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活跃度比较高,而且对于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阅读与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采用以读悟写的教学模式,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一些结合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以读悟写
  以读悟写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顺序是“阅读—以读悟写—写作”,读是基础,写就是对此的一种延伸与扩展。教师将文本看成主要载体,设置一些写作内容,使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收到双赢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阅读与写作实际上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写作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难以利用有效的文字去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作水平低,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平常的阅读积累不够。因此,教师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中积累多元化的写作素材,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延伸与拓展,不至于出现文笔表述混乱的情况。由此可以发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以读悟写基础上阅读与写作结合的主要策略
  1.读写结合的第一步——仿写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模仿是一种本能,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以读悟写的教学目的。当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时,仿写是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经典范文,让学生展开相应的讨论,将重点放置在语句的结构、排列和修辞等方面。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春》这篇课文时,“盼望着,盼望着,……”教师利用这种修辞手法让学生对此进行仿写训练,可以从夏天、秋天的角度出发,先从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来进行仿写,要有层次地描绘出整个季节的变化情况,真正将修辞的作用体现出来。然后,教师让学生对其中所运用到的景物描写进行模仿,秉承着层次性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切身体会,使语言的表述更为生动、真切。在仿写教学中,教师不要盲目地帮助学生选择参考标准,而是应该结合文章的难易程度和写作特点,按照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阅读并仿写的文章。
  2.读写结合的第二步——扩写
  扩写主要是按照文章原本给出的一些提示,对原有的文章情节进行适当的延伸,然后借助一些具体化的表现技巧,实现对文章的延伸与拓展,使其成为一篇逻辑严谨、完美的文章。扩写的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找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文章的结尾处开始续写;(2)引导学生根据原文去展开丰富的讨论,使续写的内容与原文相同;(3)引导学生找准原文的写作风格,尽量在语言形式、写作格调上与原文相一致,不要出现续写内容过于突兀的情况。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尝试着写出600字的文章。在格式上,最好还是采用对话的方式,联系文章的背景写出自己的体会,确保语言在文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对于这种扩写方法而言,不仅让学生忠于自己的理念,又符合原文的文体特点,对于课文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上。
  3.读写结合的第三步——妙写
  妙写的作用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要让学生遵循自己的本心去开展相应的写作,简称“随笔”。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灵感迸发的主要阶段,将学生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文章具有饱满性。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将其改写成为散文。类似这样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对于教材中文章的阅读兴趣也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不会再认为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教师采用以读悟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写作技巧、表述思路有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认知,还可以在文章中进一步去挖掘其中潜在的核心思想,让学生懂得如何创作才是最好的。在妙写的过程中,学生不应该局限在原来的框架中,而应该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況去写作,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写作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多阅读、多思考,积累更多的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应用到写作中,运用文字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艳.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J].祖国,2018(7).
  [2]陈艳.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3).
  [3]梁勤.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初中语文教学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音乐欣赏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文章主要谈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丰富情感,提升音乐欣赏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教学成为当今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最为困难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是广大幼儿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提出欣赏要求  在向
期刊
摘要:将田园资源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全面综合本土资源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创新的热情。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大胆讲述自己的意愿,在感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玩出童趣、玩出精彩、玩出快乐、玩出自我,从而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幸福成长。  关键词:田园资源;区域活动;融入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给孩子怎样的生活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初步探究发现新知,抓住重点自主探究,交流、表达、小结,旨在帮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对于探究性学习则被忽视。那么,什么是探究
期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坚持兴趣培养与知识建构并存的教学思路。文章基于探究与分享的教学思路,在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探究与分享掌握编程的技术和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证了探究与分享教学思路的正确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探究与分享;Scratch编程软件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期刊
摘要:教育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学科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想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養,就要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文章以中国明朝内阁制为例,运用时空观念来思考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明朝内阁制  “素养”一词,“素”指平素,它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应有的文化教养,甚至是一种道德水平。“养”释为修养,既可以理
期刊
摘要: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解题后從不同角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积累基本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题反思;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探究意识被激发,探究热情被点燃,探究活动取得实效,从而形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块教学阵地,不拘泥于
期刊
摘要:主问题是课文的中心问题、关键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板块式设计主要整合教学内容,每个板块聚集一个核心能力目标。文章以《中国结》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采用主问题引领和板块式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问题引领;板块式设计;策略探讨  当下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低效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大量的串讲、串问,简单地说就是讲解、
期刊
摘要: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教学为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对于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转课堂形成的自由、民主的氛围奠定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基础;知识内化的过程形成的实践能力,启动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动力”;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单位由原来的孤立的课时转变为系统的单元,并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系统指向问题的中观特征,将“四何”类问题,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作为问题系统元素,依照具体原则和过程设计问题系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文章以“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学为例,得到“四何”类问题系统。  关键词:生物教学;“四何”类问题;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