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存在所谓“世界人”吗?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第4期《读者》刊登了汤一介先生的《世界人》一文,说他的子女在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美国籍,孙辈则都在美国出生,作为毕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汤先生对“我的子孙都变成了美国人”从感情上“较难接受”,“深感遗憾”。但他的夫人、同为北大教授的乐黛云教授看法不同,认为他们的子孙“属于新人类,是世界人,没有什么国家观念,什么地方对他们发展有利,他们就在什么地方做出贡献”,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汤先生自述,其夫人的说法并没有使他信服。可以说,随着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这种情况是越来越普遍了。我的同学从初中开始就陆续有出国的了,与他们及其父母交流时,乐教授的说法也经常会听到。我对此思考了很久,有些不吐不快。
  先从出国动机上看,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国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国内的社会环境和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不仅出国留学,而且最终还选择移民国外,加入他国国籍。为了个人生活及前途,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且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的,本也无可厚非。但还有一部分人根本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本来纯粹是为了个人利益,但却冠冕堂皇地表示在国外也能为国家、民族做贡献,不排除也有心里真的是爱国的,但其中只是怕被扣上不好听的名声而做表面文章。实际上根本无民族、国家道义观念的也为数不少,而这种“表面文章”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在那些追求个人生活质量的人的脑海里,国家和民族概念确实非常淡薄。他们不在乎自己在做什么工作,自己在为什么人服务,也不在乎自己身处什么群体之中,哪里能让自己生活得好,他们就去哪里;怎样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他们就怎样做。我们不能干涉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因为这完全是合法的,而且,不管是按照西方的“自然秩序”的理念,还是按照中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都是合理的。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我们中国人相比于西方人有更为浓厚的宗族观念和社会(集体)意识。不管什么样的人,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对其所处的社会集体尽义务。实际上,在西方,这种观念也是源远流长的,早在古罗马时期,像昆体良这样的教育家也视能为国家、社会服务为优秀公民的必需条件,他说:“(优秀的公民)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導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可以看出,其中的国家、集体意识也十分浓厚,更不要说在以家庭伦理为基点、倡导家国一体的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古老的中国了。
  疾风知劲草。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国家陷入了危机的深渊,无论是在清末、民国还是共和国时期,像詹天佑、叶企孙、梅贻琦、梁思成等无数优秀人才,都选择在留学后回国,没有人看不到当时西方的繁荣与中国的落后之间巨大的反差,但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回来了,放弃了个人美好的生活,回到艰苦的环境中为祖国的发展、为广大苦难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更进一步说,只有国家发展好了,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个人的尊严也才能得到保障。其实,有些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有一种傲慢乃至蔑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落后与愚昧;而事实也表明,中国如果取得了大的成就,海内外华人也总能扬眉吐气。一个人的命运与自己的国家、民族总是密切相关、切割不断的,哲学里讲的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想不遗余力地摆脱自己对民族和国家应尽的义务,是不可能也做不到的。
  我们再来辨析一下,移民国外、加入他国国籍真的能为自己民族做贡献吗?为数不少的人有这样的愿望和看法,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者也。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给“伪君子”充当了口实,而对于“真君子”来说,要成为现实是多么艰难!
  一个人身为一个国家统治下的公民,就要为这个国家尽义务,不管是纳税、工作,还是服兵役。其所创造的价值,大部分是要造福于这个国家的,不管是经济、外交,还是政治。举个例子,一个人加入外国国籍,对于世界绝大部分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来说总是要求宣誓的,即发誓不再效忠自己原来的国家,而要尽忠于自己现在的新国家。但反过来,原来的国家也不再为你提供各种福利与权利保障,你的人身安全、教育等基本权利会由你加入的新的国家提供。
  所以,本质上,加入了外国国籍,你的利益来源就变了,而你也将代表另一个国家的利益。不管号称自己多么热爱原来的祖国,你和代表它的利益的政府已经没有最基本的利害关系了,你所拥有的爱只能是纯粹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你爱不爱它是你的自由选择,因为当你的祖国遭受到伤害和痛苦时,除去你主观上的心理,你客观上不会遭受损害;反过来,当你现在所在的国家深陷危机时,你的同胞们也只能在安全的彼岸默默看着你。更何况,尤其是对于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即使你和以欧洲人主导的这个民族的相貌、信仰、习惯差异极大,你也会被“名正言顺”地归入美利坚民族,你和你的同胞在理论上就不是一个民族了。
  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你现在的国家与你的祖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比如最极端的情况,发生战争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就算在两国和平共处的时期,既有互利共生,更有利益冲突。作为公民,你有义务维护现在国家的利益,但你又不愿意伤害你的同胞,这时你就处于两难的境地。实际上,如果你的国家强制征兵,或者要求你参与、制定和实施一些抑制对方的贸易法案,你也必须损害祖国同胞的利益,尽管你非常不愿意这样做,但这可不是你主观愿望所能左右了。
  从生命的延续看,你一旦移民后,你的后代也随之移居或者诞生于一片新的土地上。随着时间的流逝、辈分的更迭,他们更容易融入你所处的这个新的族群;总有一天,你奢求不到他们对你的同胞的爱,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变了,思维方式变了,甚至外貌也会改变。他们缺乏与祖辈的祖国的交流,因为对于出生在新国家中的后辈来说,其祖国和同胞已经变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变了。对于你的祖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因为优秀的基因无法挽回地流失了。你怎么还能冠冕堂皇地声称,自己是爱国的、爱同胞的呢?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人主张抛弃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宣扬世界大同,在中国,这种人也很多。他们经常搬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说所有的国家最终总是要灭亡的。问题是,由于每个民族的差异性,偏见和利益冲突一定会长期存在,所谓完全消除敌对和排斥、实现世界大同毋宁说只是一种幻想,甚至不知道是否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既然如此,声称自己是“世界人”,要充当全球一体化的急先锋,是不是就有点超越现实条件乃至违背客观规律了呢?而且时至今日,国外辱华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即使是在移民最多的美国,华人想要完全融入白人的圈子,也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我们还没有足够强大的综合实力,还没有在世界建立足够强大的威信,还总是受到排挤和鄙视的情况下,竟然一厢情愿地“期盼”那些比我们强大的国家和我们“大同”,这是不是有点幼稚和肤浅呢?
