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他们明明知道插座危险,但还是忍不住想去抠;他们明明知道打人不对,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出手打架;他们明明熟悉《狼来了》的故事,但还是会撒谎;他们明明清楚手机电脑游戏有多么伤害眼睛和耗费时间,但还是会沉浸其中……
很多父母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看到孩子明知故犯,而且不断地重复犯错。父母往往会这样对待孩子犯错:恐吓;简单粗暴的打骂;把孩子关在房里或者门外思过;限制孩子的权利,比如罚一个月不许看电视;等等。如果孩子还是继续犯错,那么惩罚将会越来越严厉。那是因为很多家长有着这样的一个思维逻辑:惩罚可以让孩子在想犯错的时候就会想到惩罚带来的痛苦,孩子害怕这种痛苦,于是就不会再犯错了。这种教育逻辑跟人类训练小狗的逻辑是一样的,当小狗去一个新家不懂规矩随地大小便的时候,主人一般会让小狗站在“罪证”面前,接受主人的打骂,几次下来,小狗就自然而然学会规矩了。
这种对待小狗非常有效的教育逻辑,放在孩子身上究竟是否真正有效呢?当然,孩子跟小狗不一样,因为孩子有更聪明的头脑和更复杂的情绪。当孩子面对惩罚的时候,他们不是只会感到害怕这么简单,他们还会抵触和反抗。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往往会用哭闹、打人的方式来表达对惩罚的抵触和不满,同时他们也在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试探家长,看看父母会不会因此而退让,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会越罚越闹、越罚越倔。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许就会用沉默、冷战或者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跟家长斗智斗勇,时间久了,亲子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了。
当孩子面对家长越来越严厉的惩罚手段又没有足夠的能力去反抗的时候,他们也许会不得不屈服,而这种屈服往往只是表面而不是发自内在的,在屈服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更多的不满和愤恨。当孩子一旦可以脱离父母的束缚或者慢慢拥有了能与父母抗衡的力量的时候,他还是会摆脱父母的羁绊,再次回到犯错的道路上。显然,用惩罚来对待孩子犯错不是明智的选择。
犯错是每个人都会的,大人会犯错,更何况年幼的孩子。犯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孩子犯错,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接纳。但这不等同放任和认同,家长应该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对与错,并让孩子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应有的责任,比如真诚道歉或者将破坏物收拾干净等。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孩子需要在犯错中成长,家长也需要在教育中学会控制情绪和耐心等待。
很多父母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看到孩子明知故犯,而且不断地重复犯错。父母往往会这样对待孩子犯错:恐吓;简单粗暴的打骂;把孩子关在房里或者门外思过;限制孩子的权利,比如罚一个月不许看电视;等等。如果孩子还是继续犯错,那么惩罚将会越来越严厉。那是因为很多家长有着这样的一个思维逻辑:惩罚可以让孩子在想犯错的时候就会想到惩罚带来的痛苦,孩子害怕这种痛苦,于是就不会再犯错了。这种教育逻辑跟人类训练小狗的逻辑是一样的,当小狗去一个新家不懂规矩随地大小便的时候,主人一般会让小狗站在“罪证”面前,接受主人的打骂,几次下来,小狗就自然而然学会规矩了。
这种对待小狗非常有效的教育逻辑,放在孩子身上究竟是否真正有效呢?当然,孩子跟小狗不一样,因为孩子有更聪明的头脑和更复杂的情绪。当孩子面对惩罚的时候,他们不是只会感到害怕这么简单,他们还会抵触和反抗。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往往会用哭闹、打人的方式来表达对惩罚的抵触和不满,同时他们也在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试探家长,看看父母会不会因此而退让,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会越罚越闹、越罚越倔。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许就会用沉默、冷战或者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跟家长斗智斗勇,时间久了,亲子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了。
当孩子面对家长越来越严厉的惩罚手段又没有足夠的能力去反抗的时候,他们也许会不得不屈服,而这种屈服往往只是表面而不是发自内在的,在屈服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更多的不满和愤恨。当孩子一旦可以脱离父母的束缚或者慢慢拥有了能与父母抗衡的力量的时候,他还是会摆脱父母的羁绊,再次回到犯错的道路上。显然,用惩罚来对待孩子犯错不是明智的选择。
犯错是每个人都会的,大人会犯错,更何况年幼的孩子。犯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孩子犯错,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接纳。但这不等同放任和认同,家长应该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对与错,并让孩子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应有的责任,比如真诚道歉或者将破坏物收拾干净等。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孩子需要在犯错中成长,家长也需要在教育中学会控制情绪和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