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汾作为一座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转型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在社会趋势面前灵活的应变性,和拥抱变革、励精图治的开放精神。
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该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丁村、尧都、大槐树、壶口瀑布,全国半数以上元代戏台等华夏人文历史古迹星罗棋布;这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这里也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还有,临汾的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中国戏剧家协会唯一命名)、“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就这样的一个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转型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在社会趋势面前灵活的应变性,和拥抱变革、励精图治的开放精神。
十年前,本刊曾有记者去过临汾,当时,临汾还是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的煤城,其污染指数在全世界都排名靠前。而十年后,当记者再次去临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碧波荡漾、人居和谐,让记者流连忘返。
然而,这只是临汾的外观变化。实际上,临汾的经济转型才是临汾真正的大变化,而临汾经济开发区的开拓发展更是其中的典型。
五大工程力促转型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临汾开发区突出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园开发、社会稳定和民生工程等五大重点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了全区的转型跨越、先行发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截止2011年底,区内生产总值完成21.42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总产值完成16.66亿元,同比增长185%;科工贸收入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20%;招商引资合同资金完成45.59亿元,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69%;进出口总额完成3780万美元,同比增长1927%;财政收入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18%。
在招商引资方面,临汾开发区也收获颇丰。开发区深入开展了“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年引进各类大项目10余个,签约资金近45.59亿元,特别是引进了三一重工、华翔格力、红木家俱、红星美凯龙、坤城大厦、宏盛花园、和嘉经贸大厦、晋商联合商品交易所等一批实力型项目,为开发区转型跨越和先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开发区的各项工作最终要体现在各个项目的落实上。2011年,开发区共实施项目45个。其中,9个市重点监测项目全部开工,其他新开工项目均按预定目标稳步推进。当年完成投资18.5亿元。所有项目的报建率、招投标率、图纸审查率、监理率和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均连续五年达到100%。
在工业园区的开发方面。临汾开发区编制完成了园区产业用地、功能结构、道路交通三个规划,打通了5公里园区道路,建成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两座,初步实现了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引进华翔美的、LED、飞虹微纳米、红番茄、TR-塔尔保温材料、MO园、豪信化工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园区产业雏形基本形成,产业特点初步显现,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增强。
筑巢方能引凤。而“筑巢”两个字有讲究,它不仅是一两个项目的优惠政策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综合的建设过程。在这方面,临汾开发区也有做得有声有色。2011年,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8条道路、4幢廉租房、5处公厕、2个主题雕塑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了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个小区的节能改造工作,完善了4个路口交通信号设施,实施了4个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办结15个规划审批事项,解决了河汾一路西段污水明排和郭家庄片区的排水问题,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在社区综合事业方面,开发区累计投入近亿元,实施了道路改造、廉租房建设、环境绿化、卫生改善和公共安全配套工程,兑现了失地农民补偿、生活补助、各种补贴和城乡居民养老、医保、低保、优抚补助、“家电下乡”补贴等。社区教科文卫体,民政、司法、计生、综治、人大、人武、工青妇和残联等工作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福利事业蓬勃发展。此外,开发区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了党务公开、公车治理、政风行风评议、作风整顿、案件查办以及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实效,这也间接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飞地经济”谋创新
临汾经济开发区是1997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1998年10月正式挂牌运行。2010年8月,根据临汾新城市规划要求和开发区经济发展需要,正式拓展为老区和临汾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两大部分。
临汾开发区的老区紧贴临汾市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辖区共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万余人。目前,老区共有各类工商企业610余家,财政收入由建区之初的234万元,增长到2亿多元。根据临汾市“十二五”规划,老区主要发展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物流和“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工业项目逐渐向工业园区转移。
临汾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是则是开发区为解决工业项目空间缺失的问题,由开发区管委会与洪洞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统盘考虑,在征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之后,按照发展“飞地经济”的思路,本着“全面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创新共赢”的原则合作共建的临汾市首个新型工业园,也是临汾市异地联合共建的首个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基地平台。园区位于洪洞县甘亭镇辖区,处于临汾市百公里经济带区域范围之内,2010年8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总规划面积96.5平方公里,一期面积24.8平方公里。
根据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的“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度招商为措施,大跨越发展为目标”总体要求,按照临汾市“十二五”末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开发区确定工业园的发展思路是“一年打基础、三年初见效、五年上规模”。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产业定位。以发展精密铸造和机械装备制造为核心,以医药化工、消防产品、电子产品、新型材料为支撑,以金融、保险、商务和物流为配套,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六大产业功能区”,即:装备制造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区、生产性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三是总体目标。到2015年,总投资3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30亿元、工商业投资270亿元),GDP达到200亿元,上缴税金20亿元,人口规模达到6万人;到2020年,GDP达到500亿元,上缴税金75亿元,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通过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力争把工业园打造成临汾市转型跨越示范园和标杆园、山西省科技创新产业园和一流新型工业园。 目前,开发区已经编制完成了三个方面的总体规划,分别是产业用地规划、功能结构规划、交通规划等,园区的雏形已经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已经入驻的企业(项目)有10余个,其中,部分企业已投产达效,其他在建项目大部分能在年前建成投产。此外,还有一批签约项目即将落地建设。
