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接受传统临床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针刀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医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沉浸式交互式的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化、时代化、数字化转换,是思政课与专业课双向融合的新兴探索渠道。作者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导内核,结合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的相关理论,构建"沉浸感"与"交互性"体验下教学目标体系,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7 d治疗1次,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3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变化,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106/110),对照组为73.6%(78/1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改革育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的生成,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人—知"互动是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构建"人—知"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与知识相遇,把知识引入学生生命,实现知识内蕴的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确立发展取向的知识观,
沉浸式"大思政课"在"大思政课"的基础上,既强调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思政课改革走向,又强调思政课身临其境的场景感、真实感和历史感,使思政课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以场景感描绘"大背景",以历史感构建"大格局",以真实感勾勒"大课堂",以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引导力。切实办好沉浸式"大思政课",教育者要确立"大思政"的理念,打通思政课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壁垒,激发教育对象在现场教学中的深度学
学位
在社会转型期,存在公共利益泛化和弱化两种错误倾向。以公共利益为视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立法大致经历了公共利益统合一元立法、利益多元化立法、公共利益独立化立法三个阶段,立法本位实现了从国家利益到个人利益再到公共利益的转变。科学公共利益观应当是一种和谐包容利益观,要求客观看待社会利益多元化,科学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要充分肯定个人利益之合理诉求,也不能无限夸大个人利益而损害公
以基因编辑和基因增强等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正在入侵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道德领域。哈贝马斯以他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谈伦理学为理论基石,不仅从共识论证、责任论证与工具化论证三个层面批判了主张基因增强是父母的个人选择的自由主义优生学,而且强调了以规范性、普遍性为主要特征的康德伦理学对于基因伦理的重要意义,彰显了康德伦理学的当代价值。哈贝马斯一方面对自由主义传统做了深入批判,揭示了技术的使用从来不具有绝对的自
随着人类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科学界和伦理学界对该研究领域的探讨达到一个高峰。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基于桑德尔基因伦理思想对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安全、自由和公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反对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理由,但并非具有完全说服力;最为关键的理由在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渴望、过度征服自然的欲望可能带来的对人类天赋掌控的伦理挑战。因此,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应该在严格管控之下
沉浸式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阅读方法,初中古诗词沉浸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以想象联想为思维翅膀,以氛围意境为思维环境,以传统文化为教学背景,充分运用听觉沉浸、视觉沉浸、行动沉浸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