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中学阶段开展科技实践活动,面临着师资不足、经费紧张、资源缺乏及时间有限等困难。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地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整合校内外的优势科教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优质的科教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那么,如何整合与利用优势科教资源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呢?以下是我校科技创新工作组的地理科技教师刘林与张柏新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实施过程的摘录:
“广西石漠化调查研究与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和实施过程:
1 组建团队,组织准备。2004年9月秦副校长在高一研究性学习动员大会上作动员。10月上旬成立课题小组,招聘课题成员。
2 查阅资料,知识准备。10月上旬组织课题组同学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岩溶有关知识。
3 走访专家,了解基本情况。10月中旬访问广西林业厅专家,调查广西石漠化的基本情况,同时课题组成员把了解的情况,通过学校新之梦广播站开始向全校师生通报有关石漠化的基本情况,并在南宁一中网站上建立石漠化网页,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石漠化问题,出版第一期石漠化宣传板报。
4 实地考察,归因分析。10月下旬组织课题组同学到广西石漠化较严重地区——平果县做实地考察,了解石漠化现状。11月到南宁花鸟市场和邕武公路(老路)两旁暗访树蔸生意情况。从中了解到南宁树蔸生意火爆,部分人无视《树蔸树木采伐流通规定》,疯狂采挖,当地农民习惯用藤蔓、树枝等植物作生活燃料,这是广西石漠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5 参观调研,寻找对策。课题组同学先后又参观了邕宁沼气池,考察了马山县治理石漠化的进展情况。了解马山县退耕还林政策对石漠化治理的初步成效,同时马山黑山羊养殖经济的发展也给石漠化的治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后,在校内组织了一场辩论会,正方观点:石漠化地区养黑山羊弊大于利,反方观点:石漠化地区养黑羊利大于弊。
6 调研总結,形成论文。本项活动的课题主要成果是论文:《广西的石漢化及其治理》。文中同学们对广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石漠化的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把石漠化写进中小学教材,使同学们从小知道什么是石漠化,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习惯;同时也建议在公共汽车站设立防治石漠化公益广告,希望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关注。
7 环保宣传,感召民众。在校内。高一年级举行了石漠化公益广告比赛和石漠化黑板报比赛,出版第二期石漠化宣传板报;与广西医科大学绿沙协会在校内联合举办石漠化图片展,并联合举办了“保护生态环境,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签名活动。在校外。课题组利用双休日时间到民生广场用展板向市民宣传石漠化的危害、治理与预防的知识,让市民了解石漠化,树立环保意识。利用假期到农村,向农民介绍使用沼气,不乱砍乱伐,珍爱植被,保护环境的科普宣传活动。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要整合与利用优势科教资源,首先要审视本校的实际情况,了解什么是适合学校利用的校内外优势资源。对于我校来说,有如刘林和张柏新老师这样受过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首批项目学校培训的科技教师,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又有较强的组织和辅导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我校有科技教育的优良传统,学生对科技活动十分热衷参与,这就构成了我校校内的优势资源。在校外,我校有位于自治区首府的区位优势,众多的科研院所、科普和环保管理机构,以及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家长,这些都是校外的优势资源。同时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我们生活的家园就是科技实践活动的最好基地。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呢?
策略之一:构建科教合作的长效基地。我们先后与广西地质博物馆建立了研究性学习基地、与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在南宁气象局建立科技教育基地。有了这些基地,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聘请专家学者,对活动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
策略之二:选择,哈当的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广西石漠化调查研究与宣传活动”就是结合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以及活动所需的区位科教资源优势来设定的。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挖掘与利用科教资源,争取社会各界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与帮助。“广西石漠化调查研究与宣传活动”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科技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宣教中心、南宁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南宁市科协青少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营林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办公室、马山县林业局等部门的鼎力支持。
策略之三:广泛宣传,吸纳媒体资源。案例中,实地考察后,同学们因大石山区缺水少土的恶劣生态环境的震撼而呼吁社会关注广西的石漠化声音,引起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并引起了中澳合作喀斯特环境恢复项目澳方队长Dr.BriaWarren博士和中方队长陈深畅的关注,他们特发函邀请课题指导老师刘林参加2006年3月在广西忻城召开的“中澳合作喀斯特环境恢复项目国际研讨会”,并表示在适当的时候邀请课题组的同学到忻城考察石漠化(澳援项目),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策略之四:学生家长资源的有效调用。发现与利用有专长的家长资源,了解学生的家庭居住环境,也吸收家长有专长、家住环境有利于项目活动的学生作为课题研究骨干。本案例中有些家长擅长于设计与制造沼气池、有些学生家住山区,我们就吸收这些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为组织其他学生考察提供便利。
