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堂的教学行为从美术新课改以来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从教师的教学行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教师的教学从注重理论与技法的层面转向了注重学生的层面,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了愉快的合作与主动。
新课标的施行,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块。在这四个教学模块中,除了欣赏·评述注重于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美术现象的欣赏与审美能力之外,其他三个模块还是以学生动手为主,而这种动手并不是像课改前的那种单纯地以绘画为主,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以各种材料制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各种材料所进行的美术课,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更何况很多材料非常容易准备,甚至就是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而在艺术创作上他们却极有应用价值,它们的形象特点和美感效果是绘画所无法相比的。作为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和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美,然后在教学中根据材料的特点与美感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因此,这样的美术课,教师只要布置了,每个学生回家后稍加准备都不会空着手来上课;每一种材料因为自身的特性都有不同的美感,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极其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美术课堂的手工制作主要以使用各种材料为主,与使用绘画材料为主的绘画课有较大的区别,学生美术基础的好与坏也无关紧要,它可以不需要像绘画那样刻意地去追求什么,比如说画面的意境、透视与空间、物象的体积感和光感以及质感等等,甚至于有时连色彩也不必太过于拘泥,而只是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使用一些简单的技法,自由自在、任意地发挥,也许学生创作的作品没有庞大的气势和恢弘的场景,甚至是稚拙的、简单的,但那恰恰也是他们最率真的、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作品;所以,在每一节手工课上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
手工制作的材料构成形式主要是以点、线、面的形式被运用的,每一种材料都有其形状、肌理、色彩,这些视觉特征正是我们需要发现和加以利用的。在这些视觉特征中,材料的形状和色彩可以有选择的使用,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去改变,但材料的肌理特征是需要保留的,因为它是最能体现材料自身美感的本质的东西。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单纯地使用以点构成为主的材料,如沙子、碎蛋壳、米粒、豆粒、谷粒、小的金属片和树叶、塑料纽扣等;也可以仅仅使用以线构成为主的材料,如金属丝、毛线、麻线,或者撕剪而成的布条、纸条等;还可以使用以面的构成形式为主的材料,如废弃的可乐瓶、旧画报、各种颜色的纸张、废旧布料等等。使用单一的材料,无论是点材、线材、还是面材,可以只表现点为主,可以只表现线为主,可以只表现面为主;也可以点与线并用、点与面并用、线与面并用;更多的时候是点、线、面同时使用,几种材料同时使用。每一种材料在使用的时候,学生都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从简单的造型开始,到复杂的设计制作,即由简单到复杂;从平面的造型与设计到立体的造型与设计,即由平面到立体;从使用一种材料开始到几种以上的材料一起使用,即由单一材料到综合材料;从能够直接使用和制作的材料到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手段的材料,即由直接制做到运用技法和手段制作。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制作材料有时需要准备几样简单的工具或粘和剂,在制作的时候要看学生的准备情况而定。有的材料易于准备,而且使用起来也极为方便,例如沙子、豆粒、蛋壳、毛线以及各种有颜色的纸等,可以直接使用,即使采用粘、贴等手法也可能制做成效果很好的作品。如果学生准备的材料是纸和布等材料,只需要普通的胶水即可,经过折、剪、刻之后能够直接粘在厚一些的纸上或者卡纸上都可,如果学生准备的是蛋壳、沙子、废旧塑料,或金属等材料,不仅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工具,还需要另外准备白乳胶、立得牢胶或者清漆作为粘和剂,并且这些材料一般是要在三合板或者塑料板上进行制作,这样效果才会更好。因为这类材料使用一般的胶水不能使其紧密粘合,即使勉强粘合也较容易脱落,从而影响效果。
对于制作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教师在启发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因素的同时,还要注意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保持它自身的特质和美感,在使用材料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运用它的美感去创造画面。对于材料的使用,不能仅局限于点、线、面的层面,点可以组成线,也可以组成面,线材也可以制作成点和面使用,有时面也可以当做点来使用。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根据自己所备的材料,仔细地观察和体验,按照材料点、线、面的分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合理的构思、精心的制作,使不同的材料以点、线、面的方式重新组合,当那些造型生动、富有情趣或以具象、或以抽象、或以简练概括、或以古朴典雅的形象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制作过程,心里的快乐和充实可想而知。