多方努力绘蓝图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年份,也是开发区加快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关键之年。临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紧紧抓住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设立带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抢抓机遇,顺应转型跨越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绘就开发新蓝图。
临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尚日红告诉记者,今年,山西省、临汾市把开发区列为重点考核对象,山西省商务厅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发区经济总量要翻两番,开发区内生产总值考核目标增长30%,财政收入增加30%,工业销售收入增加30%,进出口总额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30%,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30%,工业集中度15%,产业集聚度40%。为圆满完成上述任务,开发区确定今年要紧紧抓住山西建设综改试验区关于大力推进开发区科学发展和临汾市建设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廓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引深招商引资,狠抓项目落实,强推园区建设,加快转型跨越,着力在工业园建设上有新突破,努力把临汾开发区建成临汾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和山西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
开发区计划投资38个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5.8亿元。其中,商贸类项目7个,总投资15.5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6.9亿元;商住类项目6个,总投资17.3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5.9亿元;工业类项目5个,总投资23.9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4.15亿元;农业类项目1个,总投资4000万元,当年拟完成投资3000万元;社会事业类项目1个,总投资3300万元,当年拟完成投资1000万元;拟开发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62.9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8.4亿元。
除此之外,开发区还计划着力做好10项基础设施:总投资1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71亿元,分别投向坂下街道路改造等工程。
蓝图已绘就,重点在落实。如果说谋篇布局、展望未来体现了开发区一班人的决策力,那么推进落实则考验班子成员的执行力。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发区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和工业园区均处于“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走廊范围的优势,主动争取一切有利的政策和资金,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新业绩、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新发展、进一步加大项目落实的新速度、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的新品位、进一步开创思想文化和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临汾开发区管委会也认识到,临汾所固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实对开发区的建设是有利的。目前临汾开发区将进一步引深知名度提升战略,运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原则,拓宽开发区的影响面,增强开发区的吸引力,提高开发区的软实力,加快开发区知名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核心内容。临汾的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临汾开发区希冀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繁荣区域文化事业,创开发区特色的文化品牌。临汾这个“华夏第一都”正在迎接科技时代的挑战,转型为一个科技和文化比翼双飞、相得益彰的现代化城市,古城正励精图治,展现出无限活力和精彩。
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该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丁村、尧都、大槐树、壶口瀑布,全国半数以上元代戏台等华夏人文历史古迹星罗棋布;这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这里也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还有,临汾的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中国戏剧家协会唯一命名)、“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就这样的一个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转型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在社会趋势面前灵活的应变性,和拥抱变革、励精图治的开放精神。
十年前,本刊曾有记者去过临汾,当时,临汾还是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的煤城,其污染指数在全世界都排名靠前。而十年后,当记者再次去临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碧波荡漾、人居和谐,让记者流连忘返。
然而,这只是临汾的外观变化。实际上,临汾的经济转型才是临汾真正的大变化,而临汾经济开发区的开拓发展更是其中的典型。
五大工程力促转型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临汾开发区突出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园开发、社会稳定和民生工程等五大重点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了全区的转型跨越、先行发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截止2011年底,区内生产总值完成21.42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总产值完成16.66亿元,同比增长185%;科工贸收入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20%;招商引资合同资金完成45.59亿元,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69%;进出口总额完成3780万美元,同比增长1927%;财政收入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18%。
在招商引资方面,临汾开发区也收获颇丰。开发区深入开展了“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年引进各类大项目10余个,签约资金近45.59亿元,特别是引进了三一重工、华翔格力、红木家俱、红星美凯龙、坤城大厦、宏盛花园、和嘉经贸大厦、晋商联合商品交易所等一批实力型项目,为开发区转型跨越和先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开发区的各项工作最终要体现在各个项目的落实上。2011年,开发区共实施项目45个。其中,9个市重点监测项目全部开工,其他新开工项目均按预定目标稳步推进。当年完成投资18.5亿元。所有项目的报建率、招投标率、图纸审查率、监理率和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均连续五年达到100%。
在工业园区的开发方面。临汾开发区编制完成了园区产业用地、功能结构、道路交通三个规划,打通了5公里园区道路,建成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两座,初步实现了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引进华翔美的、LED、飞虹微纳米、红番茄、TR-塔尔保温材料、MO园、豪信化工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园区产业雏形基本形成,产业特点初步显现,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增强。
