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者的“罪与罚”——巴金的道路与《寒夜》的位置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创作生命漫长的巴金一直深受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喜爱,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年从《家》中获得了反抗的勇气与出走的动力,无数白发苍苍的老者从《随想录》中感受到良心的悸动与岁月的抚慰.走过101年人生岁月的巴金一直以“现代文学最后一位大师”“作家良心”的形象为人熟知,始终引领文坛的方向.《寒夜》是巴金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海内外不少学者认为是巴金艺术趋于成熟完美的作品,在主题思想上被认为是对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的揭露和批判,是对底层知识分子困苦生活的同情和悲悯.①然而,《寒夜》除了纯熟的艺术技巧和巴金多次强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之外,对巴金的整个创作生涯来说有什么意义?巴金于新时期重返文坛后,在其重要的五卷本《随想录》中表达了深沉的自省和忏悔意识,和《寒夜》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本文在知人论世与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巴金的整体创作中观察《寒夜》的位置,也由此探究巴金为脱离个人精神困境所做的探索,同时关注巴金创作中关于反思与救赎的时代主题.
其他文献
就写作身份和文坛起步时间而言,45岁才发表第一篇作品的高级工程师王晋康是不折不扣的业余科幻小说作家;但是就写作成果体量和成色而言,他又是当之无愧的专业作家.从1993年发表处女作《亚当回归》到2019年出版长篇小说封笔之作《宇宙晶卵》,在这20多年写作生涯中,王晋康出版了20多部长篇小说、近百部中短篇小说,有550余万字的创作总量,获得各种文学大奖近30项,毫无疑义地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科幻文学界的重要思想者和富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
军旅诗“是以战争、军旅生活和军人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样式”.①王久辛是一名军人,其诗歌创作无疑属于军旅诗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于诗坛的王久辛,是“以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偏激的姿态异军突起”②的一代.其诗歌创作受到20世纪80年代“大诗”风潮和“向内转”探索等实验诗风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被归为“第三代军旅诗人”,③成为军旅诗创作的中坚力量.作为军旅诗人,王久辛坚持以诗的方式,在历史与战争书写中捍卫真理与正义,用“刻骨铭心的精神书写”,④去“接近诗的本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在时间密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上构筑了自我标识和主体认同.但在长时间的演进和阐释过程中仍然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梳理清楚和清理干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如何借鉴西方文化资源,并在与西方文化资源对话中展现自身的文化独立性和时代合理性.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处理与西方文化资源关系时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西方文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借鉴的主要资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单向度地向西方文化资源倾倒,并被其遮掩和覆盖,成为西方文化资源的中国实践表
看《凤凰琴》电影的时候,年岁太小,具体画面不记得了,电视机黑白荧幕上的故事又沉重又温暖,真像当年乡村的日常,看到结尾,又像是关在屋子里久了打开了窗户,想呐喊一声.
期刊
王磊光在2019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故乡记忆”的终结》一文没有引起太大关注,曾经热闹非凡的“返乡书写”似乎消歇下去了.对媒体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流量话题消费性的乏力;对研究者而言,对这一现象的后设性总结却适逢其时,一些问题变得不可回避:在“返乡书写”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同时,如何看待其负面评价?“返乡书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一批学院知识分子会成为其写作主体?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本文将对这起由文学话题点燃,却引爆社会立体反应的文学事件进行梳理.
从张若虚审美体验角度看《春江花月夜》,它与跨越时空限制的自然和人文社会进行互动与交流,即以“月”共“情”,以此实现对诗情画意、人世情感以及哲理思索产生认同与理解.整个过程呈现独特美学价值,即表现为诗歌局部上构建以“月”为核心的春、江、花、月、夜的和谐美感,诗歌整体上外在的婉转悠扬的韵律形式美与内在意境构建上的“达观洒脱”、哲理探索的“与永恒相遇”形成的艺术美达到高度统一.
一rn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小龙和天天此刻在哪儿呢?他们还在前往长江三峡的客船上领略祖国山川的秀美风光呢!滚滚江涛、幽深峡谷消散了夏日的暑气,同行的还有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好向导——李大爷.几天的相处,三人已成忘年交.rn胡图图在哪儿?他也在船上,只是在晕船呢.他说,要不是晕船,在乐山的时候,他也不会拎错箱子,闹出一场误会.rn当船行至荆楚大地——湖北,兄弟俩寻宝的热情比七月的骄阳还要火热.湖北是李白的第二故乡,能让诗仙驻足十年的地方,一定有着非凡的魅力.
期刊
革命、历史与政治话语凝缩着语言暴力与人性之恶,在斯拉沃热·齐泽克看来,语言使人类的暴力能力远超于动物.①暴力是语言与生俱来的属性,意识形态的塑造则一度赋予语言暴力以合法性.对此,诗人钟鸣显露出远超于同代人的清醒:“我们这代人,最后都要背负\'语言的原罪\'.”②敬文东将这种“语言的原罪”称作“革命年代的语言胎教和语言胎记”,③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诗写作中已然呈现出对语言暴力的有意识抵制,但那些不易察觉的语言胎记“仍然会暗中抵制直到破坏词语的一次性原则,进而获得一种伪装的新诗现代性”.
期刊
一、仅靠语言所展现的世界末日rn据说每个俄罗斯人都会告诉你,再好的翻译,都无法抵达他们的普希金.如果我们同意,有些文本就是无法借助翻译(即使是信达雅的),毫无障碍地被接近,那么阎连科的文本肯定位列其中.一个作家言说事物的方式,就是他对笔下人物处境的理解力.就《年月日》而言,阎连科没有在结构上多费功夫,他用线性的连贯的方式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时空.他赋予72岁先爷的,其丰富程度,已经不再需要这个老人回忆过去,所有的过去,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整体性的当下.(假如所有汉语小说的语言都是汉译后的卡佛、海明威,那种贫瘠
期刊
声音是中文诗词创作和英译的核心,诗即是歌,歌即是韵,韵是物理的,是有规律的.中文诗词创作属于一度创作,通过四声、五脏、五音、七情来传递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英译诗歌属于二度创作,这种属于人声的二度音响遵循审美的四原则,采用格律的时间与振幅坐标的四个阶段.三度创作是指读者或听着对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解读,其五感所涉及的波形结构的运动轮廓体现ADSR四个阶段,并通过使用声景三要素,借以传达庄子的“三籁”思想.以此为过渡,以诗词英译音律为基点,探讨促使双语音律形成有机脉动的气质,也就是决定韵律文本的气脉即“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