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何香凝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是民革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她追随孙中山、廖仲恺在民主革命道路奋勇前进,与蒋、汪决裂,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积极筹划国民党民主派大联合,全身心地创建民革,最终率领民革紧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何香凝;国民党左派;民革领导人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何香凝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她与民革有着特殊的情结。她追随孙中山、廖仲恺在民主革命道路奋勇前进,在二者相继去世后,继续捍卫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积极联合国民党内民主派建立新的革命组织。她毕生奋斗不止,最终带领民革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建设新中国的道路。
一、与蒋、汪决裂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何香凝和廖仲恺一样竭诚拥护三大政策。1925 年8月27日,何香凝在省港罢工工人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1926年蒋介石在发动中山舰事件和提出《整理党务案》后,何香凝都对此提出了斥责和反对。虽然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何香凝未能及时看清二人的真实面目,但她最终冲出了政治迷雾,与蒋、王决裂。此后,她对外只称“我是民国十三年的国民党员”,意思是始终坚持孙中山1924年改组国民党时的精神。
二、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力主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敦促国民党当局积极抗日。她一方面谴责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方面热情赞同中共的抗日主张。1933年初,何香凝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要大赦全国政治犯,同“当年的革命友军和同志……精诚团结,共赴国难”。1934 年4月20日,又与宋庆龄等人签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要求发动抗日救国的民族自卫战争。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何香凝与宋庆龄等人率先响应,并大力声援随之而起的各界爱国人士自发的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2月,何香凝出席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与宋庆龄、冯玉祥等 13人联名提出:“立刻讨论恢复先总理的三大政策,以帮助克服目前非常的民族危机。”这一提案对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筹划国民党民主派大联合
何香凝在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上很明确,她对蒋介石独裁、内战的政策极其愤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于是,便更加积极号召组织国民党内的民主力量,并进一步拟出政治纲领和组织章程草案,提出了要求民主,反对独裁,实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政治主张。1945年10月,她回到广州,沿途与有關人士进一步会商,随即开始筹备建立组织的工作。
1946年4月,在广州市光寿路祝寿巷44号李章达住宅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宣言》,宜布民促忠诚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民有、民治、民享”为最高准则,反对蒋介石内战和独裁,要求国民党根据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精神结束党治,建立联合政府。民促的建立,是何香凝和李济深等长期联络国民党民主人士和积极筹备的结果。
四、全身心地创建民革
在创建民革的筹备工作中,何香凝全力以赴,发挥了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首先,表现在讨论确定组织名称上。对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纭,分歧颇大。何香凝坚决主张要保留“国民党”这三个字,并一再强调说:“国民党是孙中山先生亲手缔造的,我们作为孙先生的信徒,成立革命组织,必须保持孙先生的传统,才足以取信于民众,为利于广泛号召,就不能不保留国民党这三个字。”同时,又有朱蕴山、李济深等人的赞同和解释,最后大家对新组织的名称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一致同意,并拍手称赞。
其次,在商定新组织主要领导人选问题上。何香凝认定,唯有宋庆龄才能担此重任。当何香凝的提议得到赞同后,她又与李济深、柳亚子、李章达、彭泽民、陈其暖六人联名写了《上孙夫人书》,恳请宋庆龄来港领导工作。宋庆龄经过慎重考虑,认为以她特殊的身份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比之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对革命更为有利,决定不参加,但对成立民革表示赞同和支持。
在中共的关怀和宋庆龄的支持下,民革于1948年元旦在香港正式成立。大会推举宋庆龄任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以何香凝等 14 人任中央常务委员——她从此时起一直是民革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织总章》及《告本党同志书》四个文件。在《成立宣言》和《行动纲领》中,郑重宣布:“当前之革命任务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表示“愿与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携手前进,彻底铲除革命障碍,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
五、率领民革紧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4月,何香凝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电邀,由香港经天津抵达北平。一个多月后,她以民革代表身份参加新政协之筹备工作。9月1日至30日,何香凝出席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并做了相关发言。她在会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关于国旗、国歌和首都所在地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审定与通过,还参与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的工作。
何香凝于1956 年和1958 年先后两次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她在1960 年9月的民革中央四届三次会议上,接替已故的李济深出任民革中央主席。她作为民主党派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从事于繁忙国务活动的同时,常把主要精力花在领导民革方面。何香凝特别重视加强民革的政治思想建设,始终要求民革成员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何香凝的一生与民革有着特殊的情缘。她继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志,始终坚定地执行三大政策,并紧紧跟随时代的前进步伐,成为了一位令世人敬佩的民革领导人,为民革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任芳瑶,女,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师从高中华教授。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党史教研部)
