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有效成分用量为175~250mg/kg的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菊花白粉病平均防效可达75%~79%,且对菊花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关键词:250g/L嘧菌酯;菊花白粉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77-02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1],集观赏、药用、美容、饮用、绿化等多种用途于一身,其产量和销量均位于世界花卉前列[2]。菊花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是菊花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以叶片正面为多,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并布满白色粉霉状物,严重影响菊花的品质和观赏价值[3]。嘧菌酯作为第一个被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活性[4]。本试验研究比较250g/L嘧菌酯悬浮剂不同施药量对菊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找到最佳的施药剂量,为菊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菊花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1.2 供试作物 菊花,品种为雏菊。
1.3 供试药剂
1.3.1 试验药剂 250g/L嘧菌酯悬浮剂,由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1.3.2 对照药剂 250g/L嘧菌酯悬浮剂,由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1.3.3 药剂用量与处理 详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mg/kg)
[处理\&施药剂量\&有效成分量\&250g/L嘧菌酯悬浮剂\&400\&100\&250g/L嘧菌酯悬浮剂\&700\&175\&250g/L嘧菌酯悬浮剂\&1 000\&250\&250g/L嘧菌酯悬浮剂\&800\&200\&清水对照\&\&\&]
1.4 小区安排本 试验设5个处理,4次重复,共设20个小区,处理区组间设2行菊花为隔离行。每小区菊花50株。按照随机区组进行小区排列。
1.5 施药方法 采用马来西亚生产的PB-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常量喷雾。在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兑水进行田间喷雾,每hm2施用药液量750L。共施药3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6月20日,第2次施药时间为6月27日,第3次施药时间为7月4日。
1.6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6.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分别于2013年6月20日、6月27日、7月4日施药,第1次施药后7d(6月27日)和最后1次施药后7d(7月11日)进行药效调查。
1.6.2 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50株,每株从下到上调查10片叶片,记录总叶数和叶片发病级数。菊花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26%~40%;9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41%以上。
1.6.3 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计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邓氏新复极差法对防治效果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试验剂量、施药时间和方法上,对菊花生长无明显影响,且未见供试药剂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有影响。
2.2 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量为100mg/kg、175mg/kg、250mg/kg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0.97%、75.52%和79.69%,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的平均防效为78.32%。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mg/kg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75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mg/kg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以及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均显著;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75mg/kg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以及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与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推荐250g/L嘧菌酯悬浮剂的使用有效成分剂量为175~250mg/kg。
表2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菊花白粉病试验结果
[处理\&平均病指(药后)\&平均防效(%)\&差异显著性\&5%\&1%\&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mg/kg)\&2.87\&70.97\&b\&B\&250g/L嘧菌酯悬浮剂(175mg/kg)\&2.73\&75.52\&ab\&AB\&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1.90\&79.69\&a\&A\&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2.18\&78.32\&a\&A\&空白对照\&10.6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菊花白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有效成分剂量为175~250mg/kg,每hm2用水量为750L,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5%~79%。且使用安全,对菊花生长无影响,也未见对非靶标生物有影响。
参考文献
[1]薛守纪.中国菊花图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
[2]万志兵,王言言,陈黎. 菊花EST—SNP的发掘与特征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5):84-86.
[3]刘忠善,丁元明. 菊花病虫害及控制技术[M].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
[4]王丽,陈鹏,周益林,等. 2009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J]. 植物病理学报,2011,41(6):654-658.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250g/L嘧菌酯;菊花白粉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77-02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1],集观赏、药用、美容、饮用、绿化等多种用途于一身,其产量和销量均位于世界花卉前列[2]。菊花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是菊花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以叶片正面为多,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并布满白色粉霉状物,严重影响菊花的品质和观赏价值[3]。嘧菌酯作为第一个被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活性[4]。本试验研究比较250g/L嘧菌酯悬浮剂不同施药量对菊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找到最佳的施药剂量,为菊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菊花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1.2 供试作物 菊花,品种为雏菊。
1.3 供试药剂
1.3.1 试验药剂 250g/L嘧菌酯悬浮剂,由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1.3.2 对照药剂 250g/L嘧菌酯悬浮剂,由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1.3.3 药剂用量与处理 详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mg/kg)
[处理\&施药剂量\&有效成分量\&250g/L嘧菌酯悬浮剂\&400\&100\&250g/L嘧菌酯悬浮剂\&700\&175\&250g/L嘧菌酯悬浮剂\&1 000\&250\&250g/L嘧菌酯悬浮剂\&800\&200\&清水对照\&\&\&]
1.4 小区安排本 试验设5个处理,4次重复,共设20个小区,处理区组间设2行菊花为隔离行。每小区菊花50株。按照随机区组进行小区排列。
1.5 施药方法 采用马来西亚生产的PB-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常量喷雾。在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兑水进行田间喷雾,每hm2施用药液量750L。共施药3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6月20日,第2次施药时间为6月27日,第3次施药时间为7月4日。
1.6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6.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分别于2013年6月20日、6月27日、7月4日施药,第1次施药后7d(6月27日)和最后1次施药后7d(7月11日)进行药效调查。
1.6.2 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50株,每株从下到上调查10片叶片,记录总叶数和叶片发病级数。菊花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26%~40%;9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41%以上。
1.6.3 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计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邓氏新复极差法对防治效果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试验剂量、施药时间和方法上,对菊花生长无明显影响,且未见供试药剂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有影响。
2.2 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量为100mg/kg、175mg/kg、250mg/kg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0.97%、75.52%和79.69%,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的平均防效为78.32%。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mg/kg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75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mg/kg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以及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均显著;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75mg/kg与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以及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供试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与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之间的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推荐250g/L嘧菌酯悬浮剂的使用有效成分剂量为175~250mg/kg。
表2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菊花白粉病试验结果
[处理\&平均病指(药后)\&平均防效(%)\&差异显著性\&5%\&1%\&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mg/kg)\&2.87\&70.97\&b\&B\&250g/L嘧菌酯悬浮剂(175mg/kg)\&2.73\&75.52\&ab\&AB\&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0mg/kg)\&1.90\&79.69\&a\&A\&250g/L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2.18\&78.32\&a\&A\&空白对照\&10.6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菊花白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菊花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有效成分剂量为175~250mg/kg,每hm2用水量为750L,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5%~79%。且使用安全,对菊花生长无影响,也未见对非靶标生物有影响。
参考文献
[1]薛守纪.中国菊花图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
[2]万志兵,王言言,陈黎. 菊花EST—SNP的发掘与特征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5):84-86.
[3]刘忠善,丁元明. 菊花病虫害及控制技术[M].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
[4]王丽,陈鹏,周益林,等. 2009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J]. 植物病理学报,2011,41(6):654-65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