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回放
今年8月19日,深圳市民陈先生在该市人民医院喜得一子,取名小强。初为人父的陈先生还没来及高兴,就发现孩子腹胀、便秘。孩子连家都没回,直接从人民医院转到了该市儿童医院。
出生仅3天的小强接受了X光照射、超声波、注射抗生素头孢他啶等检查和治疗。出生第6天,医院对孩子作出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指出婴儿排便不通,建议动造瘘手术。所谓造瘘手术,就是在肚子上开个洞,做一个临时的人造肛门,方便排便。6个月后再做关瘘术,把临时肛门封闭,可能还要做肠道修复手术。陈先生从院方打听到,3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
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做这么大的手术?稍有点医学经验的陈先生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查询得知,这个病多为遗传病,但他和妻子的家族中都没有人得过这个病,因此小强得这个病的几率是较小的。随后他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明确拒绝手术,选择先采取洗肠等保守治疗。
第二天,陈先生就带着孩子去了广州市儿童医院。据陈先生介绍,那里的医生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听了听孩子的呼吸,参考深圳方面的检查和诊断,认为症状不重,可以多观察。之后给孩子只开了价值8毛钱的石蜡油。小强回家后没有用任何药物,仅仅用了1次石蜡油,就可以排便了。之后孩子能吃能拉,发育正常。
医者父母心。这是古训,今天可能有些不适用了。可怜陈先生出生才6天的孩子,拍了十几张X光片,花了三四千元钱,差点被推进手术室,做一场完全不必要的大手术。那不仅是10万元钱的问题,更是白挨一刀、至少短几年阳寿的大事。好在婴儿“投胎有术”,父亲陈先生 “有点医学知识”。正是这普通人少有的“医学知识”,驱使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看了这个事件,人们会作何感想?事实上,以中国之大,绝对人口之多,谁能保证在以千万计的就医人群中,没有类似冤枉挨刀又挨宰的患者?是不是人人都要修炼成“医学专家”,才能避祸?
追问:谁导演了“初生婴儿历险记”
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上演初生婴儿历险记?为什么有的医生乐于滥用抗菌药物和大检查?天价医药为什么会一次次的上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益驱使,医德滑坡。现在,医院普遍都有科室奖金。总的来说,科室的收入高,奖金就高,医生收入随之“水涨船高”。有的医院,医生甚至可以从手术中提成获益。所以医生会给患者安排毫无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甚至动价格昂贵的手术。在这个例子中,医生不愿意为患者多思考,更愿意做的事情只是让患者多花钱。其根本原因就是医生个人收入与科室甚至医院的收入挂钩。医生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是替患者着想,而是怎样从患者身上获得利益。
2. 普通人缺乏基本的医学素养。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经严重倾斜,医生的一支笔、一句话,决定了患者所要承担的生命代价和看病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上不具备最起码的对疾病的基本常识,老百姓无法判断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否规范、必要。通常,我们生病了,去医院就诊,都是完全听从医生的,如果遇到缺乏医德的无良医生,就很容易被误导。陈先生之所以会对医生的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果质疑,是因为他本人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知道这个病多为遗传病,但夫妻双方的家族上都没有得过这个病,因此得这个病的几率是较小的。医疗知识,让婴儿躲过一劫。
3. 有关部门的监督与问责无力。事实上,我国已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63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这条关于避免过度医疗的规定,主要是针对目前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存在的对患者过度检查的现象而制定的。但是,由于监管的无力,看小病、花大钱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呼吁:提高全民医学素养
对任何人而言,生命健康都是最宝贵的。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一事件,是因为医疗质量事关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为了杜绝此类乱象的发生,我们向各方大声疾呼——
1.医务人员加强自身素养,多为患者着想。“医者仁心”,古往今来,医务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大使命,享有悬壶济世的盛誉。医护工作人员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技术,提高诊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更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修养,做到以人为本,从患者的利益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2.相关医疗监管部门加大监管与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过度医疗,尽量把药价、医疗收费项目明细,对乱收费、随意夸大病情的医院进行严格查处,以净化医疗市场乱象,为大众提供“人人放心”的医疗环境。
3. 老百姓要武装自己,提高医学素养。普通老百姓可以订一些健康方面的医学科普刊物看看,平日里多积累一些医学知识,多了解一些常见病的症状和治疗,以及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从而具备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因为,这不仅是为自己省去不必要的医疗开销,而且是对你和家人身体的一份保障。