关键词:何香凝;国民党左派;民革领导人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中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何香凝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她与民革有着特殊的情结。她追随孙中山、廖仲恺在民主革命道路奋勇前进,在二者相继去世后,继续捍卫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积极联合国民党内民主派建立新的革命组织。她毕生奋斗不止,最终带领民革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建设新中国的道路。
一、与蒋、汪决裂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何香凝和廖仲恺一样竭诚拥护三大政策。1925 年8月27日,何香凝在省港罢工工人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1926年蒋介石在发动中山舰事件和提出《整理党务案》后,何香凝都对此提出了斥责和反对。虽然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何香凝未能及时看清二人的真实面目,但她最终冲出了政治迷雾,与蒋、王决裂。此后,她对外只称“我是民国十三年的国民党员”,意思是始终坚持孙中山1924年改组国民党时的精神。
二、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力主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敦促国民党当局积极抗日。她一方面谴责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方面热情赞同中共的抗日主张。1933年初,何香凝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要大赦全国政治犯,同“当年的革命友军和同志……精诚团结,共赴国难”。1934 年4月20日,又与宋庆龄等人签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要求发动抗日救国的民族自卫战争。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何香凝与宋庆龄等人率先响应,并大力声援随之而起的各界爱国人士自发的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2月,何香凝出席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与宋庆龄、冯玉祥等 13人联名提出:“立刻讨论恢复先总理的三大政策,以帮助克服目前非常的民族危机。”这一提案对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筹划国民党民主派大联合
何香凝在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上很明确,她对蒋介石独裁、内战的政策极其愤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于是,便更加积极号召组织国民党内的民主力量,并进一步拟出政治纲领和组织章程草案,提出了要求民主,反对独裁,实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政治主张。1945年10月,她回到广州,沿途与有關人士进一步会商,随即开始筹备建立组织的工作。
1946年4月,在广州市光寿路祝寿巷44号李章达住宅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宣言》,宜布民促忠诚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民有、民治、民享”为最高准则,反对蒋介石内战和独裁,要求国民党根据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精神结束党治,建立联合政府。民促的建立,是何香凝和李济深等长期联络国民党民主人士和积极筹备的结果。
四、全身心地创建民革
在创建民革的筹备工作中,何香凝全力以赴,发挥了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首先,表现在讨论确定组织名称上。对这个问题大家意见纷纭,分歧颇大。何香凝坚决主张要保留“国民党”这三个字,并一再强调说:“国民党是孙中山先生亲手缔造的,我们作为孙先生的信徒,成立革命组织,必须保持孙先生的传统,才足以取信于民众,为利于广泛号召,就不能不保留国民党这三个字。”同时,又有朱蕴山、李济深等人的赞同和解释,最后大家对新组织的名称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一致同意,并拍手称赞。
其次,在商定新组织主要领导人选问题上。何香凝认定,唯有宋庆龄才能担此重任。当何香凝的提议得到赞同后,她又与李济深、柳亚子、李章达、彭泽民、陈其暖六人联名写了《上孙夫人书》,恳请宋庆龄来港领导工作。宋庆龄经过慎重考虑,认为以她特殊的身份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比之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对革命更为有利,决定不参加,但对成立民革表示赞同和支持。
在中共的关怀和宋庆龄的支持下,民革于1948年元旦在香港正式成立。大会推举宋庆龄任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以何香凝等 14 人任中央常务委员——她从此时起一直是民革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织总章》及《告本党同志书》四个文件。在《成立宣言》和《行动纲领》中,郑重宣布:“当前之革命任务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表示“愿与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携手前进,彻底铲除革命障碍,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
五、率领民革紧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4月,何香凝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电邀,由香港经天津抵达北平。一个多月后,她以民革代表身份参加新政协之筹备工作。9月1日至30日,何香凝出席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并做了相关发言。她在会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关于国旗、国歌和首都所在地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审定与通过,还参与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的工作。
何香凝于1956 年和1958 年先后两次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她在1960 年9月的民革中央四届三次会议上,接替已故的李济深出任民革中央主席。她作为民主党派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从事于繁忙国务活动的同时,常把主要精力花在领导民革方面。何香凝特别重视加强民革的政治思想建设,始终要求民革成员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何香凝的一生与民革有着特殊的情缘。她继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志,始终坚定地执行三大政策,并紧紧跟随时代的前进步伐,成为了一位令世人敬佩的民革领导人,为民革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任芳瑶,女,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师从高中华教授。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党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