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电影结缘,实属偶然
在2008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一代电影人袁乃晨,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袁乃晨与电影结缘,实属偶然。他原名高润才。1919年出生在河北农村,十几岁时随东北流亡学生到北平念书。“七七事变”后,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逃到解放区,参加八路军。那时,袁乃晨只有1 9岁。一位老红军发现了这个好苗子,把他送进剧团。从此,他成了一名战地话剧演员。
1946年,袁乃晨来到哈尔滨,碰到了过去剧团里的伙伴——穆青。这位中国新闻界的标杆人物,扮演了袁乃晨事业引路人的角色,袁乃晨征求他的意见:“我想做教育工作。”穆青想了想说:“你为什么想做教育工作?现在袁牧之在这里(指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影前身),我领你到电影厂(指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去,继续做你的老本行文艺工作。”
苏联电影的华语对白版的版权全都交给你们做
袁乃晨导演了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回忆起那部片子,袁老说:“那是赶鸭子上架。”1948年7月的一天,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的驻华总代理聂斯库伯,在位于哈尔滨南岗的“莫斯科电影院”,接待了一位身着旧军装、脚穿布鞋的中国青年。这个土里土气的年轻人提出要做苏联电影的华语翻版片(译制片当时被称为“翻版片”)。聂斯库伯非常不屑地问:“你们翻译得了吗?”年轻人自信地答道:“能!”聂斯库伯于是告诉年轻人:“你们做出来后让我们看看,如果我们满意,以后苏联电影的华语对白版得版权全都交给你们做;如果我们不满意,就交给印度或者香港做。”
这个年轻人就是袁乃晨。不久,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被送到了袁乃晨手上。他和同事们异常兴奋,马上开始了译制工作。但是,人员缺乏、设备简陋等问题随之迎面而来。没有专业配音演员,袁乃晨只好“就地取材”。让身边的一些演员进行试音。最后,他决定让群众演员张玉昆给男主角配音。结果,影片上映后,观众们发现,男主角说的是满口东北味的普通话。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袁乃晨闭上了眼睛,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飘过。“麦克风有限。为这部影片配音,大家是站在同一个麦克风前完成的。一个人说完了,马上要以闪电般的速度躲开,有时会撞到旁边的人。但是,每个人都不能出声,还得马上满怀深情地接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了《普通一兵》的译制工作。“完工那天,大家晚上大吃了一顿煎饼果子,以示庆祝。”
经过多次试听、试看,1949年,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译制完成并且通过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审查。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的莫斯科电影院二楼会客厅,袁乃晨和聂司库伯一同看片。袁乃晨沉稳地坐在沙发上, 心里却忐忑不安。这可是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 没想到, 聂司库伯看完片子后, 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柔和,他满意地说:“你翻译得很好!”袁乃晨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那句话:“按照合同的规定,今后我们的影片华语对白版的版权就全部交给你们中国制作了!”
为表彰袁乃晨先生为中国电影译制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2004年首届长白山文艺奖评委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2008年,袁乃晨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全国性电影奖项。在当年的颁奖典礼上,袁乃晨曾表示要把这个奖项献给已经逝去的同行,他激动地说:“60年过去了,我的那些战友先后都已经长眠于地下了,他们终生为之奋斗的翻版片这枝花朵,已经开遍祖国。对于未来,我希望后来的同行,能够把中国的电影,翻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让中国电影这枝艺术的花朵开遍全世界!”今年,袁乃晨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荣誉奖章”。
袁乃晨生前曾说:“电影就应该是个艺术品,艺术品就是艺术品,不能马虎不能搪塞,要花心血,要认真,一蹴而就的工作,没有。”
在2008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一代电影人袁乃晨,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袁乃晨与电影结缘,实属偶然。他原名高润才。1919年出生在河北农村,十几岁时随东北流亡学生到北平念书。“七七事变”后,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逃到解放区,参加八路军。那时,袁乃晨只有1 9岁。一位老红军发现了这个好苗子,把他送进剧团。从此,他成了一名战地话剧演员。
1946年,袁乃晨来到哈尔滨,碰到了过去剧团里的伙伴——穆青。这位中国新闻界的标杆人物,扮演了袁乃晨事业引路人的角色,袁乃晨征求他的意见:“我想做教育工作。”穆青想了想说:“你为什么想做教育工作?现在袁牧之在这里(指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影前身),我领你到电影厂(指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去,继续做你的老本行文艺工作。”
苏联电影的华语对白版的版权全都交给你们做
袁乃晨导演了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回忆起那部片子,袁老说:“那是赶鸭子上架。”1948年7月的一天,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的驻华总代理聂斯库伯,在位于哈尔滨南岗的“莫斯科电影院”,接待了一位身着旧军装、脚穿布鞋的中国青年。这个土里土气的年轻人提出要做苏联电影的华语翻版片(译制片当时被称为“翻版片”)。聂斯库伯非常不屑地问:“你们翻译得了吗?”年轻人自信地答道:“能!”聂斯库伯于是告诉年轻人:“你们做出来后让我们看看,如果我们满意,以后苏联电影的华语对白版得版权全都交给你们做;如果我们不满意,就交给印度或者香港做。”
这个年轻人就是袁乃晨。不久,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被送到了袁乃晨手上。他和同事们异常兴奋,马上开始了译制工作。但是,人员缺乏、设备简陋等问题随之迎面而来。没有专业配音演员,袁乃晨只好“就地取材”。让身边的一些演员进行试音。最后,他决定让群众演员张玉昆给男主角配音。结果,影片上映后,观众们发现,男主角说的是满口东北味的普通话。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袁乃晨闭上了眼睛,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飘过。“麦克风有限。为这部影片配音,大家是站在同一个麦克风前完成的。一个人说完了,马上要以闪电般的速度躲开,有时会撞到旁边的人。但是,每个人都不能出声,还得马上满怀深情地接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了《普通一兵》的译制工作。“完工那天,大家晚上大吃了一顿煎饼果子,以示庆祝。”
经过多次试听、试看,1949年,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译制完成并且通过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审查。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的莫斯科电影院二楼会客厅,袁乃晨和聂司库伯一同看片。袁乃晨沉稳地坐在沙发上, 心里却忐忑不安。这可是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 没想到, 聂司库伯看完片子后, 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柔和,他满意地说:“你翻译得很好!”袁乃晨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那句话:“按照合同的规定,今后我们的影片华语对白版的版权就全部交给你们中国制作了!”
为表彰袁乃晨先生为中国电影译制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2004年首届长白山文艺奖评委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2008年,袁乃晨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全国性电影奖项。在当年的颁奖典礼上,袁乃晨曾表示要把这个奖项献给已经逝去的同行,他激动地说:“60年过去了,我的那些战友先后都已经长眠于地下了,他们终生为之奋斗的翻版片这枝花朵,已经开遍祖国。对于未来,我希望后来的同行,能够把中国的电影,翻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让中国电影这枝艺术的花朵开遍全世界!”今年,袁乃晨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荣誉奖章”。
袁乃晨生前曾说:“电影就应该是个艺术品,艺术品就是艺术品,不能马虎不能搪塞,要花心血,要认真,一蹴而就的工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