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季风文质彬彬,文人出身。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所执掌的商业画廊会持续不断地进行学术性研究和耕耘。他向记者讲述,相较于欧美悠久的艺术市场,中国画廊业的历史非常短暂,但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的势头有目共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端,中国画廊业走过了模仿、学习西方画廊运营模式的状态,业内更多的专业人士开始思考如何系绕性推广与西方美学有差异的中国当代艺术。故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需要学术标准的构建,亦是希望在日常的艺术实践当中,努力去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和评判标准体系,藉此保持中国当代艺术本身应有的辨识度和差异性,让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世界艺术市场应有的认同体系。
无用之用
夏季风是由文学创作转向当代艺术领域的,曾是先锋作家与诗人身份,上世纪90年代曾供职浙江省作协。在谈到这层文学背景时,他说,诗句概括性很强,跳跃性很强,要求对语言有高度锤炼,能不断激发一个人对语言艺术的探索。
2000年以来夏季风涉足当代艺术界,转身担任策展人,曾出任非营利机构负责人。在看到当时客观条件不成熟,非营利机构角色局限性的情况下,转型经营商业画廊。在交流中,诗歌与艺术的话题被打开,夏季风说,当代艺术与诗歌的共同点,大概是“无用之用”吧。夏季风说:“而无用之用,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事物,可以从精神上带来巨大的能量。”
艺术家关注的社会现实
“传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你继承传统之后,你的作为也可能变成人家的传统。传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在一位作家面前,“卡夫卡”与“曹雪芹”同样是他所面对的传统。当然,只有好的事物才会有人不断去学习、继承,再传给其他人。在谈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未来方向与对艺术家的考量时,夏季风很快谈到了他对“传统”概念的理解。在此之前,记者向他请教了带有方向性的问题,诗人与艺术策展人之间的关系,不过就在远离这一话题时,夏季风的回答又恰恰来自于曾经对诗人的理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T.S.艾略特所写的《传统与个人才能》对夏季风影响很大,彻底颠覆了他过去对“传统”一词的保守概念。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希望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它所经营的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与创作语言上是全球化的,但作品内在的美学特征却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属性。同样是油画,或者同样是抽象画,任何人都能看得明白。但其背后探讨的美学特质是跟中国自身社会现实有关系。当越来越多国外画廊机构进驻中国,夏季风更加清晰地定位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蜂巢能够与国际机构产生的最大的区别,是蜂巢所经营的中国艺术家背后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美学特征。
梁铨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签约艺术家中典型的例子。他视野开阔,熟悉宏观西方艺术史,也深谙中国传统文脉与美学特征,创作方式以表现东方美学为主,又有个人对当下的观察。“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创作方式,以东方艺术美学为特征的作品,会得到西方艺术的尊重,因为其来自于另外一个同样伟大的美学系统。”夏季风说。
蜂巢代理的艺术家,还有比如尚扬、段建伟、孔千、卜镝、冷广敏、蒲英玮等等。像段建伟,他摆脱了苏派训练程式化的绘画风格的影响,通过将古代造型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形象提炼调和,将其赋形在来自本土记忆的农民青年形象之上。一方面其绘画温润的色调与被描绘的风土人情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画面中人物形式感的姿势与动作抽离了人物的情绪,最终所构成的抽象化的鄉村世界提示了他与其个人历史所特意维持的观看距离。
再比如卜镝,他是1970年出生的,是北京人,自幼随父习画,九岁出版画集,十六岁就在香港举办少年作品展,实际算是少年成名了。他的绘画语言一方面来自于幼年时即对其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绘画;另一方面,多年的古美术鉴赏历练,使得卜镝也持续地在中国古典绘画传统当中学习。我们能看到他用与传统关联的符号标记自己的创作脉线,用现代主义的方法来对中国古代山水画进行解构,进而建构了个体的语言、形式和空间感。
