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百衲本二十四史集傳統版本、校勘、目録學之成,其校勘記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惜有7種長期下落不明。今又發現《晉書》《北齊書》《周書》《北史》之校勘記4種24册,實爲學界幸事。《晉書校勘記》之參考本5册反映了《晉書》底本多次嘗試和替换的曲折經歷,情況較特殊。《北齊書》《周書》《北史》校勘記結構基本一致,其參考本主要是上下册對照的校勘記,上册以舊本校殿本,下册反之,上下册條目的劃分與文字正誤有關。這種樣式始於張元濟自作的正史校勘記,在衲史出版工作全面展開後成爲各史校勘的第一步。參考本中還出現“舉疑”之題名,亦見
【基金项目】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漢魏六朝文書行政體系中的官修史研究”(19CZS005)階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衲本二十四史集傳統版本、校勘、目録學之成,其校勘記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惜有7種長期下落不明。今又發現《晉書》《北齊書》《周書》《北史》之校勘記4種24册,實爲學界幸事。《晉書校勘記》之參考本5册反映了《晉書》底本多次嘗試和替换的曲折經歷,情況較特殊。《北齊書》《周書》《北史》校勘記結構基本一致,其參考本主要是上下册對照的校勘記,上册以舊本校殿本,下册反之,上下册條目的劃分與文字正誤有關。這種樣式始於張元濟自作的正史校勘記,在衲史出版工作全面展開後成爲各史校勘的第一步。參考本中還出現“舉疑”之題名,亦見
其他文献
星命術是唐宋以降一種十分流行的算命術,以星命術算命,第一個步驟便是依據命主的生辰八字,推算命主出生時十一曜的位置,並據此排下星盤。但大多數術士並不具備觀星測算的能力,他們只需參考手中的“符天類”星曆便能迅速地推算出十一曜位置。黑水城出土文獻中保留了一批“符天類”星曆實物,這些文獻展示了宋元時期星曆的原貌。此外,《俄藏黑水城文獻》還刊布了一份完整的星命推算文獻《謹算》,通過黑水城“符天類”星曆文獻可復原《謹算》所載星盤的排盤過程,同時,也可借此揭示當時術士利用星曆推星排盤的方式。
目前古井出土的簡牘,已經涵蓋了戰國秦漢至魏晉時期,基本上屬於官府文書行政的遺留物,數量巨大,作用重要。但受制於偏重簡牘内容的研究傳統,關於古井簡的棄置過程與性質,學界措意不足,很多基本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本文根據古井簡的發掘情況,包括層位、伴出物、簡牘狀態,並結合簡牘内容,分析了走馬樓吴簡、里耶秦簡等古井簡的棄置過程與性質問題。走馬樓吴簡屬於官府檔案的一次性集中清理廢棄,應該是直接從文書檔案室拿來棄置井中的,且棄置之前簡牘保持編聯成卷的狀態。類似者有益陽兔子山三號井簡牘。而里耶秦簡在棄置井中之前早已失去了
《松赞干布遗训》为西藏博物馆藏一件15世纪梵夹装手抄本,入藏前曾遭水侵致整体板结为四沓。文章描述了这件板结藏经的装帧、纸张等物质特征及破损状况,并详细介绍了所采取的分揭、清洁、补缺、加固、平整等修复处理方法。修复过程中根据藏经文物的具体特征,在一般修复方法基础之上对操作细节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包括借助SYMPATEX进行润潮、使用超细纤维布进行清洁、染纸时对湿纸进行揉搓、将刷糨后的补纸预先晾至半干,以及对补处和经叶进行差异性润潮等。修复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相关经验能够为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星禽術是古代星命術的重要流派,亦是印度天文二十八宿本命宿占中國化的産物。本文梳理印度天文二十八宿本命宿占傳入與流行情況,表明以占驗個人性情、吉凶爲主的二十八宿本命宿占約於漢末三國之際傳入中國,盛唐以後便隨着密教和星神信仰流行開來。與此同時,西方七曜、二十八宿與中國三十六禽、二十八宿之間發生的交流與碰撞——七曜和二十八宿在共同紀日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固定的對應關係,中國傳統三十六禽亦於星盤與式盤的整合中完成了和二十八宿的一一對應,不僅産生了二十八星禽的概念,也促成了二十八宿本命宿占向二十八星禽占的轉變。這一轉
摘 要:文章指出,智能电网依托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主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但与此同时,电网传统存在的设备、人员责任风险问题等局部问题也上升到了系统性问题,无线通信设备故障或者信号干扰等问题容易导致电力系统的整体性故障,因此有必要对智能电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重点分析,探寻其提高系统安全性与扩展性的重点因素。 关键词:智能电网;无线通信;技术 0 引言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