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的前景一片光明。水是鱼类生活的载体,在水产养殖工作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产量的高低,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而其中关于水质的调节工作是核心部分,使水内的生态保持平衡,适合鱼类的生活。本文针对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的水质调控建议。
关键词:水质;养殖产业;影响探究;水质调节
近几年,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水质的污染情况极其严重,甚至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在饲养的后期,水中的有机物、氨以及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在急速增加,对鱼的养殖十分不利。而养殖者的相关知识水平不足,滥用药品,关于水质的调解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阐述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水质。
一、合理的水位
水产养殖工作中,水位的高低与鱼类的生长关系紧密,需要养殖者重点关注。例如一些混养的鱼池,更加需要加强对水下空间的利用,考虑到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高低可以避免不同鱼类生长之间的影响,进而充分的利用水中的资源生长。同时,鱼类是变温动物,鱼池的水温对鱼的免疫以及代谢功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致使鱼的生长受到影响。大多数的水生动物适宜的生存温度范围在20至30度之间,养殖者需要关注水温的变化,相应的做出调整。
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可以利用水位的高低对水温进行调节。以养殖淡水鱼类为例,适宜的温度为15-32度,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士4摄氏度。在进行换水工作时,可以一边进水一边出水,让鱼池保持一种缓缓流动的状态,有利于鱼的生长。根据水温的高低,适时的进行水位调整,可以避免因为外界温度上升而导致鱼类死亡。需要根据鱼类最适宜的温度进行调解,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探究水质理化的因子调节
大多数情况下,水质的理化指的是水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氧、氨氮以及硫化氢和酸碱度等,实行水质理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对水质的监测工作。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只有在对水质理化指标清楚的前提下并结合养殖鱼类的生活条件,才可以合理的对水质理化的相关数值进行调节,保障水产生物的良好生长。水质的调节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常规方法与化学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简便的调节方法就是夹住新水,其次可以通过控制水中的浮游生物数量间接影响水中的溶氧量,将溶氧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池水的酸碱值,将水质的酸碱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最适宜水生生物的生长。另外,针对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应加以预防,采取一定的分解方法将其转变为无害物质,避免后期出现大量的水生生物被毒死。
1.池水的溶氧量。溶氧一直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水产生物的成长影响极大,在水产养殖工作中,需要将水的溶氧量保持在5.0mg/L之上。溶氧量一旦低于适宜值会降低水产生物进食数量,相反足够的溶氧量可以促进水体有害物质的分化,改善水质,大幅度降低有害物质的毒性,为水产生物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一般情况下,当池水的溶氧量太低就会对生物的进食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一旦池水的溶氧量低于3.5mg/L时,水生动物就会停止觅食。养殖者需要在平时重点关注水中的溶氧量,如果是大型的养殖水池,鱼的产量超过了500kg时,就需要购入增氧机,对水生动物的抵抗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能减少水生动物生病死亡的比例。
2.化学方法。一般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对淡水的酸碱值固定范围为6.5到8.5之间,而海水的酸碱值为1.5到8.5之间,当然具体水质的酸碱值还需要根据养殖的水生生物进行确定。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大部分是利用生石灰达到酸碱值调节的目的,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期,可以以十天为间隔,向池水投人生石灰。根据实践可以得出大概每337M2的水池面积可以投放20kg。生石灰的投放主要是两种作用,一是起到防病与消毒的作用,另一目的则是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3.污染物的处理。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对水质的不利影响极大,如果水产养殖中水质硫化氢的含量高于0.1mg/L时,对刚刚投放的鱼苗而言是致命的伤害。一旦水中硫化氢的含量高于0.1mg/L,会出现大面积鱼类的死亡,因此在养殖水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池水中硫化氢含量的检测十分重要,必须将其控制在0.1mg/L之下。在实际水产养殖中,可以在水池的底部放置一定量的粒粒氧,可以有效的提升水中的含氧量,进而实现对硫化氢的抑制作用,尽量减少硫化氢给水产生物带来的生存威胁。
