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稀土改性高导电率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研究

来源 :功能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输电线路用耐热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为应用背景,对比现有国内外制备工艺发展及相关技术标准,系统研究了纳米稀土材料掺杂对铝合金导体材料导电性及耐热性的增强改性机理及载流机制,评价了其在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展望了纳米稀土改性高导电耐热铝合金导电材料及高性能架空导线在电网中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前景。
其他文献
采用热解+NaOH浸泡改性处理杨木屑和杉木屑,用于吸附处理尿液废水中的氨氮,对比木屑改性前后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结合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考察了吸附剂与废水接触时间、水温、废水pH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改性后比表面积增大,孔洞结构明显,对氨氮的吸附效果较改性前有显著提升;吸附反应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投加量40 g/L,温度25℃,初始pH=8,吸附反应120 min,此时改性杨木屑、改性杉木屑对氨氮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5.32%和76.21%。
以环氧树脂E51作为基质材料,纳米纤维素(CNF)作为掺杂材料,采用混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NF掺量(0%,0.3%,0.6%和0.9%(质量分数))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和力学性能测试
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引滦引江双水源供水模式,研究了各水厂引用滦河原水期间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关应对措施。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嗅味物质、粉末活性炭投加、低温低浊水、藻类和剑水蚤5类主要问题,可通过调整药剂投加及工艺运行方案等方式确保水厂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出水水质。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要求,敏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主要难点在于平衡总氮与总磷的去除。介绍了某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通过改变生物池的作用和增设推流器等,在未增加构筑物和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条件下完成了改造,达到出水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提升至一级A的目标。出水总氮平均浓度约为6 mg/L,总磷平均浓度在0.1 mg/L以下,且节省了药剂用量,降低了生物池运行能耗。
阴极材料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提高阴极材料的电子/离子电导率、降低极化电阻是使SOFC低温化运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阴极材料的高电子电导性促使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在阴极材料的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综述了钙钛矿结构阴极、尖晶石结构阴极和Ruddlesden-popper型结构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阴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在Ti-Al-Sn-Zr-Mo-Si系近α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改变Sn的含量,制备出了4种不同Sn含量Ti-6Al-xSn-4Zr-1Mo-0.8Si-0.5B高温钛合金(x=2,4,6,8)。采用XRD、SEM和TEM对样品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样品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XRD分析可知,4种不同Sn含量的高温钛合金均由单一的α相组合而成;SEM和TEM分析发现,4种高温钛合金样品均由板条α相组成,随着Sn含量的增加,α板条的宽度从0.3μm左右逐渐增加到0.6μm左右;力学性能分
采用高温退火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Li2SnO3/WO3复合物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催化剂进行了基本物性表征,采用降解罗丹明B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测试。因复合物中Li2SnO3和WO3能带结构的理想匹配(Type-II型)增强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Li2SnO3
反渗透(RO)是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在其设计和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易被忽略的异常问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或增加成本。从膜污染、膜装置结构、膜元件性能的降低和更换、再生水微生物的孳生、产水pH降低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解决思路或方案。
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了中空立方Cu2S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式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物理吸附仪对样品表征。循环伏安曲线(CV)、交流阻抗谱(EIS)及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分析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该电极材料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350次循环后,保持448 mAh/g的可逆比容量。中空纳米结构不仅能够为体积膨胀提供缓冲空间,而且便于电解液的浸润,缩短离子扩散路径。同时,使用醚类电解液对该材料具
在新开发的三槽交替反应器基础上接种厌氧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采用较高的进水负荷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三槽交替反应器的运行效能,并进行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PLC自动控制条件下,反应器实现了周期性独立控制。经过32 d的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厌氧颗粒污泥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在人工配水的条件下,氮、磷去除效能较低。通过改善进水碱度,污泥形态保持稳定,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47.80%和28.10%。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厌氧颗粒污泥有较大相似性,α、γ-Prote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