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常常将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然后,教师针对课文,讲解重点,诠释难点。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现在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思想”。两者虽有差别,但都要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概括,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是思维的基础,是思维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主要是因为抽象和概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是指培养学生整合通过阅读课文感知并获取信息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实质,简要地复述文章的一种能力,它是阅读能力训练的第一步。衡量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的概括能力。学习一篇课文,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是否把握了文章的梗概和精神实质,教师在这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概括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恰当的概括来自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只有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既然如此,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树立新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要摒弃“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主动探索和创造中,培养探索能力、澄清和反思自我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愿意承认不确定性、批判、思考等等品质。”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认真阅读文章,认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努力从学生会学习的角度、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体悟、概括能力,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中生,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时,要帮助他们探寻一些基本规律,获得概括能力的一般技巧。
1.把握中心句
段落是文章的板块构件,虽然现在提倡个性化阅读,各段落大意的概括不要求一致,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让“自由主义”泛滥。通过找中心句这一简便适用的概括方法,如九年级上册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第一段的中心句“‘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可用来概括第一段大意。
2.把握关键短语
如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中的第二自然段把握“名称的来历”,可将第二段概括为“交代‘阿长’名称的来历”。把握关键短语,有时不止一个,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注意“随文而变”。
3.筛选主要信息,自主概括文章段意
如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七自然段有“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提到“雪”的主要信息:“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捕鸟。”提及“捕鸟”这一主要信息:下文又就写捕鸟一事,筛选出主要信息后,我们可将这段概括为“雪地捕鸟”。筛选主要信息这种概括方法,好似“找出句子的主干”放大化的手法,去除“枝叶”,剩下“主干”,化零为整。
当然,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每位教师的心得不一,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对中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它不但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内容,更能在考试中指导学生做好阅读题。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性,灵活处理教材
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规划好教的内容(教材),与学的内容(学材),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围绕教材,增加相关迁移训练的内容。让教材成为学生的学材,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辨析,多练习,在实践中思考感悟,在反复训练中,循序渐进,增长才干。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它可为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铺好垫脚石,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丰富的营养,为扎实提高阅读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初级中学)
那么,究竟什么是概括,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是思维的基础,是思维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主要是因为抽象和概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是指培养学生整合通过阅读课文感知并获取信息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实质,简要地复述文章的一种能力,它是阅读能力训练的第一步。衡量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的概括能力。学习一篇课文,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是否把握了文章的梗概和精神实质,教师在这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概括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恰当的概括来自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只有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既然如此,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树立新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要摒弃“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主动探索和创造中,培养探索能力、澄清和反思自我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愿意承认不确定性、批判、思考等等品质。”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认真阅读文章,认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努力从学生会学习的角度、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体悟、概括能力,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中生,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时,要帮助他们探寻一些基本规律,获得概括能力的一般技巧。
1.把握中心句
段落是文章的板块构件,虽然现在提倡个性化阅读,各段落大意的概括不要求一致,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让“自由主义”泛滥。通过找中心句这一简便适用的概括方法,如九年级上册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第一段的中心句“‘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可用来概括第一段大意。
2.把握关键短语
如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中的第二自然段把握“名称的来历”,可将第二段概括为“交代‘阿长’名称的来历”。把握关键短语,有时不止一个,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注意“随文而变”。
3.筛选主要信息,自主概括文章段意
如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七自然段有“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提到“雪”的主要信息:“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捕鸟。”提及“捕鸟”这一主要信息:下文又就写捕鸟一事,筛选出主要信息后,我们可将这段概括为“雪地捕鸟”。筛选主要信息这种概括方法,好似“找出句子的主干”放大化的手法,去除“枝叶”,剩下“主干”,化零为整。
当然,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每位教师的心得不一,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对中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它不但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快速感知文章内容,更能在考试中指导学生做好阅读题。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性,灵活处理教材
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规划好教的内容(教材),与学的内容(学材),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围绕教材,增加相关迁移训练的内容。让教材成为学生的学材,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辨析,多练习,在实践中思考感悟,在反复训练中,循序渐进,增长才干。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它可为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铺好垫脚石,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丰富的营养,为扎实提高阅读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