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和积累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z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据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对一篇议论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同学们拿到一道作文题,在审题立意列出提纲之后,就要考虑选取论据来谋篇布局了。下面将结合学生作文范例,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

一、论据的类型


  在考场上,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是单纯说理,而没有任何论据支撑,即使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很难拿到高分。若想提高议论文水平,使用多种形式的论据很有必要。这也与中国长期的写作传统相关———我们回望课本中先秦诸子的文章,如《劝学》《逍遥游》《寡人之于国也》等,皆摆事实讲道理,因此文章观点鲜明,具备丰沛的感染力和极强的说服力。
  论据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是事实论据,二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道理论据则包括俗语、名人名言,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等。

二、论据的剪裁及与说理的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列出论据的各种类型,并非对考生求全责备,要求其在写作中顾及所有论据的运用,而是希望起到提醒考生的作用———充实每个分论点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搜寻论据。
  选好论据后,如何将其合理运用在作文中是关键。有些同学平时涉猎广泛积淀深厚,可就是不能将日常积累顺利转化为自己的作文素材,问题正出在论据剪裁及与说理的结合上,这方面,使用事实论据时尤其需要注意。
  下面,我们结合一道考场作文题目,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使用时常见的三个问题,以及针對它们的改进办法。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字会让你开心,那就是“买”;如果是三个字,那就一定是“买买买”。“买买买”让你狂热而富有激情,愉悦而无限满足。“双十一”过了,你买的东西都收到了吗?它们是你真正需要的,还是只是为了满足你膨胀的欲望?我们的祖母用来挽发髻的那几个发夹用了30年从没换过;而我们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街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欲望就像鼓起的帆,出门前明明列好清单,回到家中却发现该买的忘记买,不该买的买了一堆……我们不禁感慨:我们想要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真正需要的却很少。
  如何看待自己的“需要”与“想要”,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譹訛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譺訛不少于800字;譻訛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论据与说理脱节
  学生A:有时候,需要的与想要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战”时,法国有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想要攻破这道防线,德国需要一种超重型火炮。造这种炮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至于当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占领法国时,这门炮还没有造完。但是德军还想要造完它用于其他战役,结果它笨重的身躯使它发挥不出任何作用,这就是需要的变成了想要的。
  A同学的论点是“有时候,需要的与想要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更具体一点是“需要可转化为想要”,这一论点在这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表达得很清楚。但是中间使用的德国超重型火炮的例子,读来却叫人摸不着头脑。这个例子似乎是在说原本需要的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无用的,很难看出与本段论点之间的联系。
  经过与A同学沟通,我明白在他的构思中,这个论据本来是贴合分论点的———德军制造超重型火炮原本是出于进攻马其诺防线的需要,但当防线已破,需要不存在了,坚持制造火炮就是出于想要了———需要可以转化为想要。本来挺清楚的事实论证,可由于他在叙述中加入了许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比如法国的防线如何坚不可摧、笨重的火炮发挥不出作用……导致论证跑偏了。
  修改时,可以删去所有与论点“需要可转化为想要”无关的细节,强化“超重型火炮”这一事例中代表“需要”和“想要”的内容,并突出关键词。
  修改文如下:
  想要与需要之间有时可以互相转化。德军制造超重型火炮,本来是出于攻破马其诺防线的需要,可当这道防线不再构成阻碍时,德军依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这种火炮———此时它已变成了人们对强大武器的“想要”。
  修改后不仅语言简洁明了,事例与论点的结合也更紧密了,贴合题目要求。
  2.文字啰唆,说理不自然
  学生B:那么为什么要分辨“想要”和“需要”呢?我认为分辨这一点的过程就是在了解自己,有助于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无谓消耗。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兵法大师申甫,他如同许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在高人指点下习得兵法秘籍,却在实战中失败了,何也?我认为就是因为他没有明白“想要”与“需要”的关系。在得到皇帝赏识后,他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打造一支虎狼之师,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手下的士兵并非经过长期训练、经验丰富的士兵,而是刚刚招募来的新兵。申甫的高级兵法理论,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所以当时申甫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支可以上阵打仗的军队,而非一支能够熟悉兵法的军队。最终申甫的选择也导致了他战死沙场的惨痛结局。所以辨别“想要”和“需要”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做出错误选择的可能性,并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B同学使用申甫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分辨‘想要’和‘需要’可以减少无谓的消耗和牺牲”这一论点,是合适的。可他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仅这一段就用了三百多字,几乎占了八百字作文的一半,太啰唆了,这会导致要么挤压其他内容表达的空间,要么使文章冗长,需要更多写作时间。其次,在叙述上,他把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也写了进去,这个毛病与前面A同学的例子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重点关注一下文中画线的词句便会发现,B同学每次都要用“我认为”“所以”这类词引出自己的论证内容。这样一来,说理和论据不能自然紧密地结合,缺乏说服力。在写作中,大家要尽量避免使用“我认为”这样主观性词语和有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前者会削弱观点的普遍性和说服力,后者使用不当会使表达生硬不自然。比如这段中第一个“所以”,其前后内容逻辑上并无因果关系,这已经构成强加因果的问题了。
