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爱鸟周(月)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爱鸟周(月)的时间也有早有迟。最早是广西为2月22-28日,北京为4月1-7日)。其实,懂鸟语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在辽宁省兴城市就有这样一位奇人,他不但能听懂70多种鸟语,而且能与鸟对话。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鸟王”的阎福兴,又称“世界指哨第一人”、“环保博士”、“鸟叔叔”,辽宁省兴城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理事。
“我不需要你们的掌声,只希望在座的诸位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野生鸟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但要是没有了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每次演出,阎福兴都喜欢在节目中穿插鸟的叫声。他说:“在中国,鸟类保护仍然令人担忧。鸟还没有对人类形成起码的信任,而信任来自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鹤骨笛唤醒环境意识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我的这只鹤骨笛就是用那只被徐秀娟救起,因怀念她郁郁而死的丹顶鹤的鹤骨精心打造的,以此来纪念这位女大学生和这只丹顶鹤,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及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阎福兴非常钦佩为救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徐秀娟,也喜欢听歌手甘萍演唱的那首纪念徐秀娟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早在1998年7月,阎福兴随“手拉手”夏令营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期间,他慕名前往徐秀娟的家里,看望她已退休在家的老父亲。在与老人的相处中,阎福兴更加喜爱丹顶鹤了。
短短几天里,他一边向养鹤专家虚心求教,一边仔细观察丹顶鹤。终于,他用笛子吹奏出了自创的“鹤歌”。“鹤歌”很快就吸引了十几只丹顶鹤聚集在他身旁翩翩起舞。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被这一幕惊呆了。为表敬意,他们特意把珍藏的被徐秀娟救出的那只丹顶鹤的一根遗骨赠送给了阎福兴。
如获至宝的阎福兴对这根鹤骨爱不释手,专门请国内著名笛子制作大师常敦明精心打造了两只鹤骨笛,一只保管在中国民间民族乐器陈列馆,一只自己珍藏,为表演所用。受此影响,他又突发奇想:“鸡骨和鹤骨应该区分不太大,何不用鸡骨也做支笛子?”经考证,目前,阎福兴的鸡骨笛是世界上最短小的笛子。
自从有了这只“鹤骨笛”,阎福兴爱鸟护鸟的劲头更足了。他经常参加国内各种有关保护环境、爱鸟护鸟的公益活动。每一次演出,阎福兴都要带上心爱的鹤骨笛,吹奏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唤醒人们对鸟类的关爱。
与鸟对话的放羊娃
“细粉鸟遇到天敌时发出的是既急切又尖锐的叫声,呼唤同伴赶快回来……虽然同一种鸟的发音基本一致,但它们在不同的情境和行为里,叫声的高低、频率大不相同。”每当提及鸟,阎福兴便如数家珍。
其实,阎福兴之所以学习鸟叫、与鸟对话,是源于一段儿时的特殊经历。
早年家境贫寒的他小学二年级没念完就辍学回家放羊。一个夏日的午后,9岁的阎福兴跟往常一样在山坡上放羊,突然听到一阵急促、惊恐的鸟叫声从茂密的树林中传来,他握着羊鞭朝林中跑去。四处一看,发现一条足有1.5米长的蛇正企图袭击树上鸟巢里的一只母鸟和几只雏鸟,一只公鸟正从枝头上俯冲下来,准备与蛇展开大战。情急之下,阎福兴挥动手中的长鞭,把蛇甩到了地上。正当他准备跑回羊群时,那两只大鸟先后飞到他头顶上亲切地叫了两声,好像是在感谢他。阎福兴高兴地笑了。
此后,阎福兴仍像往常一样放羊。一天中午,困顿的他坐在一棵大树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被一阵异常急促的鸟叫声吵醒了,觉得身体有些发凉,睁眼一看,一条蛇正趴在自己的胸前。他本能地跳起来,用鞭子把蛇甩开了。回过神后,阎福兴抬头一看,枝头上站着的正是前几天他救过的那两只鸟,他顿时恍然大悟:“刚才你们叽叽喳喳地叫,原来是在提醒我!”阎福兴心中充满感激,决心要学会鸟语,和它们做真正的朋友。
