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古老的图腾化身。古玉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凝聚了具有美学价值和制作碾琢工艺的技术,更具备记载文字,祭天祀祖的礼器功能。古玉器不仅是社会等级制的物化,同时肩负了古人道德和文化观念的载体。
高洁之玉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传统儒家即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美玉观,而东汉的“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将玉石的5种属性比喻为“仁、义、智、勇、洁”的美德。古玉器的礼仪功能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而其宗教功能亦体现于图腾崇拜和宗教祭祀中。大中型墓葬中出土较多的古玉器,除了表征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外,也是财富的象征;清朝更有“古铜旧玉无身价”的说法。在数十年的古玉器收藏历程中,专攻玉石项的余兴林藏品颇丰,对玉石的鉴赏和真伪鉴别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雅玩古玉
“我涉足收藏可追溯回2000年前后,”余兴林说,“和大部分武汉藏家一样,我的初学经历在汉口最早的古玩交易市场——滨江花鸟和旧货市场”。最初的收藏阶段,他和大部分藏友一样都着手于瓷器项,但随后在相关藏友和文物局老师的带领下,他对古老的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余兴林自嘲,虽身处斗居陋室中,却能坐拥自己的一方玉器天地。家中的各种玉器摆件铺陈开来,满满占据了一张大书桌。收藏道路上,余兴林走了很远,字画瓷器均有涉猎,但最终他将自己的范围浓缩在玉器上。“古玩不仅仅有收藏范畴上的经济和美学价值的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在所有的项目中,中国古代玉器又是古代艺术品中的基石。”余兴林称,玉石的制作可从远古的磨制时代开始,直到现代利用机械技术的雕刻工艺;历经的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使得古玉器自身所蕴含的文化氛围有别于其它藏项,从玉器不同的形制特征上能见证不同朝代的发展。“比如你可分别出这件回头玉器瑞兽时期不会早于汉代,所谓的‘回头不到汉’。”余兴林指点玉瓶的阴阳面沁色为土沁,根据玉器自身的土沁和水沁,可推断出玉器所在时期,“古玩的价值和投资也是我考虑的范畴。我的玉器通常在30%增值后,会以合适的价格出售。”余兴林称此举为以藏养藏,在古玉器的收藏上始终保持能有新的收获。
在把玩古玉的过程中,余兴林不仅从收藏投资中获益,更多的则是精神享受。“中华民族琢玉、赏玉、配玉、比德于玉的美德传承不息,古代玉器凝结着我们祖先厚重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余兴林说,“古玉器曾经代表着华夏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权与神权,但无论何时,美玉被赋予的极为美好的象征是不会更替的。玉文化所蕴含的底蕴,在当下也能演绎其无可替代的灿烂与辉煌。”
明鉴真伪
在古玩收藏业界中,赝品的制作和手法的漫长历史几乎是随着藏品的发掘与时俱进。余兴林称,在鉴别古玉器时,玉料的材质和产地大有讲究。自青海、俄罗斯等地方玉占据了现今市面上玉器的90%,上好的玉材已趋于罕见。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仿制的古玉器还能用上和田玉仿制,近年来就只能用青海玉料和各地方玉等杂玉,并参杂石粉玉粉进行伪造。
“青海玉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发出来的,矿藏储量大、开采容易,矿物成份与和田玉的矿物成分相近,同属于透闪石类。和田玉则为亚光,密度高,但是玉器市场上和田玉的油脂感温润感和通灵感是青海玉料没有的,所以价格相差悬殊。”
