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谁的情书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搞一项面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现状问卷调查”的时候,我加进了一个填空题——“语文,是写给( )的情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填空。
  调查结果出来了。我将那道填空题答案简单做了一下归类,大致有以下五类:
  一、崇高类:“世界”“圣贤”“未来”……
  二、功利类:“老师”“高考”“试卷”……
  三、混沌类:“纸张”“那人”“课外”……
  四、谐谑类:“美女”“帅哥”“个人”……
  五、靠谱类:“生活”“精神”“灵魂”……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试图通过大家的回答,了解“语文”在他们心中的“样态”。之所以选择“情书”二字,无非就是想借他们感兴趣的表达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语文,是用来取悦谁的?或者是:语文,是用来表达对谁的好感的?
  我不认为“崇高类”真的崇高,我猜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是在讨巧地摸着出题者的脉填空;我认为“功利类”是真功利,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不藏不掖地说了实话;我对“混沌类”表示同情,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对语言文字“不來电”;我对“谐谑类”表示理解,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有一颗叛逆的心;我对“靠谱类”奉献敬意与爱意,写出这类答案的孩子堪称语文的知己。
  美国来的丁大卫说:“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中文。”每天与中文打交道的我们,将中文说“美丽”了吗?如果我们连语文的功用都搞不清楚,甚至懒得搞清楚,我们怎可能视其为“美”进而真正爱上她?
  张金平荐自《今晚报》2016年12月19日
其他文献
安全感的本质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今年春天,我们学院组织学生去各个国家实地调研。我选择了去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多灾多難,但又是国际强国,所以我对它充满了兴趣。在以色列,有两个细节奠定了我对于这个国家的看法。  第一个细节发生在机场,当时我托运行李。大家都知道托运行李一般只需
期刊
网上有热词“认真你就输了”,出自電竞主持人董灿,后来他又补充一句:“但是,我觉着要是不认真,连输的资格都没有。”  浙江平湖市将李叔同精神提炼为“凡事认真、勇猛精进”。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担任图画及音乐教师时,上课极认真。每次总是早早来到教室,在黑板上写好授课内容,摆放好乐谱,解开琴衣,一切准备停当后端坐着,等上课铃响。丰子恺说:“弘一法师一生由翩翩公子一变为留学生,再变为教师,三变为道人,四
期刊
高房价等经济压力掩盖了当前人们生活的另一面: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进入了宽裕时代。  国庆长假,我们把一些东西带回老家。这其中,有吃不了的粮油——上班族在家开火少,消耗不动;有过时淘汰的衣服——大城市里潮流变化快,总要添点新衣服装点门面。对于前者,父亲说,这些东西我们也吃不动,上次单位发的一袋面才下了半袋。对于后者,母亲说,旧衣服农村的亲戚也不要,人家宁肯便宜点买新的。  现在一部分人仍然吃不饱,一
期刊
我有一个在北京做幼教项目的朋友,经常要赶早到全国许多城市跑业务。这天一大早,我习惯性地开始刷微信朋友圈,果然看到了他这么一段文字:  上气不接下气地赶上最早的一班列车,后背全湿透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爷已经坐在那里。  “大爷,您不是这个座位的票吧?”  “嗯,走得急,买的站票。赶上哪个就坐哪个吧。”  “大爷,您到哪儿下车啊?”  “没多远,石家庄。运气不错,车都快开了,
期刊
大家争论问题,有一位,坏毛病,总要从对手群中挑出个厚道的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你就说话!”这世上有些话,似乎谁先抢到嘴里谁就占了优势,比如“您这是诡辩”,“您这人虚伪”,“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呀”——不说理,先定性,置人于越反驳越要得其印证的地位,此谓“强人”。  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有标准没有?一百本还是一万本?厚道的人不善反诘,强人于是屡战屡“胜”。其实呢,谁心里都明白,这叫虚张声势,还
期刊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上街,前面走着一对夫妇,领着一个小孩子。从外表上看,他们一家人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突然,小孩子打了个喷嚏,我低声对朋友说:“他们是回国探亲的华人。”朋友忙问我:“你猜测的根据是什么?”我告诉他:“就凭小孩子打喷嚏。美国的小朋友打喷嚏用胳膊肘遮住鼻子,就这么简单!”朋友有点疑惑:“美国人在学校里还教怎样打喷嚏?”就是这么一个喷嚏,引起了我对美国教育的兴趣。  首先,孔子追求的“有
期刊
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学会守脑如玉。  一  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  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  其
期刊
写书是为防止一段历史被沉埋  写《历史的绝笔》其实有点偶然。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采访,与许多名人有过交往,保留了大量名人书信。这些信能留下来,还是有点侥幸的。首先,“文革”时我被抄家,私人信件都被抄走了,后来退还了一部分,但搞丢了不少;其次,我是国内最早使用碎纸机的作家,因为每天收到的信太多了,最多一天30多封,对不那么重要的信,看过也就销毁了。  我有30多个铁皮档案箱,专门用来存放创作档案。去年准
期刊
“疾恶如仇”,字面的理解应当是对于邪恶的东西,对于邪恶的人,就像见到仇人般的感觉。对于仇人的态度自然是厌恶、抵制、反抗乃至铲除。  疾恶如仇的人,肯定不是邪恶之人,也不是在正直、正派、善良的人與邪恶的人之间左右摇摆、态度暧昧的人。能“疾恶”,肯定有长期的、良好的道德养成,肯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肯定能识别正确与错误、善良与邪恶,对于“恶”的内涵、外延、种类,对于各种邪恶的危害,都是十
期刊
马未都有一次提到家里的一个保姆,挺有意思:她有时会偷偷拿他家的东西,也不拿值钱的,就是一头蒜、两片姜、半瓶花生米什么的。马老师发现后,就跟保姆说:你喜欢或者需要什么,说一声再拿就不为过,反正有些东西我也用不完。但保姆不说,也不改,该拿还是悄悄拿。  这让马老师很烦,而且不放心,万一哪天顺走一件文物呢?所以,不敢再用。  对保姆的行为,马老师表示不解:干吗要这样呢?  其实保姆的心态不难理解:反正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