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此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口语交际需要言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看事片面、思想偏激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口语交际的。只有以科学的方法来正确分析问题,看问题才能全面周密,说起话来有理有据。语文教材是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结晶,其浓厚的文化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深深地引导和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蕴涵着深邃的思想,是提高师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载体。如,《泊秦淮》、《春望》、《藤野先生》有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白杨礼赞》、《石榴》赞颂我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背影》、《散步》歌颂的是永恒的亲情,《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既有对自身遭际的不满和对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失落,更有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积极豁达的进取态度,《论美》、《成功》《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这些议论文本身就引导我们感悟生活,正确认识世界。
把语文教材的思想性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的前提和保证。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不健康的社会思想行为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以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引导青少年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伟人细胞》、《三颗枸杞豆》、《13岁的际遇》等作品,引导青少年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解释生活,对待生命,进而以一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心去面对顺境和逆境,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生命价值,确定人生标尺。
教材中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作品里往往还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教师要深入文本、钻研教材,善于挖掘蕴涵在作品中的美学内容,用被挖掘出来的美学内容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向课文学习,以课文为例,能使学生见闻广博,思路严谨,思想深邃,口语交际时就能有理有据,有礼有节。
二、指导学生博览群书
“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认识和理解问题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吸收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为表达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剩前半句具有可行性了。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虽然众多的功课使得语文老师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面对一系列的压力,然而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知识储备不丰富,口语交际能力很难有质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心理依据,而心理又与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因素紧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一定的文化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拓其语言视野、增强其文化意识。
教师要顶住压力,提倡课外阅读,更要加强指导,注重推荐,及时评价反馈,提高课外阅读的品质。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笔者在班上开辟图书角,开展读书月活动,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读书征文活动掀起读书热潮,开展亲子共读征文活动,发动家长的力量帮助提高孩子的读书热情,同时结合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通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记格言警句,背优秀诗文,读中外名著,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扩大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感,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规范口语交际礼仪行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指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把握,还包括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人语言手段和副语言手段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用他的话说,即“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美国传播学家雷蒙德·罗斯曾说:“你是否认识到,你所传播的信息中,只有35%是语言的。当你面对面地同某个人讲话时,他可以从你的言语之外的其他形式中接受到65%的信息——如你的音调、手势,甚至你的站姿和衣着打扮。”可见,说话者(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语调语速,都能表现丰富的情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各有其意义,说话者(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也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
当前初中生的社交礼仪知识相当缺乏,因此在加强口语教学的同时,还应结合礼仪教学,从言谈举止方面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能力外,还应补充口语交际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还可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见面礼仪、服饰礼仪、鲜花赠送礼仪等内容。这样会使教学更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围绕语文教材设立口语交际课,设计有效可行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
口语交际需要言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看事片面、思想偏激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口语交际的。只有以科学的方法来正确分析问题,看问题才能全面周密,说起话来有理有据。语文教材是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结晶,其浓厚的文化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深深地引导和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蕴涵着深邃的思想,是提高师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载体。如,《泊秦淮》、《春望》、《藤野先生》有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白杨礼赞》、《石榴》赞颂我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背影》、《散步》歌颂的是永恒的亲情,《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既有对自身遭际的不满和对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失落,更有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积极豁达的进取态度,《论美》、《成功》《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这些议论文本身就引导我们感悟生活,正确认识世界。
把语文教材的思想性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的前提和保证。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不健康的社会思想行为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以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引导青少年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伟人细胞》、《三颗枸杞豆》、《13岁的际遇》等作品,引导青少年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解释生活,对待生命,进而以一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心去面对顺境和逆境,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生命价值,确定人生标尺。
教材中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作品里往往还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教师要深入文本、钻研教材,善于挖掘蕴涵在作品中的美学内容,用被挖掘出来的美学内容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向课文学习,以课文为例,能使学生见闻广博,思路严谨,思想深邃,口语交际时就能有理有据,有礼有节。
二、指导学生博览群书
“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认识和理解问题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吸收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为表达做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剩前半句具有可行性了。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虽然众多的功课使得语文老师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面对一系列的压力,然而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知识储备不丰富,口语交际能力很难有质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心理依据,而心理又与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因素紧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一定的文化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拓其语言视野、增强其文化意识。
教师要顶住压力,提倡课外阅读,更要加强指导,注重推荐,及时评价反馈,提高课外阅读的品质。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笔者在班上开辟图书角,开展读书月活动,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读书征文活动掀起读书热潮,开展亲子共读征文活动,发动家长的力量帮助提高孩子的读书热情,同时结合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通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记格言警句,背优秀诗文,读中外名著,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扩大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感,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规范口语交际礼仪行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指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把握,还包括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人语言手段和副语言手段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用他的话说,即“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美国传播学家雷蒙德·罗斯曾说:“你是否认识到,你所传播的信息中,只有35%是语言的。当你面对面地同某个人讲话时,他可以从你的言语之外的其他形式中接受到65%的信息——如你的音调、手势,甚至你的站姿和衣着打扮。”可见,说话者(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语调语速,都能表现丰富的情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各有其意义,说话者(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也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
当前初中生的社交礼仪知识相当缺乏,因此在加强口语教学的同时,还应结合礼仪教学,从言谈举止方面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能力外,还应补充口语交际活动中所需的仔细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还可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见面礼仪、服饰礼仪、鲜花赠送礼仪等内容。这样会使教学更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围绕语文教材设立口语交际课,设计有效可行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