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d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以突出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课程体系、以“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以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项目教学、标准融入”特色。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方案 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085-02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等方面要求也各不相同,未来产业结构中高技术、高综合性和高复杂性的特征,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创造性、自主学习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等素质和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基础,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重中之重。
  1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1.1 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如图1所示,采取了“专业调研—岗位群分析—培养岗位定位—岗位能力分析—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工作。
  在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行业(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毕业生代表等人士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确定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生培养岗位定位为:以面向长三角高分子材料应用(加工)企业为主,培养以塑料制品成型制作工(中级)为核心的职业岗位群(注塑工、挤出工、配料工、合成材料测试员)的一线人才。该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含职业核心能力、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等。其中核心能力培养学生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通用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特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色和职业资格的标准要求。
  1.2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体系。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对本专业相对应的塑料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及对这些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的仔细分析,按能力分类考虑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使本专业与塑料职业岗位(群)的内在联系、教育过程与职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联系显现出来,重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由公共课(文化课)与专业课两大类组成,其中专业课被重整为专业平台课、职业方向课、职业拓展课(职业纵向拓展、职业横向拓展),如(图2)所示。
  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体系摒弃知识本位的课程观,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围绕分层化能力与综合化培养,明确各类课程的定位,形成了具有工学结合特征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紧密围绕塑料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突显“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构建理论知识,强化职业特定能力,渗透核心能力培养,发展综合职业能力,每门核心课程融入职业工种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面向塑料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行业通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最具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其主要能力要素为: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跨行职业能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机械加工等)。
  2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依据高分子材料加工职业岗位(群)和对象的复杂成度,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典型任务,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职业实践的行动能力,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现以“塑料挤出成型”为例,组成课程的每个项目都按塑料挤出工作过程的需要来精选材料、设备及操作工艺等知识,构建塑料挤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2.2 “工学交替”、课堂-实训地点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本专业将专业每门核心课程分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增强模块,学生学习基础模块后,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带着任务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枯燥的理论讲授或繁杂琐细的知识陈述与实践学习相分离的状况,将课程教学地点、实训地点、实习地点融于一体,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
  2.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针对课程改革相应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通过多样式的考核方式,及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要面向市场需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对常州及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利用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在改建和新建实训中心同时搞好“厂中校”實训基地建设,我们通过互惠互利,寻求校企合作、共建长期稳定的“厂中校”的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因为“厂中校”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邀请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项目教学、标准融入”的人才培养特色。
  4.1 项目教学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依据高分子材料加工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活动特征,引入完整的工作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分解成以“实际、实践、实用”的项目为载体的主题学习单元,创设模拟职业工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程序,完成完整的塑料制品加工工作项目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成果,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4.2 标准融入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指导,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内容改革,聘请业内教育专家进行指导,将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职业工种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有机对接;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化培养,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实现了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与层次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健,束剑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05(11).
  [2] 徐兴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17).
  [3]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4] 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5] 许光,鲍东杰,袁雪峰.高职建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施与特色研究[J].教育探索,2009(12).
  [6] 刘向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6).
其他文献
标题是新闻写作脱离传统文章形式、渐趋独立的重要标志。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报刊新闻标题的发展演变,清晰可见我国新闻学、新闻写作的演化进程。尤其是80年代以来报纸媒介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通信系统行业在最近三十年保持了快速发展。目前,通信系统行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保持较长时间的发展景
利用1949—2018年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资料等分析了严重影响海南岛的强台风事件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PDO对强台风事件
目的观察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在无偿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无偿献血者1229例作为研究对象,
文章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构造了工业设备信息检测集成系统,详细论述了所设计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还针对工业环境下节点的应用设计了TinyOS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传
大力推进移动政务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任务,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面向政府公共服务的移动政务发展评价指标的遴选原则,提出了
光纤技术已成为传输网络的主流技术。保证光缆传输的质量,减小线路损耗,提高光功率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光时域反射仪的正确使用,可准确快速地定位光缆线路故障,为光缆线路维护
基于EC(0.25°×0.25°)模式预报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结合雷暴三要素形成条件,分别从水汽、能量、热力、动力等几个方面挑选预报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配料权
目前全国高校新闻专业在校生约10万人以上,而大多数新闻单位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需要的是一来就能胜任工作的高质量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需要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