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是一次关系到未来五年津沽大地发展前途与命运的重要会议,会上李鸿忠书记在肯定以往成绩、赞赏过去成就的基础上,描绘了未来五年天津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五年以来,全市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天津实施,坚持民生为本,将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领域,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和1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鉴于我市独特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民生欠账仍有不少,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任重道远,在教育、醫疗、养老、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维护稳定任务艰巨,结合中央“十三五”期间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精神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扎实推进与落实。
“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人力社保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就业、人才、社保、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工作涵盖点多、面广、线长,全市1500多万常住人口都是服务对象。在关系人民基本福祉的方面,就业、社会保障和群众增收工作是人力社保服务的重点领域。
一、就业工作落实“四抓”,不断提升有效就业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我们结合天津“大城市、小农村”的特点,把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稳住现有岗位和开发新岗位两个方面,今年要确保新增就业48万人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具体而言,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实行“五抓”:一是抓岗位开发,扩大就业规模。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新兴业态发展,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每年分解就业目标,由各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责任状,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就业责任。二是抓创业带动,开辟就业渠道。以大学生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重点是对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给予“一贷五补贴”的扶持政策。每年扶持自主创业人数在3万人以上,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三是抓培训促进,改善就业结构。我们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大规模、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我市抓职业技能培训的做法和经验被人社部在全国推广。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津工作时,专门视察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四是抓困难群体,坚持托底帮扶。重点是针对去产能企业、混改国企的分流人员和转岗职工,提供服务。去年以来,通过给予稳岗补贴、转岗培训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已安置1.6万人。同时,每年帮扶3万多名困难群体人员成功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群体就业安置率达到85%以上。
二、社会保障实现“五统一”,全面提升“兜底”能力
我市在全国最早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省级统筹,在体系框架上实现了“五统一”,即制度统一、管理统一、经办统一、征缴统一、发放统一,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框架全覆盖。从2009年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以来,目前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六加五”模式。“六”是指城镇职工可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和意外伤害六项保险,“五”是指凡不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员,均可参加居民养老、医疗、生育、意外伤害和大病五项保险。截至4月末,全市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84万人和1069万人。二是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在职工方面,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到去年底人均月收入达到2731元。在居民方面,连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目前月人均收入达到261元,全市有47万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生活补贴。同时,居民医保筹资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800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73%,封顶线分别为35万元和18万元,在全国居于较高水平。三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一库一网一卡”的社保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同人同城同库”。社保经办业务专网上接人社部,下连16个区人社局、21个社保分中心、242个街乡镇,外联1600多家定点医院、药店和16家银行的2000多个服务网点,80%以上的企业可通过网上申报缴费,网上结算率达100%。
三、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市人力社保局是群眾增收工作的牵头部门,每年制定并落实20项措施增加群众收入,同时负责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增长。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方面,主要是以低收入群体和企业一线职工为重点,连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已达1950元。每年颁布全市及部分行业工资指导线,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动态调整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丧葬费等标准。在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是规范了公务员津贴补贴。同时,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此外,在劳动关系工作的相关方面,依据去年市委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我们坚持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利益“双维护”,促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典型示范引导,通过建立完善市、区、街、行业、企业五级调解仲裁网络妥善调处人事劳动争议,建立市区两级劳动监察执法队,对用人单位开展书面审查和专项检查,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四、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天下为公,公帑共享”
1.要心中有民。心中有民,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系于心头、摆在案头、抓在手头。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人力社保工作要心系人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凡是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都要公开听取群众意见。要重视研究不同群体对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关切,出台的政策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以达到利益博弈的动态均衡,努力实现改革举措的“帕累托最优”。 2.要无私奉民。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干部:“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人力社保工作事无巨细,涵盖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价、技能鉴定、社保待遇计发、补贴补助发放,虽由点点滴滴、默默琐事组成,但事关民生大计,对每个人生活状态的稳定,起到兜底性、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我们无私奉民,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只有人力社保战线上的指战员们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才能体现牵涉人社工作的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决策意志,才能代表党的群众形象。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具体且细微,但在战略层面却事关执政为民的政治站位和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
3.要担当于民。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李鸿忠书记提到“坚持天下为公、公帑共享,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初心,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人力社保工作还面临很多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大胆改革,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全民参保计划、社保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管理服务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重新分配,导致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遇到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困难和矛盾也愈加凸显,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鉴于此,我们要排除万难,勇于改革,集中力量解决新形势下人力社保工作中的新问题,就是担当于民最好的体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要有“立潮头”“敢为先”“当猛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了人力社保改革事业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
4.要行动为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各项工作中“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是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标准,也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展一切工作的评价尺度。人力社保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必须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紧紧抓住尊重人的劳动、发挥人的潜能、保障人的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谋划、组织、推动就业、人才、社保、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业有所就、劳有所获、老有所养、医有所保、才有所用,让人民群众安居樂业,各得其所。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角度,通過高水平的就业、社保、收入和人才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根据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做好天津的工作,最根本的是把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打开脑袋上的“津门”,上好“五所大学”,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大计,全面提升天津发展软环境。同时,明确要求切实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融入进思想里、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以更高的要求、更远大的志向,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实践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103期局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市人力社保局副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朱 健
