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常规,科学运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的程序通常采用三段式或者是四段式。其中三段式是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段式是指“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课的开始部分一般有这些程序:体委整队,向老师汇报出勤人数,师生问好,老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强调安全,安排见习生等。准备部分主要是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也是课的重难点突破的部分。结束部分则是调整身心,学练心得和教学评价以及回收器材,师生再见,宣布下课。很多时候,尤其是常态课,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师生都是很清楚的,但是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和时间的日常推移,很多不符合常规甚至是有违锻炼科学性的事情也会司空见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下面呈现体育课的常态课中常见的场景。
  课堂情景:
  开始部分结束后进入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老师下达热身慢跑的口令后,学生就会和往常一样的队形出发了,在慢跑的途中队伍散漫,边跑步边交头接耳说话,甚至是大声喧哗,一路嬉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一点上课的样子也没有。有很多老师可能会任由这样的现象持续下去,学生懒懒散散跑完了400---600米,在老师多次的口令下再次恢复了体操队形,这个时候说话的同学可能还是意犹未尽,并没有因为跑步结束而结束自己不合时宜的话题。每当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老师忍无可忍地整顿课堂纪律,要么是“河东狮吼”或者是急促的哨音开始此起彼伏,师生共同构建出一副与快乐课堂、高效课堂不相和谐的音符。
  这个场景,相信同行们在常态课中并不会觉得陌生,所以一直就无所谓地任其存在着,存在有理,但是不见得就是合理的。关于这个懒散、不懂运动卫生的问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
  一年前的某个班,而且还是文化成绩比较领先的所谓的快班,从准备部分的热身慢跑就出现了上述的散乱状态,我站在操场边上不动声色,等他们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两圈跑完结束,让他们安静了下来。轻声地告诉他们:“这两圈同学们没有按照慢跑的常规进行,因而是无效的。多次强调跑步的时候不能说话,并不是从课堂纪律的需要所做的要求,而是从运动的角度,科学健身的需要来要求的。任何运动的过程,都需要与动作的节律性相适应的呼吸节奏。你们一边跑步一边讲话,哪里还能做到有节律的呼吸节奏呢?因此,这样的运动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因而是无效的。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说体育课可以这样嘻嘻哈哈地玩玩闹闹地上下去,那么国家还需要专门培养体育老师吗?如果没有知識的传递,没有科学性支撑,那么校园里的清洁工老爷爷就可以来给你们上课了。是不是这样呢?”全班同学一片寂静,但是看出来也是若有所思。略作停顿后接着说:“按照我们的原则,无效的动作需要重来,很抱歉,排好两路纵队,按照要求重新再来一次。”声音不高,但是每一句都说的真切,学生也听得很投入。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按照要求重新又跑了两圈,而且明显的,队伍整齐,安静,而且很有节律。从那次课之后,这个班级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是在身体处于运动的过程,都没有在吊儿郎当的话痨了。
  水平四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逆反心理表现的与年龄俱增,但是也表现出比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他们清楚,为什么要有体育课?体育课我们是来干嘛的?怎样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可能是许多体育同行们所忽略的,但却是学生很想知道的。特别是对一些实用性的体育项目,他们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一点我想应该是体育教师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要教给他们一些原理性的学科知识,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体育课上给他们强调课堂纪律,是他们不太容易接受的,也是他们比较反感的。在很多文化课老师做班主任的班级,无形之中给了他们一些错觉——体育课就是出来放松的,是帮助他们减缓文化课学习的压力的。这一点也是体育锻炼的价值之一,但不是唯一价值。不能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是走出室外放松的,那不相当于“放风” 吗?更多的是要树立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的学科知识和方法,传承体育所承载的文化,能够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并养成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要从一个大的健康观维度来实施我们的体育教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更是对社会的全民体质改善做贡献。
其他文献
小班化教学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与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相吻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我校也尝试了小班化,在小班化英语教学实践中,其优势不断地体现出来:  一、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  上课发言的机会多了,使学生求知欲望得到了展现,教师也能在指导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发展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
期刊
如何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大部分教师沿袭的是传统的写读书笔记的做法。但我觉得,对照新课程标准,这一传统的做法显然已不完全适合了。首先,新课标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写读书笔记并不能突出这方面的训练。其次,写读书笔记动辄几百字,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的做法既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在教学实践中就试着另辟蹊径,采用读书卡的方式來指
期刊
体育课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学生体力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任务是为实现学校任务服务的,兴趣又是活动的动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有力地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此,我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求新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喜欢接受新东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难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低年级的小朋友,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语文课上孩子们渐渐地变成纯粹的听众,越来越不爱发表自己的意见!然而我们也在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动画片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那么专注,不受外界的影响。我想:动画片大多比较幽默可笑,这种幽默是生活里没有的,这种夸张会让孩子们从想象中放松心情并获得快乐!影片中的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一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这就需要老师们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顺应眼下的教改方向,还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下,教和学的关系也发生重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交、因学活教。也就是一个教学模式:学为中心、学为主线,三种学习方式:自学、互学、展学。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经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课件在教学中的不断使用。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正确把握 CAI课件 使用  CAI课件在教学中的不断使用,备受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方法等进行更新和改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由于CAI课件自身的特点
期刊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并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
期刊
一、民主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孩子们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眼界因此开阔了许多,他们的主观意识、自我意识也逐渐凸显出来,许多的事例表明,能够尊重学生的天性,把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上的民主型教师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的欢迎。  师生之间应该充分发扬民主。一方面,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心声,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也要诚恳地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发扬民主并不意味着
期刊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师者如果心中没有阳光,没有良好的品格,没有正常的个性,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情感关系的。而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打动孩子的心,就要尊重他们——和孩子们平等相处,这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
期刊
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智慧的锦囊》中提到,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由错误中获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再尝试。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都会从试卷题目的角度写试卷分析,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卷子上考了那些知识点,其实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对这份卷子的反思。基于这个目的我给全体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试卷分析。并提出了以下要求:①自己完成分析,可以找小组成员帮忙。②借助教研室反馈的三模数学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