三、水生植物的栽培
利用水生植物对水质起到优化作用十分有效,并且对水产养殖工作的实施具有长远的影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减小水中氨氮以及亚硝酸氨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还可以有效的吸收水中的磷与氮,防止水面出现营养化的情况。还有一些特殊的水生植物可以成为鱼类的事物,减少养殖者投入的饲料成本。例如,在养殖淡水鱼的水池中,种植一定量的苦草或者轮叶黑藻等水草可以为淡水鱼类提供食物。但是也需要注意水生植物的种植并不适用于所用的水生生物养殖,对于主要种植为贝类或者虑食性的鱼类水池就不能种植水草,池水中浮游生物量的降低会对池塘中水生生物的产量产生影响。
四、鱼病的预防工作
在水产养殖中,对于鱼类的定期健康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会耗费一大笔的资金,看似没有意义,但是这是水产养殖工作中的必须步骤。对鱼病的预防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大面积甚至全部鱼的死亡,防止养殖事故的出现。鱼病的防治工作指的是对池塘以及鱼类进行消毒,还有合理的放养,杀虫工作也是其中的重点环节。当使用化学物质将池塘中的害虫杀死后,需要注意对水的酸碱值是否产生影,再进行适当的调节。改善与修护鱼的生活环境都能对预防鱼病产生积极作用,但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调节水质。改善方法与修复方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对水产养殖而言水质的调节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五、结语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发展中,农业生产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像高产水稻、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以及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水产养殖而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只有正确的养殖才能得到高产,而水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巨大。恶劣的水质很可能会致使养殖事故的出现,所以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工作,结合养殖经验与科学理论的进行调节,改善水质,保障水产生物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方朝輝,徐小雅.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调控[J].农业与技术,2012,32(9):92-92.
[2]郭悦.浅谈影响水产养殖水质的主要因素及其调节方法[J].黑龙江水产,2017(6):23-26.
[3]田雨,贾中彪,王旭.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北渔业,2011(6):59-61.
[4]王嘉民.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
关键词:水质;养殖产业;影响探究;水质调节
近几年,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水质的污染情况极其严重,甚至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在饲养的后期,水中的有机物、氨以及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在急速增加,对鱼的养殖十分不利。而养殖者的相关知识水平不足,滥用药品,关于水质的调解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文阐述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水质。
一、合理的水位
水产养殖工作中,水位的高低与鱼类的生长关系紧密,需要养殖者重点关注。例如一些混养的鱼池,更加需要加强对水下空间的利用,考虑到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高低可以避免不同鱼类生长之间的影响,进而充分的利用水中的资源生长。同时,鱼类是变温动物,鱼池的水温对鱼的免疫以及代谢功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致使鱼的生长受到影响。大多数的水生动物适宜的生存温度范围在20至30度之间,养殖者需要关注水温的变化,相应的做出调整。
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可以利用水位的高低对水温进行调节。以养殖淡水鱼类为例,适宜的温度为15-32度,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士4摄氏度。在进行换水工作时,可以一边进水一边出水,让鱼池保持一种缓缓流动的状态,有利于鱼的生长。根据水温的高低,适时的进行水位调整,可以避免因为外界温度上升而导致鱼类死亡。需要根据鱼类最适宜的温度进行调解,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探究水质理化的因子调节
大多数情况下,水质的理化指的是水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氧、氨氮以及硫化氢和酸碱度等,实行水质理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对水质的监测工作。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只有在对水质理化指标清楚的前提下并结合养殖鱼类的生活条件,才可以合理的对水质理化的相关数值进行调节,保障水产生物的良好生长。水质的调节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常规方法与化学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简便的调节方法就是夹住新水,其次可以通过控制水中的浮游生物数量间接影响水中的溶氧量,将溶氧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池水的酸碱值,将水质的酸碱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最适宜水生生物的生长。另外,针对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应加以预防,采取一定的分解方法将其转变为无害物质,避免后期出现大量的水生生物被毒死。