  因此,我的看法是,不要拿移民和入、退国籍当儿戏,它们承载着很多责任,有获得,也会有丧失。如果真心热爱自己的民族与国家,请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三思,因为你个人的选择不仅仅关乎你个人!
其他文献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我该如何存在。”这是汪峰的《存在》,却可以很好地概括周国平先生《人与永恒》一书的精髓。在这本书里,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用他一贯深邃的思辨力,向我们袒露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人本身的深度思考: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从清晨走进黄昏,从无意义走进无意义,人与永恒是这样近。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周国平先生朴实的文字
期刊
清兵卫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有一点意外的支出就能让他们家几天内吃不饱,比如上星期他为父亲置办了一口棺材。  好在他的妻子对此毫无怨言,女儿靠着学校配发的副食也能保持营养。  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人。  女儿的老师正在家访。  清兵卫挺起腰杆,在客厅里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他的妻子恰在这时端上来两杯茶。  老师的话语和前几次不同,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很担心你孩子的状态。”  清兵
期刊
思辨导引  在一定条件下,同一事物的发展呈现的是多面性多样性,有此必有彼, 但彼此发展毕竟有主有次。所谓“主次”,指的是事物发展在趋向、体量和价值比较上,呈现出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利好(优长)为主,即对个人或社会拥有的潜在的发展价值积极而美好面居多,即便有些小的弊端,也值得肯定;反之,潜在的弊害居多,则不值肯定。所谓主流性思辨,即通过观察事物发展各个面,思考辨析其利弊主次,倚重主流所在,做出评断
期刊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咚,咚,咚”,一阵猛烈的拍门声,瞬间将清兵卫从他的图画世界里拽了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父亲那刺耳的吼叫:“喂!你在里面做什么?你这没用的东西,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了,难道要等到肚子里的饭消化了,才肯出来帮我锯那些可怜的木头吗?”屁股还没坐热的清兵卫脸色苍白,完全不像是刚吃过午饭的人,他不敢不听父亲的话,只得不情愿地将自己刚调好的颜料放下,起身准备
期刊
赏叶人  赏叶人指的是在秋季合适的时间,去探寻很多或大部分叶子已经变色的区域的人们。  “赏叶人”在英语中也可以称为leafer,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俚语,常指游客在秋天慢慢开车穿过美国东北部地区,透过车窗欣赏每年的叶色变换。  续说:  做一个赏叶人,漫步于山涧河流,不经意间,就会看到浓烈的红色、黄色和橙色的阵列。做一个赏叶人,去流连秋天最斑斓的景色。然后让景色穿过你的身体,成为你记忆和思维的一部分
期刊
亲爱的同学,无论你现在身处高一、高二,还是即将高考,对于这个已经来临的9月来说,都是既新鲜又紧张的。新的学业压力,新的老师同学,新的世界,一股脑袭来。可能你会有感慨:面对这个窗内的世界都已经手忙脚乱了,我的视线真的无法从校园生活中抽离出来。但是,我要说,看窗外不仅是一种必要,更是一种必须。  看了2017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大家应该心中有数:这个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开放的。不去接受开放,认为窗外的世
期刊
栏目开场白  作永远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遇到的写作困惑或障碍也是不同的。困惑来自思考与探索,有困惑方有进步。我们开设这个栏目,旨在搜集同学们写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大家解除病灶。“问道”还含有寻路的意思,旨在通过这些书信,帮助你悟得写作的基本规律,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特邀作文名师徐飞老师为大家“坐诊”。徐飞老师有丰富的作文教学经验,出版《从此爱上写作:高中写作三十讲》、“原点作文”丛书
期刊
申遗是个老话题了,不过,看到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我还是心里震惊了一下。一方面,可可西里无须这样的认定,它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就是神圣而独特的。但另一方面,还是为此感到由衷地欣慰。  有人这样形容可可西里:“没有去过可可西里就不知道那里有多美。那里的天空特别蓝,那里的云朵特别低,那里有数不清的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那里简直就是一幅画……地处地球第三极的可可西里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物种,记载着地球演变的历史
期刊
“哐啷哐啷”,木车的轮子一圈一圈地转,车速很慢,路途也依然遥远而艰辛。  先秦的思想者们便乘着这样缓慢的牛车,在通往各国的大道上往复奔走,在触手可及的时间的流逝中沉思,在清晰可见的车辙上播下理想的种子。  那时,心是跳动的;那时的车来车往,来得慢,去得也慢,但车子上澎湃燃烧的激情却从未熄灭。它在历史长河的彼岸熊熊燃烧,然而隔着激荡的川流,远远地,却只看得见一星半点的火光摇曳。  而今,木车、牛车、
期刊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题意解读】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