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数学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同时,生活数学的方法、数学思想的自觉运用往往使学生运算简捷、推理机敏,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活数学;思维品质;策略意识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故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现在的新教材克服了这一弊端。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题材丰富多采,呈现形式多样,并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中竭力让数学贴近生活,注重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联系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问题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拋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打雷”,“可能会刮风”,“可能一会儿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再例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又如指数函数引入: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在每章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
2.结合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数列知识时,一开始就从学生身边选择素材并制成录像片段作为课堂引入,这两段录像分别是计算1-100的和摆放1,2,4,8. .....米粒游戏使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回顾,感受到数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消除对这一知识的距离感。此外,整堂课举例都取之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当学生看到或是非常熟悉的生活知识出现在课堂上的时侯,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会使他们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从而将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再一次感悟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不形成和巩固数列概念。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中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调查产品的质量,车流量等问题以此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生活问题的理解,感觉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个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如在教“概率问题”时,设计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李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1个绿球,设计3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李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经过讨论后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讨论,运用概率知识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在数学教学中也一样要重视策略研究。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生活数学总是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把数学注入生活之中,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更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为自己生活和社会服务,要完成上述教育任务,还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关键词:生活数学;思维品质;策略意识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故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现在的新教材克服了这一弊端。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题材丰富多采,呈现形式多样,并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中竭力让数学贴近生活,注重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联系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问题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拋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打雷”,“可能会刮风”,“可能一会儿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再例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又如指数函数引入: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在每章后都开设有研究性课题和阅读材料,如数列中的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和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
2.结合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数列知识时,一开始就从学生身边选择素材并制成录像片段作为课堂引入,这两段录像分别是计算1-100的和摆放1,2,4,8. .....米粒游戏使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回顾,感受到数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消除对这一知识的距离感。此外,整堂课举例都取之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当学生看到或是非常熟悉的生活知识出现在课堂上的时侯,那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会使他们的情绪空前高涨,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从而将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再一次感悟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不形成和巩固数列概念。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中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调查产品的质量,车流量等问题以此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生活问题的理解,感觉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个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如在教“概率问题”时,设计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李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1个绿球,设计3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李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经过讨论后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讨论,运用概率知识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在数学教学中也一样要重视策略研究。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生活数学总是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把数学注入生活之中,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善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更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认识数学、运用数学为自己生活和社会服务,要完成上述教育任务,还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