后>10小时1例(3.7%)。经过治疗,良好18例,良好率66.7%,中残6例,中残率22.2%,重残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1例。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发病机理: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密切相关,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后,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糖皮质激素及胃泌素增高,致使胃肠黏膜缺血、胃酸增加、黏膜屏障破坏、氢离子逆向渗入,从而使上消化道更容易病变。丘脑下部在应激因子作用下,植物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脏器循环障碍,胃黏膜缺血、糜烂、溃疡,丘脑下部受损伤易出现溃疡,丘脑前部受损伤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下丘脑或脑干损伤时,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纤维出现麻痹,使胃肠血管扩张、血流减慢和瘀血,在胃酸作用下导致黏膜糜烂、出血。颅脑损伤常合并低血压、休克、感染等,又可加重胃肠黏膜损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下丘脑及脑干的损伤,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更高,应早期预防和治疗。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早期置留胃管进行管饲的好处:①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中和胃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②早期进行管饲可有效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不但能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而且能为颅脑损伤后的恢复维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保持肠内正常菌群分布,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外伤后所出现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本研究中2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首次出血时间:伤后2~6小时22例(81.5%),发生在伤后7~10小时4例(14.8%),发生在伤后>10小时1例(3.7%)。经过治疗,良好18例,良好率66.7%,中残6例,中残率22.2%,重残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1例。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及药物预防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同时,早期置留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预防消化道出血,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Miyazawa T,Hossmann KA.Methodologieal requirement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brain and body temperature during global fore brainisehemia of rat.J Cereb Flow Metab,2006,12:817-819.
2 Reusser P,Gyr K,Scheideger D,et al.Prospective endoscopic study of stress erosions and ulcers in critically ill neurosurgical patients:current incidence and effect of acid-reducing prophylaxis.Crit Care Med,2010,18:270-275.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消化道出血 甲氰米胍 鼻饲
重症颅脑损伤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或广泛脑挫裂伤[1]。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建筑业的兴起,其发病率上升很快,上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死亡率高。为总结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经验,提高治疗效果,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7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率49.1%,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6~81岁,平均39.6岁,致伤原因:殴打伤1例,坠落伤7例,车祸伤19例。
防治方法: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静滴甲氰米胍0.6g/日[2],入院或手术后留置胃管,鼻饲能全营养素或混合奶1000ml/日,鼻饲方法:从胃管均匀缓慢滴入,1~2ml/分,从胃管注入氢氧化铝凝胶50ml,2~3次/日,并加用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1次/日,必要时可通过胃管以生理盐水灌洗胃腔,稀释胃液。
结 果
2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首次出血时间:伤后2~6小时22例(81.5%),发生在伤后7~10小时4例(14.8%),发生在伤后>10小时1例(3.7%)。经过治疗,良好18例,良好率66.7%,中残6例,中残率22.2%,重残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1例。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发病机理: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密切相关,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后,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糖皮质激素及胃泌素增高,致使胃肠黏膜缺血、胃酸增加、黏膜屏障破坏、氢离子逆向渗入,从而使上消化道更容易病变。丘脑下部在应激因子作用下,植物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脏器循环障碍,胃黏膜缺血、糜烂、溃疡,丘脑下部受损伤易出现溃疡,丘脑前部受损伤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下丘脑或脑干损伤时,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纤维出现麻痹,使胃肠血管扩张、血流减慢和瘀血,在胃酸作用下导致黏膜糜烂、出血。颅脑损伤常合并低血压、休克、感染等,又可加重胃肠黏膜损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下丘脑及脑干的损伤,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更高,应早期预防和治疗。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早期置留胃管进行管饲的好处:①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中和胃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②早期进行管饲可有效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不但能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而且能为颅脑损伤后的恢复维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保持肠内正常菌群分布,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外伤后所出现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本研究中2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首次出血时间:伤后2~6小时22例(81.5%),发生在伤后7~10小时4例(14.8%),发生在伤后>10小时1例(3.7%)。经过治疗,良好18例,良好率66.7%,中残6例,中残率22.2%,重残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1例。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及药物预防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同时,早期置留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预防消化道出血,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Miyazawa T,Hossmann KA.Methodologieal requirement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brain and body temperature during global fore brainisehemia of rat.J Cereb Flow Metab,2006,12:817-819.
2 Reusser P,Gyr K,Scheideger D,et al.Prospective endoscopic study of stress erosions and ulcers in critically ill neurosurgical patients:current incidence and effect of acid-reducing prophylaxis.Crit Care Med,2010,18:27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