为了学习鸟语,阎福兴尝试了吹口哨、吹竹叶哨等多种办法,但都以失败告终。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变戏法的老人,将手指放进嘴里能吹出各种曲调,这让阎福兴很是着魔。他追随老人辗转三个村子,老人终于肯把小窍门传给他。
之后,阎福兴每天一边放羊,一边练习指哨。没多久,他便能熟练地吹出当地的各种民歌。信心十足的他开始模仿鸟叫声。“我最初是从模仿腊嘴雀的叫声开始的。”他用心观察它们,倾听它们的各种叫声:筑巢时的叫声,下蛋时的叫声,谈恋爱时的叫声……慢慢地,鸟的行为规律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此后他开始不断学习其它种类的鸟叫。
8年放羊的经历给了阎福兴与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也让他在鸟语中度过了少年时光。
每当他戴上柳条帽子坐在大梨树下学鸟叫,鸟们就从四面八方飞来,落在树枝上,甚至落在他的草帽上,和他一起“唱歌”。阎福兴还经常趁鸟妈妈外出觅食,悄悄爬上树,模仿它的叫声,将自己抓来的虫子喂到雏鸟面前,鸟宝宝吃得是津津有味。
立志护鸟的“鸟叔叔”
21岁那年,不识谱的阎福兴凭着用手和笛子学鸟叫的绝活,走进了兴城县剧团。在剧团里,勤奋好学的他不但学会了乐谱,还学会了使用梆笛、龙凤笛、弓笛、弯管笛、口笛、乌嘟、葫芦丝、排箫等数十种乐器。“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笛子,家中有笛子100多根,数十种。”
一年秋天,阎福兴所在剧团接到一份邀请函,请他们去渤海湾的小海山岛演出。当时有人提出异议:一是地点偏僻,路程遥远;二是这个小岛上只有一名士兵。阎福兴却坚持前往:“我第一个报名,那儿的确偏僻,但小岛上的士兵天天守在那儿,不知比我们艰辛多少倍!虽然只有他一个人,却为保护候鸟迁徙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要我们用心表演,在岛屿上落脚的鸟同样是我们的观众!”
在他的号召下,剧团毅然踏上了前往小海山岛的路途。正值候鸟南徙,岛屿上密密麻麻停满了各种鸟。当得知这名士兵不仅要为这些迁徙途中落脚的候鸟供给食物、淡水等物资,还要与盗鸟贼斗争时,阎福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绝活派上用场,为宣传爱鸟、护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995年,他受邀到秦皇岛南戴河表演。到了一看,观众原来是“小小收藏家夏令营”的孩子们。当时带队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对他说:“你给孩子们表演,给你取个名字就叫‘鸟叔叔’吧。”
从此“鸟叔叔”成了阎福兴的代名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宣传爱鸟、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的第一线。
从1995年开始,他已连续15年参加由团中央、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环保夏令营活动。除了做义务表演外,他还向全国儿童发出爱鸟护鸟倡议书,给小朋友们讲解爱鸟护鸟的常识,教他们如何救助受伤的鸟等。
曾经在一次夏令营接近尾声时,一个孩子问:“鸟叔叔,要是以后我们遇到关于鸟的新问题,怎么跟您联系呢?”经过思考,阎福兴答道:“我回去后,把家里的电话设为‘爱鸟热线’,以后你们随时可以打电话找到‘鸟叔叔’。”
“高峰时一个晚上就有三四百个电话,甚至还有外国友人特意来家中拜访。”为了更好地宣传公益环保,让更多的人爱鸟护鸟,“鸟叔叔小屋”网站于去年四月开通了。多年来,阎福兴经常往返于国内各省市参加过公益演出,并应邀在日本、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家进行表演。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商业组织纷纷找他签约,高薪聘请,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如果是宣传爱鸟、护鸟的公益活动,我分文不收,欣然前往;如果是图商业利益,给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答应。”