艺术家冷广敏出生于1986年,已经成为当代艺术领域青年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首次个展是在2013年由“蜂巢·生成”项目推出。而这一项目也正是致力于扶持、发掘新的年轻力量,目前已经推出了三十余位优秀的年轻艺术家。2017年开始,“蜂巢·生成”项目开启对年轻艺术家的全球性关注,艺术家蒲英玮的首次个展也是蜂巢首次举办个展,以影像、装置、照片、绘画、文本、出版等多种媒介为表达方式,他的创作降落在作者式的个人史写作上,跨越了种族、国家、宗教、语言、殖民等宏大叙事,这位出生于1989年的艺术家,同样业已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新生力量。
谈到当代艺术中的东方美学方向,夏季风说:“中国艺术家不太可能去画一个毫无情感维系的西方的图示。当代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要有活力,艺术家需要把传统的美学特质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还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甚至关注将来的可能性。”
从文的经历会影响夏季风的工作风格。夏季风不会仅仅停留在蜂巢签约艺术家的作品,他还会通过不断访谈、聊天的形式,对艺术家本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访谈,你会慢慢把这个人内心不为人知的地方剥离开来。你会更加清楚他的修养、他的兴趣、他的创作受到哪些风格哪些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可以建立起我们对这个艺术家的判断,并决定从哪一个角度去推广他,或者为他提供哪些条件对他的创作有利。”夏季风说。夏季风擅长从这样的角度去看艺术作品,他会有自己的预知与判断,这个艺术家未来大概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当代艺术机构至关重要。
《时尚北京》:您常写艺术评论,能否谈谈艺术评论对艺术家的作用?
夏季风:有时候评论可能跟艺术家所表达的意愿是截然相反的。这也存在另外一面,有可能评论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跟艺术家本人角度不一样的角度来评论这个作品的时候,或许那一块也是艺术家的盲区。所以有时候艺术家很乐意人家评论自己的作品,他突然发现我这个画除了我自己原先的想法以外,人家还可以有这样的见解,他可能很高兴,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启发。 《时尚北京》:请您谈谈关于抽象艺术的主题展览?
夏季风:我在2015年做过一个非常大型的展览“秩序的边界”,就是希望让人知道中国抽象的历史、现状与将来的可能,针对抽象艺术被大家如此关注的前提下,告诉人们哪些抽象是真正的抽象。我认为抽象是跟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跟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有关系,是由内而外的、不断生成、不断在成长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套独特的非具象视觉系统。因为缺乏具象的图像,抽象绘画更多的是跟一些线条、色彩构成有关系,因此就有可能产生“伪抽象”,一些人会颠来倒去照搬历史上已有的一些图式。事实上抽象绘画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式问题,更多的是一个艺术家系统的方法论问题。
《时尚北京》:听闻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出差,受邀参加活动、博览会,还有频繁拜访艺术家工作室,非常好奇在您拜访过程中是否发生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成为与艺术家签约合作的良好缘起,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二?
夏季风:确实如你所说,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可谓是工作日常了。许多艺术家的签约基本上都是在拜访他们的工作室之后。如8月份推出的张弓个展,这个展览业已闭幕,反响非常好。张弓具有艺术家、艺术短片导演等多重身份,是北京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绘画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系统中就占有一席之地了。在1999-2009年间,他创作了动画艺术短片《树》、《鸟》、《黑猪白猪》、《思凡》、《红姐》等,多次受邀参加世界各地的重大电影节并获奖,至今依然为动画电影界津津乐道。我们这次展出了他2010年以来的绘画,还有代表性短片的集锦。他工作室有早年电影短片的手稿,一摞一摞的,要知道每一帧可能都需要手绘几十张。我过去之后才知道,他近几年的绘画创作是在非常独立,甚至可以说在“幽闭”的氛围中进行的,几乎可以说对外活动与创作空间分离,经常拜访工作室的人只有好友,据说那边到我和工作团队拜访之前只接待了不超过十人。他和我们的合作意向就是在我们拜访他工作室时达成。
我們是在一个美学体系和脉络中对合作艺术家进行甄选的,往往在艺术家工作室这样的第一创作现场,那些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透露着他们的创作思路。我们今年还与工作团队在国外出差时拜访了一位居住在德国的女艺术家的工作室,初步确立了明年的合作项目。除此之外,参加各地的艺术博览会、各种展览活动,也会占用很多的出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