随着新课标施行以来,美术课的手工制作越来越多,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手工制作课堂中,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新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感觉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废弃材料发现创造美的素材,并利用它们去合理地再创造,学生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创造更多的艺术品的同时,它们对美术课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新课标的施行,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块。在这四个教学模块中,除了欣赏·评述注重于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美术现象的欣赏与审美能力之外,其他三个模块还是以学生动手为主,而这种动手并不是像课改前的那种单纯地以绘画为主,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以各种材料制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各种材料所进行的美术课,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更何况很多材料非常容易准备,甚至就是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而在艺术创作上他们却极有应用价值,它们的形象特点和美感效果是绘画所无法相比的。作为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和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美,然后在教学中根据材料的特点与美感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因此,这样的美术课,教师只要布置了,每个学生回家后稍加准备都不会空着手来上课;每一种材料因为自身的特性都有不同的美感,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极其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美术课堂的手工制作主要以使用各种材料为主,与使用绘画材料为主的绘画课有较大的区别,学生美术基础的好与坏也无关紧要,它可以不需要像绘画那样刻意地去追求什么,比如说画面的意境、透视与空间、物象的体积感和光感以及质感等等,甚至于有时连色彩也不必太过于拘泥,而只是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使用一些简单的技法,自由自在、任意地发挥,也许学生创作的作品没有庞大的气势和恢弘的场景,甚至是稚拙的、简单的,但那恰恰也是他们最率真的、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作品;所以,在每一节手工课上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
手工制作的材料构成形式主要是以点、线、面的形式被运用的,每一种材料都有其形状、肌理、色彩,这些视觉特征正是我们需要发现和加以利用的。在这些视觉特征中,材料的形状和色彩可以有选择的使用,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去改变,但材料的肌理特征是需要保留的,因为它是最能体现材料自身美感的本质的东西。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单纯地使用以点构成为主的材料,如沙子、碎蛋壳、米粒、豆粒、谷粒、小的金属片和树叶、塑料纽扣等;也可以仅仅使用以线构成为主的材料,如金属丝、毛线、麻线,或者撕剪而成的布条、纸条等;还可以使用以面的构成形式为主的材料,如废弃的可乐瓶、旧画报、各种颜色的纸张、废旧布料等等。使用单一的材料,无论是点材、线材、还是面材,可以只表现点为主,可以只表现线为主,可以只表现面为主;也可以点与线并用、点与面并用、线与面并用;更多的时候是点、线、面同时使用,几种材料同时使用。每一种材料在使用的时候,学生都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从简单的造型开始,到复杂的设计制作,即由简单到复杂;从平面的造型与设计到立体的造型与设计,即由平面到立体;从使用一种材料开始到几种以上的材料一起使用,即由单一材料到综合材料;从能够直接使用和制作的材料到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手段的材料,即由直接制做到运用技法和手段制作。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制作材料有时需要准备几样简单的工具或粘和剂,在制作的时候要看学生的准备情况而定。有的材料易于准备,而且使用起来也极为方便,例如沙子、豆粒、蛋壳、毛线以及各种有颜色的纸等,可以直接使用,即使采用粘、贴等手法也可能制做成效果很好的作品。如果学生准备的材料是纸和布等材料,只需要普通的胶水即可,经过折、剪、刻之后能够直接粘在厚一些的纸上或者卡纸上都可,如果学生准备的是蛋壳、沙子、废旧塑料,或金属等材料,不仅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工具,还需要另外准备白乳胶、立得牢胶或者清漆作为粘和剂,并且这些材料一般是要在三合板或者塑料板上进行制作,这样效果才会更好。因为这类材料使用一般的胶水不能使其紧密粘合,即使勉强粘合也较容易脱落,从而影响效果。
对于制作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教师在启发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因素的同时,还要注意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保持它自身的特质和美感,在使用材料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运用它的美感去创造画面。对于材料的使用,不能仅局限于点、线、面的层面,点可以组成线,也可以组成面,线材也可以制作成点和面使用,有时面也可以当做点来使用。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根据自己所备的材料,仔细地观察和体验,按照材料点、线、面的分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合理的构思、精心的制作,使不同的材料以点、线、面的方式重新组合,当那些造型生动、富有情趣或以具象、或以抽象、或以简练概括、或以古朴典雅的形象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制作过程,心里的快乐和充实可想而知。
随着新课标施行以来,美术课的手工制作越来越多,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手工制作课堂中,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新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感觉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废弃材料发现创造美的素材,并利用它们去合理地再创造,学生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创造更多的艺术品的同时,它们对美术课也会越来越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