余兴林称玉石的造假和做旧也具有相当的历史。在做旧时,先将新玉石按各个历史时期类型伪造,再将玉器抛光、梅干水中以文火煮,直到玉器表面产生腐蚀状的裂纹、凹坑和麻点,以各种植物或矿物颜料染色放置。再经火烤,直到各种颜色沁入玉石肌理,形成古玉器出土时的各种沁色和沁相。若要生坑状态,可将仿制的玉器埋入地下,施加化学溶剂和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可。至于经过盘玩后熟坑的油脂光泽,可将玉器放入到加温后的油蜡锅中浸泡一段时间即可,其障人眼目的效果在古玉器市场中确实蒙骗了相当部分的藏家。
汉代和田白玉瑞兽摆件,9×3cm
瑞兽又称玉辟邪,为和田白玉,通体采用透雕、圆雕、浮雕而成。玉器表面沁色呈现阴阳面,一边落土反映出全土沁,水沁和铜沁,一面朝上,呈现和田白玉本色,在白色的表面散落稀疏的土沁,整体顿显沧桑和熟旧感。体现汉八刀的韵味玉器表面呈土沁、朱砂沁、水沁、铜沁,造型生动活泼,为典型的汉代玉雕作品。
辽金时期和田白玉羊摆件
羊的造型在古时西夏辽金等国均称为图腾之物。此羊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代表物件。通体以圆雕、浮雕、透雕而成,玉器表面有浅浅的土沁、水沁,此件玉羊雕工精湛,造型生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吉祥之物。
西周玉钺,9×8.5cm
钺在古代曾是一种兵器,而玉钺则是一种礼器,象征着兵权。此玉钺为扁平状,玉料为黄褐色,玉钺上方立雕着一堆代表西周时期特征的双龙,双龙的下面两边对称浅浮雕一对双龙,中间透雕一只爬行的多足怪兽,表面有熟旧的土沁、水沁和虫蛀斑等。
清代双龙双凤白玉牌,6.5×6.5cm
清代双龙、双凤白玉牌采用镂雕、透雕、浅浮雕而成,玉质洁白细腻,通灵温润,为清代典型常见制式。
明代降龙伏虎罗汉摆件,10×7×3cm
玉料为青黄色和田玉,整体以透雕、镂雕和圆雕而成,极具写实感,玉佛像玉罗汉之中国玉器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明代和田白玉童子拜寿摆件,11.5×3.5cm
玉料为和田白玉籽料,通体以圆雕、高浮雕、透雕为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玉件的背面有土沁,此玉件为明代少有玉件。
高洁之玉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传统儒家即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美玉观,而东汉的“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将玉石的5种属性比喻为“仁、义、智、勇、洁”的美德。古玉器的礼仪功能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而其宗教功能亦体现于图腾崇拜和宗教祭祀中。大中型墓葬中出土较多的古玉器,除了表征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外,也是财富的象征;清朝更有“古铜旧玉无身价”的说法。在数十年的古玉器收藏历程中,专攻玉石项的余兴林藏品颇丰,对玉石的鉴赏和真伪鉴别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雅玩古玉
“我涉足收藏可追溯回2000年前后,”余兴林说,“和大部分武汉藏家一样,我的初学经历在汉口最早的古玩交易市场——滨江花鸟和旧货市场”。最初的收藏阶段,他和大部分藏友一样都着手于瓷器项,但随后在相关藏友和文物局老师的带领下,他对古老的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余兴林自嘲,虽身处斗居陋室中,却能坐拥自己的一方玉器天地。家中的各种玉器摆件铺陈开来,满满占据了一张大书桌。收藏道路上,余兴林走了很远,字画瓷器均有涉猎,但最终他将自己的范围浓缩在玉器上。“古玩不仅仅有收藏范畴上的经济和美学价值的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在所有的项目中,中国古代玉器又是古代艺术品中的基石。”余兴林称,玉石的制作可从远古的磨制时代开始,直到现代利用机械技术的雕刻工艺;历经的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使得古玉器自身所蕴含的文化氛围有别于其它藏项,从玉器不同的形制特征上能见证不同朝代的发展。“比如你可分别出这件回头玉器瑞兽时期不会早于汉代,所谓的‘回头不到汉’。”余兴林指点玉瓶的阴阳面沁色为土沁,根据玉器自身的土沁和水沁,可推断出玉器所在时期,“古玩的价值和投资也是我考虑的范畴。我的玉器通常在30%增值后,会以合适的价格出售。”余兴林称此举为以藏养藏,在古玉器的收藏上始终保持能有新的收获。