其他文献
内容是否深刻是议论文优劣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让思考理性、深入?根本途径是加入“我”的元素,让“我”深入思考。下面通过一道考场作文题给大家具体讲解。  我们先来看题目:  一项关于秦腔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学,但认为总有人会热爱的。  “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感悟?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塞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说道,书籍是珍藏品而非消耗品。同样,美国哲学家杜威也曾告诫弟子胡适,傻瓜才会不求甚解地一味“吃书”。——阅读,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应是少而精的。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過去,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未问世,人们将那些值得流传后世的文字虔诚又仔细地写在竹简或羊皮上,一生反复品读并最终传给后人。那时,书籍是稀少的,也是神圣的。“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古语便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书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 官员回应问题水泥只张嘴不出声  2019年3月,河南省鹿邑县鹿邑志成寄读学校扩建宿舍楼时,发现买到的来自山东省枣庄市的25吨水泥存在质量问题。面对政府权威部门出具的水泥“不合格”质检报告,涉事企业却不愿赔偿。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19年7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此事进行报道。在节目播出画面中,当记者采访问题水泥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
穆旦在《冥想》一诗中写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这个世界上永远是普通人比富人多,但普通人同样可以富有,他们的“富”可以温暖岁月。凡人撷英,也耀星河。  正如引发热议的“炫富摔”,普通人摔出的不是奢侈品,却有着别样的积极意味。这场温暖的“炫富摔”中,我羡慕他们的“富有”,敬佩能够“炫富”的普通人,同样欣赏为
有的工匠,已于霓虹灯中被埋没,于机器隆隆中随波逐流。而有的工匠,仍在一间木屋中,木斧铁凿,辛苦坚守。  一个小院,一间小屋,便是裴金宝先生的全部。他是琴师,抚琴聆琴;他亦是斫琴师,识琴知琴。  当今琴道复苏,无数人争名夺利头破血流时,裴先生修琴不取报酬,教徒不收分文。他说:“修一张琴,就是和琴的对话,和古人的对话。”  每次修琴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打开琴板时,刻在琴身上的字总能拨动他的心弦。  在修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历史的车轮将人类不可避免地带入一个由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大数据编织而成的时代,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入侵着人们的闲暇时光,眼花缭乱的花边新闻占据了人们的大脑。于是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人说文学势必会在多样化娱乐的强大压力下走向消亡。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这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在于看到了当今社会里,人们为寻求刺激而选择多样化的娱乐方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是否都
世间从不缺少故事,只是在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记叙文的核心便是讲故事。自2015年开始,北京高考作文每年均是记叙文和议论文题目二选一。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要求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撰写一篇记叙文,试题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可惜现实中仍遭遇了英雄无觅的窘境。考生文章中,两个面目模糊的“幽灵”在苍茫空阔的天地间展开一段毫无生气的对话,结尾处再盖棺论定为其贴上标签,完全没有英雄的风采,也没
黄皮肤,黑眼睛,这是再平凡不过的中国面孔。走过2020年的春天,我却看到这平凡的中国面孔下的别样风采,它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千山回暖惹思量,觅向城头柳淡妆。”本是踏青之际,一座900万人口的城市却开启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中间不乏生离死别,亦有长歌当哭。这中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他们没有豪言壮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五年前的一天上午,我站在医院的楼梯间,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我紧张又激动,因为你——一个全家人期待着的小生命就要降临。  我没有听到你降临人间的第一声啼哭,只记得你被医生抱出来时,我发现你和我想象中的婴儿不一样,不是白白嫩嫩的,而是皱巴巴的,小小的,小脸还没有巴掌大,眼睛紧紧地闭着,安安静静地睡着。就这样,你如同一位圣洁的天使降临到我的生命中,带给我从未体验
灌河北岸的大莽牛河口,有一大片濃密的芦苇荡,自古这里就异常诡异,有着各种形式的传说。  1950年深秋,一天傍晚,芦苇荡中突然传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哭喊声,人们惊悸之余,侧耳细听,确信传出的是人的哭声,正在堤坡锄草的周秀英听出是邻居王凤伤心欲绝的哭声,她和几个胆大的循声向芦荡深处找去。在一个水塘边,王凤对着塘中漂浮的一具尸体在捶胸顿足,哭喊着丈夫陆友真的名字,众人摇头叹息,这王凤也真够苦命的,跟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