现在,阎福兴无论走到哪里,总会遇到想拜师学艺的人。面对他们的请求,阎福兴说:“与鸟对话,不在于技,而在于心,就像人与人交流一样,只有来自心灵的声音,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如果你真心热爱鸟,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而美丽的大自然。”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鸟王”的阎福兴,又称“世界指哨第一人”、“环保博士”、“鸟叔叔”,辽宁省兴城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理事。
“我不需要你们的掌声,只希望在座的诸位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野生鸟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但要是没有了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每次演出,阎福兴都喜欢在节目中穿插鸟的叫声。他说:“在中国,鸟类保护仍然令人担忧。鸟还没有对人类形成起码的信任,而信任来自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鹤骨笛唤醒环境意识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我的这只鹤骨笛就是用那只被徐秀娟救起,因怀念她郁郁而死的丹顶鹤的鹤骨精心打造的,以此来纪念这位女大学生和这只丹顶鹤,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及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阎福兴非常钦佩为救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徐秀娟,也喜欢听歌手甘萍演唱的那首纪念徐秀娟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早在1998年7月,阎福兴随“手拉手”夏令营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期间,他慕名前往徐秀娟的家里,看望她已退休在家的老父亲。在与老人的相处中,阎福兴更加喜爱丹顶鹤了。
短短几天里,他一边向养鹤专家虚心求教,一边仔细观察丹顶鹤。终于,他用笛子吹奏出了自创的“鹤歌”。“鹤歌”很快就吸引了十几只丹顶鹤聚集在他身旁翩翩起舞。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被这一幕惊呆了。为表敬意,他们特意把珍藏的被徐秀娟救出的那只丹顶鹤的一根遗骨赠送给了阎福兴。
如获至宝的阎福兴对这根鹤骨爱不释手,专门请国内著名笛子制作大师常敦明精心打造了两只鹤骨笛,一只保管在中国民间民族乐器陈列馆,一只自己珍藏,为表演所用。受此影响,他又突发奇想:“鸡骨和鹤骨应该区分不太大,何不用鸡骨也做支笛子?”经考证,目前,阎福兴的鸡骨笛是世界上最短小的笛子。
自从有了这只“鹤骨笛”,阎福兴爱鸟护鸟的劲头更足了。他经常参加国内各种有关保护环境、爱鸟护鸟的公益活动。每一次演出,阎福兴都要带上心爱的鹤骨笛,吹奏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唤醒人们对鸟类的关爱。
与鸟对话的放羊娃
“细粉鸟遇到天敌时发出的是既急切又尖锐的叫声,呼唤同伴赶快回来……虽然同一种鸟的发音基本一致,但它们在不同的情境和行为里,叫声的高低、频率大不相同。”每当提及鸟,阎福兴便如数家珍。
其实,阎福兴之所以学习鸟叫、与鸟对话,是源于一段儿时的特殊经历。
早年家境贫寒的他小学二年级没念完就辍学回家放羊。一个夏日的午后,9岁的阎福兴跟往常一样在山坡上放羊,突然听到一阵急促、惊恐的鸟叫声从茂密的树林中传来,他握着羊鞭朝林中跑去。四处一看,发现一条足有1.5米长的蛇正企图袭击树上鸟巢里的一只母鸟和几只雏鸟,一只公鸟正从枝头上俯冲下来,准备与蛇展开大战。情急之下,阎福兴挥动手中的长鞭,把蛇甩到了地上。正当他准备跑回羊群时,那两只大鸟先后飞到他头顶上亲切地叫了两声,好像是在感谢他。阎福兴高兴地笑了。
此后,阎福兴仍像往常一样放羊。一天中午,困顿的他坐在一棵大树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被一阵异常急促的鸟叫声吵醒了,觉得身体有些发凉,睁眼一看,一条蛇正趴在自己的胸前。他本能地跳起来,用鞭子把蛇甩开了。回过神后,阎福兴抬头一看,枝头上站着的正是前几天他救过的那两只鸟,他顿时恍然大悟:“刚才你们叽叽喳喳地叫,原来是在提醒我!”阎福兴心中充满感激,决心要学会鸟语,和它们做真正的朋友。
为了学习鸟语,阎福兴尝试了吹口哨、吹竹叶哨等多种办法,但都以失败告终。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变戏法的老人,将手指放进嘴里能吹出各种曲调,这让阎福兴很是着魔。他追随老人辗转三个村子,老人终于肯把小窍门传给他。