“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人力社保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就业、人才、社保、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工作涵盖点多、面广、线长,全市1500多万常住人口都是服务对象。在关系人民基本福祉的方面,就业、社会保障和群众增收工作是人力社保服务的重点领域。
一、就业工作落实“四抓”,不断提升有效就业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我们结合天津“大城市、小农村”的特点,把就业工作的重点放在稳住现有岗位和开发新岗位两个方面,今年要确保新增就业48万人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具体而言,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实行“五抓”:一是抓岗位开发,扩大就业规模。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新兴业态发展,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每年分解就业目标,由各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责任状,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就业责任。二是抓创业带动,开辟就业渠道。以大学生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重点是对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给予“一贷五补贴”的扶持政策。每年扶持自主创业人数在3万人以上,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三是抓培训促进,改善就业结构。我们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开展大规模、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我市抓职业技能培训的做法和经验被人社部在全国推广。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津工作时,专门视察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四是抓困难群体,坚持托底帮扶。重点是针对去产能企业、混改国企的分流人员和转岗职工,提供服务。去年以来,通过给予稳岗补贴、转岗培训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已安置1.6万人。同时,每年帮扶3万多名困难群体人员成功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群体就业安置率达到85%以上。
二、社会保障实现“五统一”,全面提升“兜底”能力
我市在全国最早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省级统筹,在体系框架上实现了“五统一”,即制度统一、管理统一、经办统一、征缴统一、发放统一,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框架全覆盖。从2009年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以来,目前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六加五”模式。“六”是指城镇职工可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和意外伤害六项保险,“五”是指凡不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员,均可参加居民养老、医疗、生育、意外伤害和大病五项保险。截至4月末,全市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84万人和1069万人。二是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在职工方面,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到去年底人均月收入达到2731元。在居民方面,连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目前月人均收入达到261元,全市有47万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生活补贴。同时,居民医保筹资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800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73%,封顶线分别为35万元和18万元,在全国居于较高水平。三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一库一网一卡”的社保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同人同城同库”。社保经办业务专网上接人社部,下连16个区人社局、21个社保分中心、242个街乡镇,外联1600多家定点医院、药店和16家银行的2000多个服务网点,80%以上的企业可通过网上申报缴费,网上结算率达100%。
三、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市人力社保局是群眾增收工作的牵头部门,每年制定并落实20项措施增加群众收入,同时负责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增长。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方面,主要是以低收入群体和企业一线职工为重点,连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已达1950元。每年颁布全市及部分行业工资指导线,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动态调整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丧葬费等标准。在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是规范了公务员津贴补贴。同时,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此外,在劳动关系工作的相关方面,依据去年市委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我们坚持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利益“双维护”,促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典型示范引导,通过建立完善市、区、街、行业、企业五级调解仲裁网络妥善调处人事劳动争议,建立市区两级劳动监察执法队,对用人单位开展书面审查和专项检查,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四、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天下为公,公帑共享”
1.要心中有民。心中有民,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系于心头、摆在案头、抓在手头。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人力社保工作要心系人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凡是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都要公开听取群众意见。要重视研究不同群体对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关切,出台的政策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以达到利益博弈的动态均衡,努力实现改革举措的“帕累托最优”。 2.要无私奉民。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干部:“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人力社保工作事无巨细,涵盖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价、技能鉴定、社保待遇计发、补贴补助发放,虽由点点滴滴、默默琐事组成,但事关民生大计,对每个人生活状态的稳定,起到兜底性、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我们无私奉民,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只有人力社保战线上的指战员们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才能体现牵涉人社工作的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决策意志,才能代表党的群众形象。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具体且细微,但在战略层面却事关执政为民的政治站位和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
3.要担当于民。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李鸿忠书记提到“坚持天下为公、公帑共享,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初心,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人力社保工作还面临很多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大胆改革,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全民参保计划、社保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管理服务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重新分配,导致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遇到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困难和矛盾也愈加凸显,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鉴于此,我们要排除万难,勇于改革,集中力量解决新形势下人力社保工作中的新问题,就是担当于民最好的体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要有“立潮头”“敢为先”“当猛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了人力社保改革事业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
4.要行动为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各项工作中“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是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标准,也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展一切工作的评价尺度。人力社保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必须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紧紧抓住尊重人的劳动、发挥人的潜能、保障人的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谋划、组织、推动就业、人才、社保、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业有所就、劳有所获、老有所养、医有所保、才有所用,让人民群众安居樂业,各得其所。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角度,通過高水平的就业、社保、收入和人才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根据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做好天津的工作,最根本的是把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打开脑袋上的“津门”,上好“五所大学”,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大计,全面提升天津发展软环境。同时,明确要求切实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融入进思想里、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以更高的要求、更远大的志向,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实践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103期局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市人力社保局副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