今年8月19日,深圳市民陈先生在该市人民医院喜得一子,取名小强。初为人父的陈先生还没来及高兴,就发现孩子腹胀、便秘。孩子连家都没回,直接从人民医院转到了该市儿童医院。
出生仅3天的小强接受了X光照射、超声波、注射抗生素头孢他啶等检查和治疗。出生第6天,医院对孩子作出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指出婴儿排便不通,建议动造瘘手术。所谓造瘘手术,就是在肚子上开个洞,做一个临时的人造肛门,方便排便。6个月后再做关瘘术,把临时肛门封闭,可能还要做肠道修复手术。陈先生从院方打听到,3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
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做这么大的手术?稍有点医学经验的陈先生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查询得知,这个病多为遗传病,但他和妻子的家族中都没有人得过这个病,因此小强得这个病的几率是较小的。随后他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明确拒绝手术,选择先采取洗肠等保守治疗。
第二天,陈先生就带着孩子去了广州市儿童医院。据陈先生介绍,那里的医生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听了听孩子的呼吸,参考深圳方面的检查和诊断,认为症状不重,可以多观察。之后给孩子只开了价值8毛钱的石蜡油。小强回家后没有用任何药物,仅仅用了1次石蜡油,就可以排便了。之后孩子能吃能拉,发育正常。
医者父母心。这是古训,今天可能有些不适用了。可怜陈先生出生才6天的孩子,拍了十几张X光片,花了三四千元钱,差点被推进手术室,做一场完全不必要的大手术。那不仅是10万元钱的问题,更是白挨一刀、至少短几年阳寿的大事。好在婴儿“投胎有术”,父亲陈先生 “有点医学知识”。正是这普通人少有的“医学知识”,驱使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看了这个事件,人们会作何感想?事实上,以中国之大,绝对人口之多,谁能保证在以千万计的就医人群中,没有类似冤枉挨刀又挨宰的患者?是不是人人都要修炼成“医学专家”,才能避祸?
追问:谁导演了“初生婴儿历险记”
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上演初生婴儿历险记?为什么有的医生乐于滥用抗菌药物和大检查?天价医药为什么会一次次的上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益驱使,医德滑坡。现在,医院普遍都有科室奖金。总的来说,科室的收入高,奖金就高,医生收入随之“水涨船高”。有的医院,医生甚至可以从手术中提成获益。所以医生会给患者安排毫无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甚至动价格昂贵的手术。在这个例子中,医生不愿意为患者多思考,更愿意做的事情只是让患者多花钱。其根本原因就是医生个人收入与科室甚至医院的收入挂钩。医生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是替患者着想,而是怎样从患者身上获得利益。
2. 普通人缺乏基本的医学素养。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经严重倾斜,医生的一支笔、一句话,决定了患者所要承担的生命代价和看病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上不具备最起码的对疾病的基本常识,老百姓无法判断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否规范、必要。通常,我们生病了,去医院就诊,都是完全听从医生的,如果遇到缺乏医德的无良医生,就很容易被误导。陈先生之所以会对医生的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果质疑,是因为他本人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知道这个病多为遗传病,但夫妻双方的家族上都没有得过这个病,因此得这个病的几率是较小的。医疗知识,让婴儿躲过一劫。
3. 有关部门的监督与问责无力。事实上,我国已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63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这条关于避免过度医疗的规定,主要是针对目前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存在的对患者过度检查的现象而制定的。但是,由于监管的无力,看小病、花大钱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呼吁:提高全民医学素养
对任何人而言,生命健康都是最宝贵的。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一事件,是因为医疗质量事关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为了杜绝此类乱象的发生,我们向各方大声疾呼——
1.医务人员加强自身素养,多为患者着想。“医者仁心”,古往今来,医务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大使命,享有悬壶济世的盛誉。医护工作人员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技术,提高诊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更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修养,做到以人为本,从患者的利益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2.相关医疗监管部门加大监管与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过度医疗,尽量把药价、医疗收费项目明细,对乱收费、随意夸大病情的医院进行严格查处,以净化医疗市场乱象,为大众提供“人人放心”的医疗环境。
3. 老百姓要武装自己,提高医学素养。普通老百姓可以订一些健康方面的医学科普刊物看看,平日里多积累一些医学知识,多了解一些常见病的症状和治疗,以及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从而具备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因为,这不仅是为自己省去不必要的医疗开销,而且是对你和家人身体的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