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各种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垃圾场及基础配套工程越来越多,开展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优化城市垃圾场的选址与运行,对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当前城市垃圾场的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城市垃圾场; 环境影响;选址; 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尤其在城市近郊土地中,占据了大量的城市垃圾,而已经存在的大多数城市垃圾场没有经过严格的地质考查、环境分析及防护设计,有些甚至露天堆放或者简单掩埋处理,对周围的土壤、植被、地表水及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堆肥、焚烧及卫生填埋。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年度产量正成倍增长,大多城市垃圾以卫生填埋处理方式为主,但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垃圾的卫生填埋还不能严格遵守标准和要求,将会给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可见,加强城市垃圾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非常重要。
1 城市垃圾场对环境的影响
(1)一般情况下,大型垃圾填埋场每天可以容纳约1千吨垃圾,而装运垃圾的车辆大多为密封式、大吨位的专用车,需要多次运输,给道路承载带来极大压力,并对周围路网交通造成影响。(2)大量的垃圾会产生恶臭,对垃圾运输沿线或者垃圾场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引发居民不满;同时加剧环境卫生问题与运营成本。因此在垃圾场选址时,应引起充分重视。(3)由于生活垃圾会引来鸟类、苍蝇、蚊子等,而垃圾恶臭、废塑料薄膜
等会四处飘散,如果垃圾场距离市区、公园、风景区等较近,就会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
2 城市垃圾场选址的基本要求
城市垃圾场的场址选择非常重要,将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
下:(1)有关城市垃圾场的场址选择,应该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符,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等要求,同时考虑城市垃圾场对生态平衡、水土资源、大气环境等产生的影响。(2)城市垃圾场应确保交通便利,应远离城市发展的主要规划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供水水源保护区等。(3)城市垃圾场的选址,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即使产生影响,也不得超过国家相关规定标准;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4)应确保一定的垃圾场容量,使用年限10年以上,且地形便于施工,合理布置配套建筑措施;选址地形的起伏不宜过大或者位于低洼汇水处。(5)城市垃圾场选址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期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场地处于地下水强径流以外的位置,场地基础则在地下水的年最高水位标高的1m以上,或者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域的范围以外。(6)城市垃圾场的选择应该遵循便于施工原则,选择厚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的位置,以及渗透性微弱、密实的坚硬岩石层以上,避开构造破碎带、断层活动带、灰岩溶洞发育带、地震活动带或者含矿带、塌陷区、矿产分布区、强透水的河谷区等。(7)在防渗层中使用的黏土密封层以及排水层中的滤料材料等,用量较多,应尽量选择本地材料,既可保持良好的供给量,也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3 实现城市垃圾场的废物减量
经过全面思考城市垃圾场环境问题,应加大处理措施,从产生污染的源头到末端,实行回收利用,以此控制污染物,具体建议如下:
(1)生活污水或者生活垃圾形成的渗滤液,经过达标处理后,再回喷到垃圾场,以此减少对地表水的污染,发挥环保效应。(2)为了尽量控制城市垃圾场产生垃圾滤液,应该在垃圾场中布置截洪沟,将汇水区中的降雨引到场外,实现雨污分流,以此降低生活垃圾渗滤液。(3)为了避免在大风天气产生飞扬物,造成二次污染,应进行日常洒水与覆水处理,在下风向位置设置钢丝网,以拦截飞扬物,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4)城市垃圾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垃圾降解、氧化等形成的大量填埋气,其中主要成分为CH4等可燃烧气体。在城市垃圾场的初期产气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不稳定,可以直接排放或者点火燃烧;如果产生大量沼气情况下,并且沼气产生形成一定规律,就可回收再利用,提高气体的应用效率。
总之,经过一系列防污染及二次回收利用等措施,从工程的设计阶段、生产施工、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加强对垃圾场及周边环境的管理尤为重要。
4 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垃圾治理中
在城市垃圾场环境评价、技术处理等方面,引入清洁生产观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垃圾场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所谓清洁生产,应该从城市垃圾结构、投入资金等多方面为出发点,同时也可借鉴成功城市的经验。虽然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参考具体垃圾成文,并考虑城市可投入成本问题,以此实现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但是以我国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现状来看,采取单一化的垃圾处理办法,各具优缺点。在各种垃圾处理手段中,只有填埋技术可实现百分之百的垃圾处理;而堆肥、焚烧等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提升垃圾处理效率;甚至可以说,采取单一的填埋垃圾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基本为零,很多城市不予接纳;为了改善单一的垃圾处理办法,并兼顾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在我国北京、上海、乐山、南宁等城市,优先选用复合式及多元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即:焚烧+填埋;堆肥+填埋;堆肥+焚烧+填埋;这种复合式的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处理率,而资源利用效率则可高达50%以上。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正在逐步考虑并实施单一垃圾处理方式向多元化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据相关数据显示,经过对比单一型与复合型的垃圾处理率、资源利用率以及投资比等参数,对清洁生产进行评定,根据每个城市的自身发展不同,应在推行垃圾处理方案初期,寻求适合本地的方案,优先尝试单一处理方法,随着垃圾处理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即可开展多元化、复合型的垃圾处理方案。
经大量城市实践表明,复合型垃圾处理模式明显优于单一化垃圾处理模式,但是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限于资金、土地等要素,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实现多元化,因此单一化的垃圾处理模式不能完全摒弃,应结合城市发展变化而逐一推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屏.浅谈垃圾场的防渗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2]胡莹.清洁生产理念在城市垃圾场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6).
[3]王志国.浅谈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全环境控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2).
[4]田秀蕾、刘敬勇、曲念东、姜重臣、赵仕.垃圾卫生填埋场地质要求特征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3).
