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规划设计院副院长何梅等三位规划专家在2011年第5期《规划师》上,发表题为《特大城市“低碳”城乡规划的思路与技术应用》一文,认为高度聚集的城镇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急剧拓展的城镇空间使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高碳”瓶颈,亟待充分融入低碳理念,以“低碳”城乡规划构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并辅以相应的“低碳”技术方法作为支撑。为此,作者以武汉为例,围绕城市增长边界控制和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采用具有低碳效应的规划技术方法。
一是逾渗理论与元胞自动机。逾渗理论是强调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的阀值,即当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50%以上时,会发生过量转变,城镇空间将会迅速形成连绵一体而难以再实施区域生态修复,因此合理的城镇建成区规模应控制在区域总面积的30%-50%,而25%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而元胞自动机则强调,如果不加强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控制,城市形态将会进一步恶化,大量生态空间将遭受侵占,甚至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碳氧平衡分析。以人均呼吸的氧平衡计算,温带地区人均10m2左右的林地或25m2左右的草地即可达碳氧平衡。但在特大城市,由于交通等耗氧量,城市人均耗氧量为单纯呼吸耗氧量的20倍。从区域性绿地与城市建设区内部绿地两方面共同计算,方可达到区域性碳氧平衡指标需求。三是GIS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全面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特大城市生态体系的构建、生态要素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GIS技术的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可辅助确定这一生态框架形态。
一是逾渗理论与元胞自动机。逾渗理论是强调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的阀值,即当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50%以上时,会发生过量转变,城镇空间将会迅速形成连绵一体而难以再实施区域生态修复,因此合理的城镇建成区规模应控制在区域总面积的30%-50%,而25%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而元胞自动机则强调,如果不加强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控制,城市形态将会进一步恶化,大量生态空间将遭受侵占,甚至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二是碳氧平衡分析。以人均呼吸的氧平衡计算,温带地区人均10m2左右的林地或25m2左右的草地即可达碳氧平衡。但在特大城市,由于交通等耗氧量,城市人均耗氧量为单纯呼吸耗氧量的20倍。从区域性绿地与城市建设区内部绿地两方面共同计算,方可达到区域性碳氧平衡指标需求。三是GIS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全面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特大城市生态体系的构建、生态要素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GIS技术的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可辅助确定这一生态框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