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据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对一篇议论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同学们拿到一道作文题,在审题立意列出提纲之后,就要考虑选取论据来谋篇布局了。下面将结合学生作文范例,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
一、论据的类型
在考场上,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是单纯说理,而没有任何论据支撑,即使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很难拿到高分。若想提高议论文水平,使用多种形式的论据很有必要。这也与中国长期的写作传统相关———我们回望课本中先秦诸子的文章,如《劝学》《逍遥游》《寡人之于国也》等,皆摆事实讲道理,因此文章观点鲜明,具备丰沛的感染力和极强的说服力。
论据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是事实论据,二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道理论据则包括俗语、名人名言,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等。
二、论据的剪裁及与说理的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列出论据的各种类型,并非对考生求全责备,要求其在写作中顾及所有论据的运用,而是希望起到提醒考生的作用———充实每个分论点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搜寻论据。
选好论据后,如何将其合理运用在作文中是关键。有些同学平时涉猎广泛积淀深厚,可就是不能将日常积累顺利转化为自己的作文素材,问题正出在论据剪裁及与说理的结合上,这方面,使用事实论据时尤其需要注意。
下面,我们结合一道考场作文题目,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使用时常见的三个问题,以及针對它们的改进办法。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字会让你开心,那就是“买”;如果是三个字,那就一定是“买买买”。“买买买”让你狂热而富有激情,愉悦而无限满足。“双十一”过了,你买的东西都收到了吗?它们是你真正需要的,还是只是为了满足你膨胀的欲望?我们的祖母用来挽发髻的那几个发夹用了30年从没换过;而我们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街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欲望就像鼓起的帆,出门前明明列好清单,回到家中却发现该买的忘记买,不该买的买了一堆……我们不禁感慨:我们想要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真正需要的却很少。
如何看待自己的“需要”与“想要”,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譹訛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譺訛不少于800字;譻訛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论据与说理脱节
学生A:有时候,需要的与想要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战”时,法国有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想要攻破这道防线,德国需要一种超重型火炮。造这种炮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至于当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占领法国时,这门炮还没有造完。但是德军还想要造完它用于其他战役,结果它笨重的身躯使它发挥不出任何作用,这就是需要的变成了想要的。
A同学的论点是“有时候,需要的与想要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更具体一点是“需要可转化为想要”,这一论点在这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表达得很清楚。但是中间使用的德国超重型火炮的例子,读来却叫人摸不着头脑。这个例子似乎是在说原本需要的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无用的,很难看出与本段论点之间的联系。
经过与A同学沟通,我明白在他的构思中,这个论据本来是贴合分论点的———德军制造超重型火炮原本是出于进攻马其诺防线的需要,但当防线已破,需要不存在了,坚持制造火炮就是出于想要了———需要可以转化为想要。本来挺清楚的事实论证,可由于他在叙述中加入了许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比如法国的防线如何坚不可摧、笨重的火炮发挥不出作用……导致论证跑偏了。
修改时,可以删去所有与论点“需要可转化为想要”无关的细节,强化“超重型火炮”这一事例中代表“需要”和“想要”的内容,并突出关键词。
修改文如下:
想要与需要之间有时可以互相转化。德军制造超重型火炮,本来是出于攻破马其诺防线的需要,可当这道防线不再构成阻碍时,德军依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这种火炮———此时它已变成了人们对强大武器的“想要”。
修改后不仅语言简洁明了,事例与论点的结合也更紧密了,贴合题目要求。
2.文字啰唆,说理不自然
学生B:那么为什么要分辨“想要”和“需要”呢?我认为分辨这一点的过程就是在了解自己,有助于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无谓消耗。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兵法大师申甫,他如同许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在高人指点下习得兵法秘籍,却在实战中失败了,何也?我认为就是因为他没有明白“想要”与“需要”的关系。在得到皇帝赏识后,他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打造一支虎狼之师,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手下的士兵并非经过长期训练、经验丰富的士兵,而是刚刚招募来的新兵。申甫的高级兵法理论,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所以当时申甫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支可以上阵打仗的军队,而非一支能够熟悉兵法的军队。最终申甫的选择也导致了他战死沙场的惨痛结局。所以辨别“想要”和“需要”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做出错误选择的可能性,并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B同学使用申甫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分辨‘想要’和‘需要’可以减少无谓的消耗和牺牲”这一论点,是合适的。可他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仅这一段就用了三百多字,几乎占了八百字作文的一半,太啰唆了,这会导致要么挤压其他内容表达的空间,要么使文章冗长,需要更多写作时间。其次,在叙述上,他把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也写了进去,这个毛病与前面A同学的例子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重点关注一下文中画线的词句便会发现,B同学每次都要用“我认为”“所以”这类词引出自己的论证内容。这样一来,说理和论据不能自然紧密地结合,缺乏说服力。在写作中,大家要尽量避免使用“我认为”这样主观性词语和有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前者会削弱观点的普遍性和说服力,后者使用不当会使表达生硬不自然。比如这段中第一个“所以”,其前后内容逻辑上并无因果关系,这已经构成强加因果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