筑巢方能引凤。而“筑巢”两个字有讲究,它不仅是一两个项目的优惠政策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综合的建设过程。在这方面,临汾开发区也有做得有声有色。2011年,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8条道路、4幢廉租房、5处公厕、2个主题雕塑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了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个小区的节能改造工作,完善了4个路口交通信号设施,实施了4个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办结15个规划审批事项,解决了河汾一路西段污水明排和郭家庄片区的排水问题,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在社区综合事业方面,开发区累计投入近亿元,实施了道路改造、廉租房建设、环境绿化、卫生改善和公共安全配套工程,兑现了失地农民补偿、生活补助、各种补贴和城乡居民养老、医保、低保、优抚补助、“家电下乡”补贴等。社区教科文卫体,民政、司法、计生、综治、人大、人武、工青妇和残联等工作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福利事业蓬勃发展。此外,开发区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了党务公开、公车治理、政风行风评议、作风整顿、案件查办以及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实效,这也间接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飞地经济”谋创新
临汾经济开发区是1997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1998年10月正式挂牌运行。2010年8月,根据临汾新城市规划要求和开发区经济发展需要,正式拓展为老区和临汾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两大部分。
临汾开发区的老区紧贴临汾市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辖区共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万余人。目前,老区共有各类工商企业610余家,财政收入由建区之初的234万元,增长到2亿多元。根据临汾市“十二五”规划,老区主要发展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物流和“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工业项目逐渐向工业园区转移。
临汾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是则是开发区为解决工业项目空间缺失的问题,由开发区管委会与洪洞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统盘考虑,在征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之后,按照发展“飞地经济”的思路,本着“全面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创新共赢”的原则合作共建的临汾市首个新型工业园,也是临汾市异地联合共建的首个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基地平台。园区位于洪洞县甘亭镇辖区,处于临汾市百公里经济带区域范围之内,2010年8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总规划面积96.5平方公里,一期面积24.8平方公里。
根据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的“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度招商为措施,大跨越发展为目标”总体要求,按照临汾市“十二五”末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开发区确定工业园的发展思路是“一年打基础、三年初见效、五年上规模”。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产业定位。以发展精密铸造和机械装备制造为核心,以医药化工、消防产品、电子产品、新型材料为支撑,以金融、保险、商务和物流为配套,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六大产业功能区”,即:装备制造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区、生产性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三是总体目标。到2015年,总投资3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30亿元、工商业投资270亿元),GDP达到200亿元,上缴税金20亿元,人口规模达到6万人;到2020年,GDP达到500亿元,上缴税金75亿元,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通过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力争把工业园打造成临汾市转型跨越示范园和标杆园、山西省科技创新产业园和一流新型工业园。 目前,开发区已经编制完成了三个方面的总体规划,分别是产业用地规划、功能结构规划、交通规划等,园区的雏形已经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已经入驻的企业(项目)有10余个,其中,部分企业已投产达效,其他在建项目大部分能在年前建成投产。此外,还有一批签约项目即将落地建设。
多方努力绘蓝图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年份,也是开发区加快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关键之年。临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紧紧抓住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设立带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抢抓机遇,顺应转型跨越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绘就开发新蓝图。
临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尚日红告诉记者,今年,山西省、临汾市把开发区列为重点考核对象,山西省商务厅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发区经济总量要翻两番,开发区内生产总值考核目标增长30%,财政收入增加30%,工业销售收入增加30%,进出口总额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30%,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加30%,工业集中度15%,产业集聚度40%。为圆满完成上述任务,开发区确定今年要紧紧抓住山西建设综改试验区关于大力推进开发区科学发展和临汾市建设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廓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引深招商引资,狠抓项目落实,强推园区建设,加快转型跨越,着力在工业园建设上有新突破,努力把临汾开发区建成临汾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和山西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
开发区计划投资38个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5.8亿元。其中,商贸类项目7个,总投资15.5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6.9亿元;商住类项目6个,总投资17.3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5.9亿元;工业类项目5个,总投资23.9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4.15亿元;农业类项目1个,总投资4000万元,当年拟完成投资3000万元;社会事业类项目1个,总投资3300万元,当年拟完成投资1000万元;拟开发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62.9亿元,当年拟完成投资8.4亿元。
除此之外,开发区还计划着力做好10项基础设施:总投资14.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71亿元,分别投向坂下街道路改造等工程。
蓝图已绘就,重点在落实。如果说谋篇布局、展望未来体现了开发区一班人的决策力,那么推进落实则考验班子成员的执行力。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发区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和工业园区均处于“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走廊范围的优势,主动争取一切有利的政策和资金,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新业绩、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新发展、进一步加大项目落实的新速度、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的新品位、进一步开创思想文化和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临汾开发区管委会也认识到,临汾所固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实对开发区的建设是有利的。目前临汾开发区将进一步引深知名度提升战略,运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原则,拓宽开发区的影响面,增强开发区的吸引力,提高开发区的软实力,加快开发区知名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核心内容。临汾的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临汾开发区希冀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繁荣区域文化事业,创开发区特色的文化品牌。临汾这个“华夏第一都”正在迎接科技时代的挑战,转型为一个科技和文化比翼双飞、相得益彰的现代化城市,古城正励精图治,展现出无限活力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