之后,阎福兴每天一边放羊,一边练习指哨。没多久,他便能熟练地吹出当地的各种民歌。信心十足的他开始模仿鸟叫声。“我最初是从模仿腊嘴雀的叫声开始的。”他用心观察它们,倾听它们的各种叫声:筑巢时的叫声,下蛋时的叫声,谈恋爱时的叫声……慢慢地,鸟的行为规律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此后他开始不断学习其它种类的鸟叫。
8年放羊的经历给了阎福兴与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也让他在鸟语中度过了少年时光。
每当他戴上柳条帽子坐在大梨树下学鸟叫,鸟们就从四面八方飞来,落在树枝上,甚至落在他的草帽上,和他一起“唱歌”。阎福兴还经常趁鸟妈妈外出觅食,悄悄爬上树,模仿它的叫声,将自己抓来的虫子喂到雏鸟面前,鸟宝宝吃得是津津有味。
立志护鸟的“鸟叔叔”
21岁那年,不识谱的阎福兴凭着用手和笛子学鸟叫的绝活,走进了兴城县剧团。在剧团里,勤奋好学的他不但学会了乐谱,还学会了使用梆笛、龙凤笛、弓笛、弯管笛、口笛、乌嘟、葫芦丝、排箫等数十种乐器。“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笛子,家中有笛子100多根,数十种。”
一年秋天,阎福兴所在剧团接到一份邀请函,请他们去渤海湾的小海山岛演出。当时有人提出异议:一是地点偏僻,路程遥远;二是这个小岛上只有一名士兵。阎福兴却坚持前往:“我第一个报名,那儿的确偏僻,但小岛上的士兵天天守在那儿,不知比我们艰辛多少倍!虽然只有他一个人,却为保护候鸟迁徙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要我们用心表演,在岛屿上落脚的鸟同样是我们的观众!”
在他的号召下,剧团毅然踏上了前往小海山岛的路途。正值候鸟南徙,岛屿上密密麻麻停满了各种鸟。当得知这名士兵不仅要为这些迁徙途中落脚的候鸟供给食物、淡水等物资,还要与盗鸟贼斗争时,阎福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绝活派上用场,为宣传爱鸟、护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995年,他受邀到秦皇岛南戴河表演。到了一看,观众原来是“小小收藏家夏令营”的孩子们。当时带队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对他说:“你给孩子们表演,给你取个名字就叫‘鸟叔叔’吧。”
从此“鸟叔叔”成了阎福兴的代名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宣传爱鸟、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的第一线。
从1995年开始,他已连续15年参加由团中央、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环保夏令营活动。除了做义务表演外,他还向全国儿童发出爱鸟护鸟倡议书,给小朋友们讲解爱鸟护鸟的常识,教他们如何救助受伤的鸟等。
曾经在一次夏令营接近尾声时,一个孩子问:“鸟叔叔,要是以后我们遇到关于鸟的新问题,怎么跟您联系呢?”经过思考,阎福兴答道:“我回去后,把家里的电话设为‘爱鸟热线’,以后你们随时可以打电话找到‘鸟叔叔’。”
“高峰时一个晚上就有三四百个电话,甚至还有外国友人特意来家中拜访。”为了更好地宣传公益环保,让更多的人爱鸟护鸟,“鸟叔叔小屋”网站于去年四月开通了。多年来,阎福兴经常往返于国内各省市参加过公益演出,并应邀在日本、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家进行表演。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商业组织纷纷找他签约,高薪聘请,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如果是宣传爱鸟、护鸟的公益活动,我分文不收,欣然前往;如果是图商业利益,给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答应。”
现在,阎福兴无论走到哪里,总会遇到想拜师学艺的人。面对他们的请求,阎福兴说:“与鸟对话,不在于技,而在于心,就像人与人交流一样,只有来自心灵的声音,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如果你真心热爱鸟,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而美丽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