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饮食文化在韩国交流的影响因素
(一)现实因素影响
1.韩国经济对传播的影响
近些年来,韩国经济的发展,这足以促使文化传播不断繁荣,韩国国民的个人消费也是支撑起韩国经济的支柱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韩国的经济和人均GDP增长趋势迅猛,韩国从并不突出的国家不断发展成为如今各方面都优越的世界强国之一.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从古至今都保留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未来也会保持深入的交流。在经济在这方面,韩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也还是需要继续进步的,只有这样沟通才会被长久地维系。只有当韩国经济到达一定的水平时才能充分地接收吸纳中国传播过去的饮食文化。
2.韩国政策对传播的影响
中国和韩国建立外交以来韩国对中国的政策十分友好,双方的关系也一直较为稳定,当中国在崛起于世界的时代,韩国依然在力挺和接近中国,韩国几任总统分别访华。总统金大中在访华时,与中国建立了“合作伙伴”的相互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有好发展建立了基础,并且提供了发展方向。在金大中总统的邀请下,国家总理也曾到访韩国。“不仅仅增强了两国领导人的交流,友谊,信任,而且推动了中韩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牢固”韩国总统府公报秘书室评论。而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是有力的一面。
3.韩国民声对传播的影响
中餐在韩国普遍被认为味道奇怪,包括部分韩剧传递出来的关于菜系的评价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在于在韩国民众无法吃到正宗的中餐,韩式中餐厅普遍做出来的菜系味道清淡,并不符合韩国群众经常食用的泡菜,炸鸡等味道比较重口的饮食习惯,韩餐对比中餐用料较为单一,韩国群众对于花椒和香菜的味道比较陌生。韩国本地在用餐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爽口蔬菜,除了我们熟知的腌制还有包饭,凉拌,蘸酱等吃法,中餐中往往解腻食品较少,韩国过咸或是过辣的食品一般都会加糖,口感较为柔和。中国本地菜与韩式中餐差距很大。中餐在韩国最开始是提供腌萝卜作为小菜,之后中餐在韩国经历了政策性的抵触,韩式炸酱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至今,在中国餐馆点一桌子菜属于比较奢侈的行为,多数人会额外点一份主食。韩国群众目前对于中餐的认知比较模糊,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抵触与影响。
(二)民俗因素影响
1.两国节日的饮食习俗
冬至,韩国民间也将这一天称为“亚岁”。这一天也是小年,意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提前做准备。韩国人将“亚岁”视为太阳复活的日子,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韩国庆尚道地区,“亚岁”会向圣主进行祈愿,准备小豆粥,并用松针将粥洒在四周,祈祷预防疾病之意。而在京畿道地区,这种习俗更被群众所熟知,只有向圣主进行祈愿之后,家人才可以食用食品。而且,在大规模传染病来到的时候,传说将红豆倒入水井,水就会得到净化,同样也可以消除疾病。
中国春节的时候,准备的食物韩国群众一般称之为“岁餐”。代表食品为年糕汤。白色的食物表示迎接新年的虔诚的心态,同时代表着万物新生的宗教信仰。年糕的条状,是希望家庭财产能够一直延续。大部分家庭也会把年糕切成钱币的形状,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积攒财富的意味。
韩国开城地区会制作葫芦年糕食用,葫芦年糕两种意义。其一是在春季的时候孩子带着葫芦可以赶走厄运。因此会把年糕制作成葫芦的形状。其二是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过程用竹刀将年糕压成葫芦,比喻高丽大臣变成朝鲜大臣的做法,有讽刺之意
2.两国餐桌的饮食礼仪
餐具不同。中国人习惯性使用筷子用餐,没有细致的划分,无论是吃饭或者是夹菜,而汤匙在中国基本不被使用,在大部分国家的眼中,只要有一双筷子,中国人可以吃所有的食物。韩国对于筷子与汤匙有更细致的划分,更多是使用汤匙用餐,勺在韩国用餐习惯中占比较重,而筷子在韩国只负责夹菜这一个用途。
在中国,国人习惯于一只手端着碗,另一只手夹菜,在韩国这种行为是破坏规矩的表现,韩国的用餐规矩是碗不能离开桌面。对于筷子的摆放规则是筷子不能插在饭的中间,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说法,而在韩国,用餐工具不能搭在碗上,筷子不被使用时,需要放在用餐者右側的桌子上,筷子需要合并在一起,桌上保留三分之二,桌外延伸出去三分之一,目的是方便再次拿起使用。中国用餐没有固定的用餐顺序,自由选择,在韩国用餐必须要遵守用餐规则:右手拿汤匙,先从水泡菜中盛汤并喝完,在用汤匙吃一口饭,然后按照这个顺序再来一次,再此之后就可以随意用餐了。在中国,喝酒术语“干杯”代表一口清空,一滴不剩,在韩国的“干杯”比较随意,饮酒人可以喝完,也可以自由选择喝的计量。在中国,当酒杯出现空杯时,往往是自己手动倒酒,而在韩国,当出现空杯需要喝酒时,需要让他人给自己的酒杯倒满,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都是如此。在中国,喝酒意在“不醉不归”,往往酒桌上会剩不少的菜,而在韩国,人们区分的很开,吃饭和喝酒时两回事,比较纯粹,韩国人的习惯不会一边喝酒一边吃饭。
韩国人与自家长辈一起喝酒时,需要侧身饮酒,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中国没有类似于此类的规矩。韩国人的餐桌,汤的分量是最重的。而且必须放在右侧,位置不能被调换。而在中国,一般只有部分场合会存在汤,家庭日常汤并不重要。韩国人吃饭的容器比较喜欢用盆装,在中国只有大锅饭或者多人分享的食物才会使用该类容器。在韩国一般用餐期间是不会讲话的,在饭后会聊天。而在中国,在用餐过程中,需要聊天来调节气氛。
二、中国饮食文化在韩国传播与交流的策略
(一)商业活动的交流
举办国际类的展会与相关饮食活动,例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这种类型的活动。通过庞大的群众集体,集中展示菜系,菜市,厨具,餐具,用料等,将饮食活动结合旅游文化传递,联合公众明星,明人做推动与流量吸引,媒体宣传与传播,发行卡通美食地图,在分享美食的同时也让韩国群众更了解中国文化,通过热门平台微博,抖音等参与活动带动活动的热度与流量。饮食文化其中包含的产业链非常多,包括历史起源,食材,地域,种植,习俗等。通过媒体渠道让中韩两国参与到饮食文化的环节当中来,提升两国消费者使用,提升参与活动的吸引力与活动趣味。
在活动的宣传中同时带动了两国旅游文化,地域文化和相关产业链的共同宣传,饮食文化宣传主题通过商业活动传播是现代媒介背景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的交流
饮食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为,饮食包含了一日三餐,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开的话题,同时饮食以养生,保健,休闲饮食为铺垫,属于快消品的一种,单价极低且消费量极高。在日益国际化的媒体平台上,有潜力推动国际化媒体用户的新的一种消费方式。视频形式可以通过电视映射国内,网络平台映射国外,饮食相关内容与话题转移到公共平台进行讨论和扩散,比如ins,微博等知名平台,由知名博主,模特,明星等群众集体的领袖来引导平台的交换内容与用户疑问,提出意见,并解决疑惑,将饮食文化载人线下及线上出版物,APP等获取信息,以消费为核心带动两国饮食主题并形成消费兴趣。在国际化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各类传播渠道和平台进行不断的调整,整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在各渠道之间引流两国群众,最终带来整个国际媒体环境下的共同传播,才是促进两国饮食文化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