关键词:城市垃圾场; 环境影响;选址; 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c)-0000-00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尤其在城市近郊土地中,占据了大量的城市垃圾,而已经存在的大多数城市垃圾场没有经过严格的地质考查、环境分析及防护设计,有些甚至露天堆放或者简单掩埋处理,对周围的土壤、植被、地表水及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堆肥、焚烧及卫生填埋。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年度产量正成倍增长,大多城市垃圾以卫生填埋处理方式为主,但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垃圾的卫生填埋还不能严格遵守标准和要求,将会给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可见,加强城市垃圾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非常重要。
1 城市垃圾场对环境的影响
(1)一般情况下,大型垃圾填埋场每天可以容纳约1千吨垃圾,而装运垃圾的车辆大多为密封式、大吨位的专用车,需要多次运输,给道路承载带来极大压力,并对周围路网交通造成影响。(2)大量的垃圾会产生恶臭,对垃圾运输沿线或者垃圾场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引发居民不满;同时加剧环境卫生问题与运营成本。因此在垃圾场选址时,应引起充分重视。(3)由于生活垃圾会引来鸟类、苍蝇、蚊子等,而垃圾恶臭、废塑料薄膜
等会四处飘散,如果垃圾场距离市区、公园、风景区等较近,就会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
2 城市垃圾场选址的基本要求
城市垃圾场的场址选择非常重要,将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
下:(1)有关城市垃圾场的场址选择,应该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符,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等要求,同时考虑城市垃圾场对生态平衡、水土资源、大气环境等产生的影响。(2)城市垃圾场应确保交通便利,应远离城市发展的主要规划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供水水源保护区等。(3)城市垃圾场的选址,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即使产生影响,也不得超过国家相关规定标准;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4)应确保一定的垃圾场容量,使用年限10年以上,且地形便于施工,合理布置配套建筑措施;选址地形的起伏不宜过大或者位于低洼汇水处。(5)城市垃圾场选址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期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场地处于地下水强径流以外的位置,场地基础则在地下水的年最高水位标高的1m以上,或者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域的范围以外。(6)城市垃圾场的选择应该遵循便于施工原则,选择厚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的位置,以及渗透性微弱、密实的坚硬岩石层以上,避开构造破碎带、断层活动带、灰岩溶洞发育带、地震活动带或者含矿带、塌陷区、矿产分布区、强透水的河谷区等。(7)在防渗层中使用的黏土密封层以及排水层中的滤料材料等,用量较多,应尽量选择本地材料,既可保持良好的供给量,也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3 实现城市垃圾场的废物减量
经过全面思考城市垃圾场环境问题,应加大处理措施,从产生污染的源头到末端,实行回收利用,以此控制污染物,具体建议如下:
(1)生活污水或者生活垃圾形成的渗滤液,经过达标处理后,再回喷到垃圾场,以此减少对地表水的污染,发挥环保效应。(2)为了尽量控制城市垃圾场产生垃圾滤液,应该在垃圾场中布置截洪沟,将汇水区中的降雨引到场外,实现雨污分流,以此降低生活垃圾渗滤液。(3)为了避免在大风天气产生飞扬物,造成二次污染,应进行日常洒水与覆水处理,在下风向位置设置钢丝网,以拦截飞扬物,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4)城市垃圾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垃圾降解、氧化等形成的大量填埋气,其中主要成分为CH4等可燃烧气体。在城市垃圾场的初期产气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不稳定,可以直接排放或者点火燃烧;如果产生大量沼气情况下,并且沼气产生形成一定规律,就可回收再利用,提高气体的应用效率。
总之,经过一系列防污染及二次回收利用等措施,从工程的设计阶段、生产施工、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加强对垃圾场及周边环境的管理尤为重要。
4 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垃圾治理中
在城市垃圾场环境评价、技术处理等方面,引入清洁生产观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垃圾场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所谓清洁生产,应该从城市垃圾结构、投入资金等多方面为出发点,同时也可借鉴成功城市的经验。虽然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参考具体垃圾成文,并考虑城市可投入成本问题,以此实现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但是以我国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现状来看,采取单一化的垃圾处理办法,各具优缺点。在各种垃圾处理手段中,只有填埋技术可实现百分之百的垃圾处理;而堆肥、焚烧等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提升垃圾处理效率;甚至可以说,采取单一的填埋垃圾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基本为零,很多城市不予接纳;为了改善单一的垃圾处理办法,并兼顾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在我国北京、上海、乐山、南宁等城市,优先选用复合式及多元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即:焚烧+填埋;堆肥+填埋;堆肥+焚烧+填埋;这种复合式的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处理率,而资源利用效率则可高达50%以上。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正在逐步考虑并实施单一垃圾处理方式向多元化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据相关数据显示,经过对比单一型与复合型的垃圾处理率、资源利用率以及投资比等参数,对清洁生产进行评定,根据每个城市的自身发展不同,应在推行垃圾处理方案初期,寻求适合本地的方案,优先尝试单一处理方法,随着垃圾处理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即可开展多元化、复合型的垃圾处理方案。
经大量城市实践表明,复合型垃圾处理模式明显优于单一化垃圾处理模式,但是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限于资金、土地等要素,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实现多元化,因此单一化的垃圾处理模式不能完全摒弃,应结合城市发展变化而逐一推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屏.浅谈垃圾场的防渗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2]胡莹.清洁生产理念在城市垃圾场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6).
[3]王志国.浅谈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全环境控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2).
[4]田秀蕾、刘敬勇、曲念东、姜重臣、赵仕.垃圾卫生填埋场地质要求特征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