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的程序通常采用三段式或者是四段式。其中三段式是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段式是指“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课的开始部分一般有这些程序:体委整队,向老师汇报出勤人数,师生问好,老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强调安全,安排见习生等。准备部分主要是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也是课的重难点突破的部分。结束部分则是调整身心,学练心得和教学评价以及回收器材,师生再见,宣布下课。很多时候,尤其是常态课,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师生都是很清楚的,但是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和时间的日常推移,很多不符合常规甚至是有违锻炼科学性的事情也会司空见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下面呈现体育课的常态课中常见的场景。
课堂情景:
开始部分结束后进入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老师下达热身慢跑的口令后,学生就会和往常一样的队形出发了,在慢跑的途中队伍散漫,边跑步边交头接耳说话,甚至是大声喧哗,一路嬉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一点上课的样子也没有。有很多老师可能会任由这样的现象持续下去,学生懒懒散散跑完了400---600米,在老师多次的口令下再次恢复了体操队形,这个时候说话的同学可能还是意犹未尽,并没有因为跑步结束而结束自己不合时宜的话题。每当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老师忍无可忍地整顿课堂纪律,要么是“河东狮吼”或者是急促的哨音开始此起彼伏,师生共同构建出一副与快乐课堂、高效课堂不相和谐的音符。
这个场景,相信同行们在常态课中并不会觉得陌生,所以一直就无所谓地任其存在着,存在有理,但是不见得就是合理的。关于这个懒散、不懂运动卫生的问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
一年前的某个班,而且还是文化成绩比较领先的所谓的快班,从准备部分的热身慢跑就出现了上述的散乱状态,我站在操场边上不动声色,等他们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两圈跑完结束,让他们安静了下来。轻声地告诉他们:“这两圈同学们没有按照慢跑的常规进行,因而是无效的。多次强调跑步的时候不能说话,并不是从课堂纪律的需要所做的要求,而是从运动的角度,科学健身的需要来要求的。任何运动的过程,都需要与动作的节律性相适应的呼吸节奏。你们一边跑步一边讲话,哪里还能做到有节律的呼吸节奏呢?因此,这样的运动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因而是无效的。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说体育课可以这样嘻嘻哈哈地玩玩闹闹地上下去,那么国家还需要专门培养体育老师吗?如果没有知識的传递,没有科学性支撑,那么校园里的清洁工老爷爷就可以来给你们上课了。是不是这样呢?”全班同学一片寂静,但是看出来也是若有所思。略作停顿后接着说:“按照我们的原则,无效的动作需要重来,很抱歉,排好两路纵队,按照要求重新再来一次。”声音不高,但是每一句都说的真切,学生也听得很投入。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按照要求重新又跑了两圈,而且明显的,队伍整齐,安静,而且很有节律。从那次课之后,这个班级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是在身体处于运动的过程,都没有在吊儿郎当的话痨了。
水平四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逆反心理表现的与年龄俱增,但是也表现出比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他们清楚,为什么要有体育课?体育课我们是来干嘛的?怎样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可能是许多体育同行们所忽略的,但却是学生很想知道的。特别是对一些实用性的体育项目,他们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一点我想应该是体育教师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要教给他们一些原理性的学科知识,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体育课上给他们强调课堂纪律,是他们不太容易接受的,也是他们比较反感的。在很多文化课老师做班主任的班级,无形之中给了他们一些错觉——体育课就是出来放松的,是帮助他们减缓文化课学习的压力的。这一点也是体育锻炼的价值之一,但不是唯一价值。不能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是走出室外放松的,那不相当于“放风” 吗?更多的是要树立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的学科知识和方法,传承体育所承载的文化,能够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并养成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要从一个大的健康观维度来实施我们的体育教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更是对社会的全民体质改善做贡献。
课堂情景:
开始部分结束后进入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老师下达热身慢跑的口令后,学生就会和往常一样的队形出发了,在慢跑的途中队伍散漫,边跑步边交头接耳说话,甚至是大声喧哗,一路嬉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一点上课的样子也没有。有很多老师可能会任由这样的现象持续下去,学生懒懒散散跑完了400---600米,在老师多次的口令下再次恢复了体操队形,这个时候说话的同学可能还是意犹未尽,并没有因为跑步结束而结束自己不合时宜的话题。每当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老师忍无可忍地整顿课堂纪律,要么是“河东狮吼”或者是急促的哨音开始此起彼伏,师生共同构建出一副与快乐课堂、高效课堂不相和谐的音符。
这个场景,相信同行们在常态课中并不会觉得陌生,所以一直就无所谓地任其存在着,存在有理,但是不见得就是合理的。关于这个懒散、不懂运动卫生的问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
一年前的某个班,而且还是文化成绩比较领先的所谓的快班,从准备部分的热身慢跑就出现了上述的散乱状态,我站在操场边上不动声色,等他们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两圈跑完结束,让他们安静了下来。轻声地告诉他们:“这两圈同学们没有按照慢跑的常规进行,因而是无效的。多次强调跑步的时候不能说话,并不是从课堂纪律的需要所做的要求,而是从运动的角度,科学健身的需要来要求的。任何运动的过程,都需要与动作的节律性相适应的呼吸节奏。你们一边跑步一边讲话,哪里还能做到有节律的呼吸节奏呢?因此,这样的运动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因而是无效的。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说体育课可以这样嘻嘻哈哈地玩玩闹闹地上下去,那么国家还需要专门培养体育老师吗?如果没有知識的传递,没有科学性支撑,那么校园里的清洁工老爷爷就可以来给你们上课了。是不是这样呢?”全班同学一片寂静,但是看出来也是若有所思。略作停顿后接着说:“按照我们的原则,无效的动作需要重来,很抱歉,排好两路纵队,按照要求重新再来一次。”声音不高,但是每一句都说的真切,学生也听得很投入。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按照要求重新又跑了两圈,而且明显的,队伍整齐,安静,而且很有节律。从那次课之后,这个班级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是在身体处于运动的过程,都没有在吊儿郎当的话痨了。
水平四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逆反心理表现的与年龄俱增,但是也表现出比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他们清楚,为什么要有体育课?体育课我们是来干嘛的?怎样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可能是许多体育同行们所忽略的,但却是学生很想知道的。特别是对一些实用性的体育项目,他们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一点我想应该是体育教师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要教给他们一些原理性的学科知识,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体育课上给他们强调课堂纪律,是他们不太容易接受的,也是他们比较反感的。在很多文化课老师做班主任的班级,无形之中给了他们一些错觉——体育课就是出来放松的,是帮助他们减缓文化课学习的压力的。这一点也是体育锻炼的价值之一,但不是唯一价值。不能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是走出室外放松的,那不相当于“放风” 吗?更多的是要树立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的学科知识和方法,传承体育所承载的文化,能够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并养成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要从一个大的健康观维度来实施我们的体育教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更是对社会的全民体质改善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