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它是对组织拥有和控制的人力资源的存量及其增减变化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把生成的相关成本、价值以及产权等会计信息报告给利益相关者以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化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源与兴起
1.人力资源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充分肯定了人的经济价值。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20世纪初期费彗在《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将人力资本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从而,人力资本可以看作是对人力资源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它作为一种生产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切其他形态的资本生产能力的总和。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为人力资源会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15]。
2.人力资本的稀缺性要求会计把人力资本纳入其核算范围
会计的存在由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即把稀缺的资源纳入其核算范围,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管理和配置是会计的内在要求。在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经济学家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传统理论无法阐释的经济增长现象,美国会计学界也开始重视人力资本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创立。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框架
构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框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揭示人力资源会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更有效地指导实践。它是由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涵盖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各个方面,能完整地从理论上分析和解释人力资源会计领域的所有问题,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在每个会计主体范围内,会计系统能够反映和控制的经济事物与经济行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对象是在一个会计主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它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仅限于某会计主体所能控制的人力资源;(2)仅限于与生产资料实现某种结合而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人力資源会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3]。前者从投入的角度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占用或耗费的其他经济资源,将其相关成本进行资本化形成人力资产,并按受益期限转作费用;后者选择产出的角度反映企业人力资源在某特定期间所做的贡献。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即在确认人力资产的同时也确认了企业的一项权益,即劳动者所有权。
3.人力资源会计的假设
人力资源会计假设的本质是对特定经济环境的一种合理判断,建立时必须与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相结合。(1)主体资源假设,即人力资源是某特定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资源。(2)持续存在假设,即人力资源在可预期的将来持续存在。(3)可计量假设,它是构成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4)会计分期假设,即对人力资源确认与计量的过程要进行会计分期,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并确认不同会计期间的人力资源收益。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迄今为止,其发展过程可以被划分为4个阶段[16]。
1.初创阶段(1964——1970年)
1967年,俄亥俄州的巴里公司设置了招募录用费用、正式职前培训费用和发展费用等共五个账户,将每位经理归集的总费用按他预计工作期间分摊,用在培养一个管理人员过程中发生的历史成本来衡量公司对管理人员的投资。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模式,其主要缺点是没有衡量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这一阶段,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开始关注,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得以形成。
2.发展阶段(1971——1976年)
这一阶段,许多国家都有大量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发表。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巴里公司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试点,并于1973年首次公布了包含用历史成本法核算的人力资源的财务报表。许多企业纷纷尝试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与报告,显示出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极大兴趣。
3.短暂停滞阶段(1977——1980年)
这一期间,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理论研究已经结束,实际应用又遇到了很大困难。主要问题是模型复杂、资料收集困难、对数据的解释繁复,会计学家和管理学家的兴趣都减少了。同时,企业试行人力资源会计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又无法确知回报如何,积极性也降低了。再加上经济衰退的影响,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更加紧迫的问题上了。所以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暂时停滞。
4.恢复活力阶段(1981年至今)
80年代后,许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如银行、金融机构、航天公司等都开始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这时人力资源会计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重新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将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四、小结
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可以看出,它是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它的关键问题或核心技术是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计量和核算。目前,主要由于这方面的困难等原因,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Chris Dawson.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From Prescription to Description. MCB: University Press Limited, 1994.
[3]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一、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源与兴起
1.人力资源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充分肯定了人的经济价值。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20世纪初期费彗在《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将人力资本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从而,人力资本可以看作是对人力资源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它作为一种生产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切其他形态的资本生产能力的总和。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为人力资源会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15]。
2.人力资本的稀缺性要求会计把人力资本纳入其核算范围
会计的存在由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即把稀缺的资源纳入其核算范围,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管理和配置是会计的内在要求。在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经济学家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传统理论无法阐释的经济增长现象,美国会计学界也开始重视人力资本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创立。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框架
构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框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揭示人力资源会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更有效地指导实践。它是由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涵盖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各个方面,能完整地从理论上分析和解释人力资源会计领域的所有问题,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在每个会计主体范围内,会计系统能够反映和控制的经济事物与经济行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对象是在一个会计主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它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仅限于某会计主体所能控制的人力资源;(2)仅限于与生产资料实现某种结合而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人力資源会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3]。前者从投入的角度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占用或耗费的其他经济资源,将其相关成本进行资本化形成人力资产,并按受益期限转作费用;后者选择产出的角度反映企业人力资源在某特定期间所做的贡献。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即在确认人力资产的同时也确认了企业的一项权益,即劳动者所有权。
3.人力资源会计的假设
人力资源会计假设的本质是对特定经济环境的一种合理判断,建立时必须与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相结合。(1)主体资源假设,即人力资源是某特定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资源。(2)持续存在假设,即人力资源在可预期的将来持续存在。(3)可计量假设,它是构成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4)会计分期假设,即对人力资源确认与计量的过程要进行会计分期,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并确认不同会计期间的人力资源收益。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迄今为止,其发展过程可以被划分为4个阶段[16]。
1.初创阶段(1964——1970年)
1967年,俄亥俄州的巴里公司设置了招募录用费用、正式职前培训费用和发展费用等共五个账户,将每位经理归集的总费用按他预计工作期间分摊,用在培养一个管理人员过程中发生的历史成本来衡量公司对管理人员的投资。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模式,其主要缺点是没有衡量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这一阶段,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开始关注,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得以形成。
2.发展阶段(1971——1976年)
这一阶段,许多国家都有大量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发表。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巴里公司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试点,并于1973年首次公布了包含用历史成本法核算的人力资源的财务报表。许多企业纷纷尝试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与报告,显示出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极大兴趣。
3.短暂停滞阶段(1977——1980年)
这一期间,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理论研究已经结束,实际应用又遇到了很大困难。主要问题是模型复杂、资料收集困难、对数据的解释繁复,会计学家和管理学家的兴趣都减少了。同时,企业试行人力资源会计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又无法确知回报如何,积极性也降低了。再加上经济衰退的影响,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更加紧迫的问题上了。所以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暂时停滞。
4.恢复活力阶段(1981年至今)
80年代后,许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如银行、金融机构、航天公司等都开始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这时人力资源会计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重新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将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四、小结
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可以看出,它是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程序和方法,它的关键问题或核心技术是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计量和核算。目前,主要由于这方面的困难等原因,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Chris Dawson.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From Prescription to Description. MCB: University Press Limited, 1994.
[3]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