1.池水的溶氧量。溶氧一直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水产生物的成长影响极大,在水产养殖工作中,需要将水的溶氧量保持在5.0mg/L之上。溶氧量一旦低于适宜值会降低水产生物进食数量,相反足够的溶氧量可以促进水体有害物质的分化,改善水质,大幅度降低有害物质的毒性,为水产生物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一般情况下,当池水的溶氧量太低就会对生物的进食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一旦池水的溶氧量低于3.5mg/L时,水生动物就会停止觅食。养殖者需要在平时重点关注水中的溶氧量,如果是大型的养殖水池,鱼的产量超过了500kg时,就需要购入增氧机,对水生动物的抵抗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能减少水生动物生病死亡的比例。
2.化学方法。一般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对淡水的酸碱值固定范围为6.5到8.5之间,而海水的酸碱值为1.5到8.5之间,当然具体水质的酸碱值还需要根据养殖的水生生物进行确定。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大部分是利用生石灰达到酸碱值调节的目的,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期,可以以十天为间隔,向池水投人生石灰。根据实践可以得出大概每337M2的水池面积可以投放20kg。生石灰的投放主要是两种作用,一是起到防病与消毒的作用,另一目的则是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3.污染物的处理。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对水质的不利影响极大,如果水产养殖中水质硫化氢的含量高于0.1mg/L时,对刚刚投放的鱼苗而言是致命的伤害。一旦水中硫化氢的含量高于0.1mg/L,会出现大面积鱼类的死亡,因此在养殖水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池水中硫化氢含量的检测十分重要,必须将其控制在0.1mg/L之下。在实际水产养殖中,可以在水池的底部放置一定量的粒粒氧,可以有效的提升水中的含氧量,进而实现对硫化氢的抑制作用,尽量减少硫化氢给水产生物带来的生存威胁。
三、水生植物的栽培
利用水生植物对水质起到优化作用十分有效,并且对水产养殖工作的实施具有长远的影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减小水中氨氮以及亚硝酸氨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还可以有效的吸收水中的磷与氮,防止水面出现营养化的情况。还有一些特殊的水生植物可以成为鱼类的事物,减少养殖者投入的饲料成本。例如,在养殖淡水鱼的水池中,种植一定量的苦草或者轮叶黑藻等水草可以为淡水鱼类提供食物。但是也需要注意水生植物的种植并不适用于所用的水生生物养殖,对于主要种植为贝类或者虑食性的鱼类水池就不能种植水草,池水中浮游生物量的降低会对池塘中水生生物的产量产生影响。
四、鱼病的预防工作
在水产养殖中,对于鱼类的定期健康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会耗费一大笔的资金,看似没有意义,但是这是水产养殖工作中的必须步骤。对鱼病的预防工作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大面积甚至全部鱼的死亡,防止养殖事故的出现。鱼病的防治工作指的是对池塘以及鱼类进行消毒,还有合理的放养,杀虫工作也是其中的重点环节。当使用化学物质将池塘中的害虫杀死后,需要注意对水的酸碱值是否产生影,再进行适当的调节。改善与修护鱼的生活环境都能对预防鱼病产生积极作用,但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调节水质。改善方法与修复方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对水产养殖而言水质的调节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五、结语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发展中,农业生产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像高产水稻、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以及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水产养殖而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只有正确的养殖才能得到高产,而水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巨大。恶劣的水质很可能会致使养殖事故的出现,所以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工作,结合养殖经验与科学理论的进行调节,改善水质,保障水产生物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方朝輝,徐小雅.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调控[J].农业与技术,2012,32(9):92-92.
[2]郭悦.浅谈影响水产养殖水质的主要因素及其调节方法[J].黑龙江水产,2017(6):23-26.
[3]田雨,贾中彪,王旭.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北渔业,2011(6):59-61.
[4]王嘉民.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