在把玩古玉的过程中,余兴林不仅从收藏投资中获益,更多的则是精神享受。“中华民族琢玉、赏玉、配玉、比德于玉的美德传承不息,古代玉器凝结着我们祖先厚重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余兴林说,“古玉器曾经代表着华夏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权与神权,但无论何时,美玉被赋予的极为美好的象征是不会更替的。玉文化所蕴含的底蕴,在当下也能演绎其无可替代的灿烂与辉煌。”
明鉴真伪
在古玩收藏业界中,赝品的制作和手法的漫长历史几乎是随着藏品的发掘与时俱进。余兴林称,在鉴别古玉器时,玉料的材质和产地大有讲究。自青海、俄罗斯等地方玉占据了现今市面上玉器的90%,上好的玉材已趋于罕见。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仿制的古玉器还能用上和田玉仿制,近年来就只能用青海玉料和各地方玉等杂玉,并参杂石粉玉粉进行伪造。
“青海玉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发出来的,矿藏储量大、开采容易,矿物成份与和田玉的矿物成分相近,同属于透闪石类。和田玉则为亚光,密度高,但是玉器市场上和田玉的油脂感温润感和通灵感是青海玉料没有的,所以价格相差悬殊。”
余兴林称玉石的造假和做旧也具有相当的历史。在做旧时,先将新玉石按各个历史时期类型伪造,再将玉器抛光、梅干水中以文火煮,直到玉器表面产生腐蚀状的裂纹、凹坑和麻点,以各种植物或矿物颜料染色放置。再经火烤,直到各种颜色沁入玉石肌理,形成古玉器出土时的各种沁色和沁相。若要生坑状态,可将仿制的玉器埋入地下,施加化学溶剂和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可。至于经过盘玩后熟坑的油脂光泽,可将玉器放入到加温后的油蜡锅中浸泡一段时间即可,其障人眼目的效果在古玉器市场中确实蒙骗了相当部分的藏家。
汉代和田白玉瑞兽摆件,9×3cm
瑞兽又称玉辟邪,为和田白玉,通体采用透雕、圆雕、浮雕而成。玉器表面沁色呈现阴阳面,一边落土反映出全土沁,水沁和铜沁,一面朝上,呈现和田白玉本色,在白色的表面散落稀疏的土沁,整体顿显沧桑和熟旧感。体现汉八刀的韵味玉器表面呈土沁、朱砂沁、水沁、铜沁,造型生动活泼,为典型的汉代玉雕作品。
辽金时期和田白玉羊摆件
羊的造型在古时西夏辽金等国均称为图腾之物。此羊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代表物件。通体以圆雕、浮雕、透雕而成,玉器表面有浅浅的土沁、水沁,此件玉羊雕工精湛,造型生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吉祥之物。
西周玉钺,9×8.5cm
钺在古代曾是一种兵器,而玉钺则是一种礼器,象征着兵权。此玉钺为扁平状,玉料为黄褐色,玉钺上方立雕着一堆代表西周时期特征的双龙,双龙的下面两边对称浅浮雕一对双龙,中间透雕一只爬行的多足怪兽,表面有熟旧的土沁、水沁和虫蛀斑等。
清代双龙双凤白玉牌,6.5×6.5cm
清代双龙、双凤白玉牌采用镂雕、透雕、浅浮雕而成,玉质洁白细腻,通灵温润,为清代典型常见制式。
明代降龙伏虎罗汉摆件,10×7×3cm
玉料为青黄色和田玉,整体以透雕、镂雕和圆雕而成,极具写实感,玉佛像玉罗汉之中国玉器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明代和田白玉童子拜寿摆件,11.5×3.5cm
玉料为和田白玉籽料,通体以圆雕、高浮雕、透雕为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玉件的背面有土沁,此玉件为明代少有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