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金题展示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2005北京卷)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答案:匡庐奇秀 / 甲天下山 / 山北峰曰香炉 / 峰北寺曰遗爱寺 / 介峰寺间 / 其境胜绝 / 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 若远行客过故乡 / 恋恋不能去 /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二、断句标点的原则和方法
标点古书要遵循三个原则: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一错到底。第二步,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第三步,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断句时可抓住以下切入点:抓对话标志“曰”、“云”、“言”等;抓首尾语助词,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根据古汉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根据古汉语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为”“唯……是……”“有以……”等;根据文体特点,如骚体,句尾多带“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体诗、词的韵脚、平仄、各句字数等都有固定要求。
三、错误断句的几种原因:
1.不懂词义,不通文理
例⑴,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上例错断是因不明“与”的词义。一个词除有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例中的“与肉”的“与”是连词。“以与之”中的“与”是动词,当“给予”讲。因此,应正确标点如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2.不明语法
例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上例的问题所在是“所闻”。“所闻”是“所”字结构,“所”指代“闻”的对象,即渔人闻知的汉和魏晋间的情况。它不可能指代“闻”这一行为的主动者——听渔人讲话的村中人。如果指村中人,只能说“闻者”。由于不明白“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的区别用法,因而出错。应正确标点如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不晓句式
例⑶,齐威王问。用兵孙子。
上例断句者由于不知道“孙子”前省略了介词“于”,把一句话断得很难懂,标点符号用得也不对。应这样断句:齐威王问用兵(于)孙子。
例⑷,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2004年高考北京卷)
如果此考生知道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就会做到以下正确断句: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意思是说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其中的变化没法研究到底,深得没法测量。
4.不知名物制度
例⑸,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此例断句显然不对。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于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应正确标点如下: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鉴于此,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
总而言之,正确断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出题人不会在这方面难为考生,而会想办法适应学情,降低难度,比如像北京卷一样,只要求用斜线断句,不要求加标点;与名物制度有关的语句尽量少涉及,等等。 尽管如此,我们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做到标点正确。
四、小试牛刀
将下面的前三段文字,断句标点,最后一段只用斜线(/)断句。
1.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
2.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
3.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4.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突,烟囱)
答案:
1.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
2.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
3.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4.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突,烟囱)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2005北京卷)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答案:匡庐奇秀 / 甲天下山 / 山北峰曰香炉 / 峰北寺曰遗爱寺 / 介峰寺间 / 其境胜绝 / 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 /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 若远行客过故乡 / 恋恋不能去 /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二、断句标点的原则和方法
标点古书要遵循三个原则: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一错到底。第二步,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第三步,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断句时可抓住以下切入点:抓对话标志“曰”、“云”、“言”等;抓首尾语助词,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根据古汉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根据古汉语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为”“唯……是……”“有以……”等;根据文体特点,如骚体,句尾多带“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体诗、词的韵脚、平仄、各句字数等都有固定要求。
三、错误断句的几种原因:
1.不懂词义,不通文理
例⑴,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上例错断是因不明“与”的词义。一个词除有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例中的“与肉”的“与”是连词。“以与之”中的“与”是动词,当“给予”讲。因此,应正确标点如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2.不明语法
例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上例的问题所在是“所闻”。“所闻”是“所”字结构,“所”指代“闻”的对象,即渔人闻知的汉和魏晋间的情况。它不可能指代“闻”这一行为的主动者——听渔人讲话的村中人。如果指村中人,只能说“闻者”。由于不明白“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的区别用法,因而出错。应正确标点如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不晓句式
例⑶,齐威王问。用兵孙子。
上例断句者由于不知道“孙子”前省略了介词“于”,把一句话断得很难懂,标点符号用得也不对。应这样断句:齐威王问用兵(于)孙子。
例⑷,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2004年高考北京卷)
如果此考生知道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就会做到以下正确断句: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意思是说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其中的变化没法研究到底,深得没法测量。
4.不知名物制度
例⑸,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此例断句显然不对。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于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月某日。应正确标点如下: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鉴于此,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
总而言之,正确断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出题人不会在这方面难为考生,而会想办法适应学情,降低难度,比如像北京卷一样,只要求用斜线断句,不要求加标点;与名物制度有关的语句尽量少涉及,等等。 尽管如此,我们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做到标点正确。
四、小试牛刀
将下面的前三段文字,断句标点,最后一段只用斜线(/)断句。
1.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
2.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
3.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4.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突,烟囱)
答案:
1.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
2.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
3.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4.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突,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