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究了幼儿阅读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阅讀活动;乱象;智慧对策
一、幼儿阅读活动中的各种“乱象”
1.频繁换书。换书是孩子们在阅读活动中最常出现的情况,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在座位和书架之间来回走动。他们有的仔细挑选,有的不假思索地随意拿起一本,回到座位上匆匆地翻上几页,立刻又跑回书架去换另一本书。整个活动下来,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换书过程上。
2.自得其乐。自得其乐本来是一个褒义词,如果孩子在阅读中能自得其乐,那么这将会是教师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乐”的关注点不在阅读上,也不是做与阅读相关的事。他们手里拿着书,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书上。他们与小伙伴热火朝天地聊着最近观看的卡通片或者刚刚买来的新玩具,又或者是谈论与爸爸妈妈计划中的旅行。书本在他们的手中成了一个“掩教师耳目”的道具。
3.不得其乐。还有一些孩子在活动中不得其乐。他们不吵不闹,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但是他们在阅读吗?不,他们把书折起来又平铺好,随意地翻一翻又合起来,眼神并没有专注地看着书中的内容。他们不离开座位,也不与他人交流,看起来“很乖”,但他们并不快乐,也不想在书中寻找快乐,就像是在“熬自己、熬时间”。
4.无从下手。除了孩子表现出的各种问题,还有一种是教师表现出的“乱”。活动中教师不停地游走在孩子中间,一会儿给孩子讲解书中的内容,一会儿忙着解决孩子之间的小纠纷,一会儿又要整顿纪律。看上去教师一直在关注孩子,而实际上关注的重点已经偏离了阅读本身。教师也时常感慨,阅读应该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怎么变成了对教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了呢?
二、“智慧对策”
1.让孩子选择书籍。凡是孩子喜欢阅读的,能够带给孩子快乐的作品,都可以拿来给孩子阅读。对于阅读题材的选择,我们成年人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划定了孩子的阅读禁区:恋爱、婚姻、战争、死亡等。大家都自觉地将这些话题屏蔽在孩子的视线之外,而这些内容却又真实存在着。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所谓的“反面”书籍,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给予积极、乐观的情感引导,让孩子明白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悲伤、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退缩,要敢于面对,最后孩子会发现生活还是那么美好、快乐。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让孩子选择阅读方式。阅读形式应该避免千篇一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年龄小的孩子阅读经验少,生活经验也相对缺乏,自主阅读的困难较大,教师因此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对于有一定阅读经验且识字量大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其自主阅读。根据书籍的内容特点,孩子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有时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设计表演活动、美术活动、数学活动等,使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时,复杂的形式反而破坏了书中内容的完整性,使故事变得支离破碎,那么孩子这时就可以选择最传统的阅读方式。根据书籍的排版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目前市场上很多畅销的国内外优秀幼儿读物都是作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编写的,而且书籍的排版也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思维特点和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有时需要不断寻找线索,有时秘密就藏在折起来的一页纸里,孩子阅读时就像在做游戏。
3.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避免制订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目标。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慢慢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教师可以化整为零,改变集中阅读的模式,把阅读安排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游戏等活动中去,让阅读融入孩子的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孩子想要阅读的时候,可以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书。同时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书籍内容相关的互动环境,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气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讀活动;乱象;智慧对策
一、幼儿阅读活动中的各种“乱象”
1.频繁换书。换书是孩子们在阅读活动中最常出现的情况,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在座位和书架之间来回走动。他们有的仔细挑选,有的不假思索地随意拿起一本,回到座位上匆匆地翻上几页,立刻又跑回书架去换另一本书。整个活动下来,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换书过程上。
2.自得其乐。自得其乐本来是一个褒义词,如果孩子在阅读中能自得其乐,那么这将会是教师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乐”的关注点不在阅读上,也不是做与阅读相关的事。他们手里拿着书,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书上。他们与小伙伴热火朝天地聊着最近观看的卡通片或者刚刚买来的新玩具,又或者是谈论与爸爸妈妈计划中的旅行。书本在他们的手中成了一个“掩教师耳目”的道具。
3.不得其乐。还有一些孩子在活动中不得其乐。他们不吵不闹,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但是他们在阅读吗?不,他们把书折起来又平铺好,随意地翻一翻又合起来,眼神并没有专注地看着书中的内容。他们不离开座位,也不与他人交流,看起来“很乖”,但他们并不快乐,也不想在书中寻找快乐,就像是在“熬自己、熬时间”。
4.无从下手。除了孩子表现出的各种问题,还有一种是教师表现出的“乱”。活动中教师不停地游走在孩子中间,一会儿给孩子讲解书中的内容,一会儿忙着解决孩子之间的小纠纷,一会儿又要整顿纪律。看上去教师一直在关注孩子,而实际上关注的重点已经偏离了阅读本身。教师也时常感慨,阅读应该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怎么变成了对教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了呢?
二、“智慧对策”
1.让孩子选择书籍。凡是孩子喜欢阅读的,能够带给孩子快乐的作品,都可以拿来给孩子阅读。对于阅读题材的选择,我们成年人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划定了孩子的阅读禁区:恋爱、婚姻、战争、死亡等。大家都自觉地将这些话题屏蔽在孩子的视线之外,而这些内容却又真实存在着。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所谓的“反面”书籍,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给予积极、乐观的情感引导,让孩子明白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悲伤、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退缩,要敢于面对,最后孩子会发现生活还是那么美好、快乐。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让孩子选择阅读方式。阅读形式应该避免千篇一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年龄小的孩子阅读经验少,生活经验也相对缺乏,自主阅读的困难较大,教师因此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对于有一定阅读经验且识字量大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其自主阅读。根据书籍的内容特点,孩子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有时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设计表演活动、美术活动、数学活动等,使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时,复杂的形式反而破坏了书中内容的完整性,使故事变得支离破碎,那么孩子这时就可以选择最传统的阅读方式。根据书籍的排版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目前市场上很多畅销的国内外优秀幼儿读物都是作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编写的,而且书籍的排版也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思维特点和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有时需要不断寻找线索,有时秘密就藏在折起来的一页纸里,孩子阅读时就像在做游戏。
3.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避免制订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目标。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慢慢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教师可以化整为零,改变集中阅读的模式,把阅读安排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游戏等活动中去,让阅读融入孩子的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孩子想要阅读的时候,可以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书。同时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书籍内容相关的互动环境,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气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