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市场对企业经营、融资等问题的担忧。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维护疫情期间金融市场稳定,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视角下疫情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支持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1990-2018年汤森路透Dealscan数据库公布的企业银团贷款数据和手工收集全球重大疫情数据,实证研究了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后,企业银团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均显著增加,而银团贷款期限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在考虑不同期限疫情观测时间窗和政策利率的滞后性影响等因素后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社会融资规模视角的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创新研究”(17CJL009)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市场对企业经营、融资等问题的担忧。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维护疫情期间金融市场稳定,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视角下疫情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支持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1990-2018年汤森路透Dealscan数据库公布的企业银团贷款数据和手工收集全球重大疫情数据,实证研究了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后,企业银团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均显著增加,而银团贷款期限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在考虑不同期限疫情观测时间窗和政策利率的滞后性影响等因素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渠道包括避险情绪和融资流动性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政策利率调控效果有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融资受疫情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贷利率支持力度,完善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约谈恶意抬高信贷利率的金融机构,同时强化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调机制,合力支持疫情防控,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其他文献
2020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一疫情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救助政策力度史无前例【事件】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从2月12日到3月23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MSCI全球股市指数从581的高点大幅下挫至384点,跌幅超30%.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迅速出台大规模救助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空前扩张,全球债务占GDP比重创历史峰值.
当前,数字浪潮正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血脉,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方向,是面向未来的金融生态体系.为深入探讨数字金融的底层路径、发展趋势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及《财贸经济》编辑部共同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1秋'暨'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承办,举办时间为2021年10月16日.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审慎,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直达式货币政策工具,开创信贷可得性调控先河.本文从信贷配给视角切入,构建引入内生信贷配给强度设定的DSGE模型,分析了直达工具的金融功能与调控效果.研究显示,内生信贷配给强度发挥了金融加速效应,放大了初始冲击的影响.降息、降准对于改善信贷配给效用很小.直达工具可以立竿见影且强效的提升贷款可得性,在增进产出、提振就业等方面比传统调控工具存在比较优势,但"直达工具"依赖于传统工具提供的宽松货币金融环境.未来需拓宽"直达工具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持续经营最久的银行,在6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国内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商业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6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从事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成长平台,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经济金融研究人才.
2016年以来,《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开展了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研究》影响力,鼓励学术研究,激发作者积极性,增强作者荣誉感.近期,编辑部启动了《国际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对2020年度刊发在《国际金融研究》的文章进行初选,并提交外部专家匿名评选,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为吸引高质量的文章,202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奖金为20000元,二等奖奖金为10000元,三等奖奖金为5000元.《国际金融研究》2020年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为: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分解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全球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会对经常账户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全球失衡,且采用上游供给的前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存在正向作用,而采取下游需求的后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具有负向作用,即不同参与方式对全球失衡具有差异化影响。本文还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深浅复杂程度差异、产业类型参与差别对全球失衡均具有差别化影响。本研究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等国家间不必要贸易争端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杠杆率水平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息息相关。杠杆率的高低与科技创新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已有文献忽略了科技创新结构对杠杆率作用机理的研究。科技创新结构如何影响杠杆率?对此问题,本文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并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省级科技研发劳动投入比例结构,以及创新产出结构对杠杆率具有重要影响,两类创新劳动投入对于杠杆率都具有显著作用,但影响方向相反;我国省级杠杆率具有空间效应,既有共性因子,又存在异质性特征。以上发现对于现阶段降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特别是为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制定和完善我国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但中国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本文利用KOF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全球化指数,以及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了逆全球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逆全球化冲击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投资率和知识产出水平。在短期,导致经济下行;在长期,抑制经济增长。其短期影响渠道为国际贸易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长期影响渠道为创新抑制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价值链升级,可以缓解外部逆全球化冲击对企业投资及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利用GMM方法弱化了内生性之后,以上
金融开放能够促进跨境资本流动,也具有引发跨境资本流动失衡和波动性增加的风险,而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在其金融开放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58个国家及地区1999-2016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流出以及总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本身有可能造成跨境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失衡现象,并显著增加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风险,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失衡现象和波动性风险。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进程中,为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