社会科教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真实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到平果县和马山县实地考察石漠化,同学们对广西石漠化的危害有了切身的感受,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的恶劣生态条件,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并对自己不良的行为进行反思,改掉过去不注意用水的不良习惯;通过举办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签名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危害;通过到杨美镇考察沼气池、到马山县考察石漠化的治理情况,使同学们看到了治理石漠化的希望,并学到了一些治理石漠化的方法和技术,为将来建设家乡学好本领。社会科教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为教技教师脚踏实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提供了舞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学校的教育效能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社会科教资源丰富多彩,必须遵循“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原则,选择了学校周边地区优势的科教资源,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关键。
责编 覃 敏
“广西石漠化调查研究与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和实施过程:
1 组建团队,组织准备。2004年9月秦副校长在高一研究性学习动员大会上作动员。10月上旬成立课题小组,招聘课题成员。
2 查阅资料,知识准备。10月上旬组织课题组同学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岩溶有关知识。
3 走访专家,了解基本情况。10月中旬访问广西林业厅专家,调查广西石漠化的基本情况,同时课题组成员把了解的情况,通过学校新之梦广播站开始向全校师生通报有关石漠化的基本情况,并在南宁一中网站上建立石漠化网页,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石漠化问题,出版第一期石漠化宣传板报。
4 实地考察,归因分析。10月下旬组织课题组同学到广西石漠化较严重地区——平果县做实地考察,了解石漠化现状。11月到南宁花鸟市场和邕武公路(老路)两旁暗访树蔸生意情况。从中了解到南宁树蔸生意火爆,部分人无视《树蔸树木采伐流通规定》,疯狂采挖,当地农民习惯用藤蔓、树枝等植物作生活燃料,这是广西石漠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5 参观调研,寻找对策。课题组同学先后又参观了邕宁沼气池,考察了马山县治理石漠化的进展情况。了解马山县退耕还林政策对石漠化治理的初步成效,同时马山黑山羊养殖经济的发展也给石漠化的治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后,在校内组织了一场辩论会,正方观点:石漠化地区养黑山羊弊大于利,反方观点:石漠化地区养黑羊利大于弊。
6 调研总結,形成论文。本项活动的课题主要成果是论文:《广西的石漢化及其治理》。文中同学们对广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石漠化的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把石漠化写进中小学教材,使同学们从小知道什么是石漠化,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习惯;同时也建议在公共汽车站设立防治石漠化公益广告,希望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关注。
7 环保宣传,感召民众。在校内。高一年级举行了石漠化公益广告比赛和石漠化黑板报比赛,出版第二期石漠化宣传板报;与广西医科大学绿沙协会在校内联合举办石漠化图片展,并联合举办了“保护生态环境,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签名活动。在校外。课题组利用双休日时间到民生广场用展板向市民宣传石漠化的危害、治理与预防的知识,让市民了解石漠化,树立环保意识。利用假期到农村,向农民介绍使用沼气,不乱砍乱伐,珍爱植被,保护环境的科普宣传活动。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要整合与利用优势科教资源,首先要审视本校的实际情况,了解什么是适合学校利用的校内外优势资源。对于我校来说,有如刘林和张柏新老师这样受过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首批项目学校培训的科技教师,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又有较强的组织和辅导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我校有科技教育的优良传统,学生对科技活动十分热衷参与,这就构成了我校校内的优势资源。在校外,我校有位于自治区首府的区位优势,众多的科研院所、科普和环保管理机构,以及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家长,这些都是校外的优势资源。同时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我们生活的家园就是科技实践活动的最好基地。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呢?
策略之一:构建科教合作的长效基地。我们先后与广西地质博物馆建立了研究性学习基地、与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在南宁气象局建立科技教育基地。有了这些基地,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聘请专家学者,对活动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
策略之二:选择,哈当的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广西石漠化调查研究与宣传活动”就是结合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以及活动所需的区位科教资源优势来设定的。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挖掘与利用科教资源,争取社会各界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与帮助。“广西石漠化调查研究与宣传活动”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科技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宣教中心、南宁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南宁市科协青少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营林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办公室、马山县林业局等部门的鼎力支持。
策略之三:广泛宣传,吸纳媒体资源。案例中,实地考察后,同学们因大石山区缺水少土的恶劣生态环境的震撼而呼吁社会关注广西的石漠化声音,引起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并引起了中澳合作喀斯特环境恢复项目澳方队长Dr.BriaWarren博士和中方队长陈深畅的关注,他们特发函邀请课题指导老师刘林参加2006年3月在广西忻城召开的“中澳合作喀斯特环境恢复项目国际研讨会”,并表示在适当的时候邀请课题组的同学到忻城考察石漠化(澳援项目),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策略之四:学生家长资源的有效调用。发现与利用有专长的家长资源,了解学生的家庭居住环境,也吸收家长有专长、家住环境有利于项目活动的学生作为课题研究骨干。本案例中有些家长擅长于设计与制造沼气池、有些学生家住山区,我们就吸收这些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为组织其他学生考察提供便利。
社会科教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真实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到平果县和马山县实地考察石漠化,同学们对广西石漠化的危害有了切身的感受,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的恶劣生态条件,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并对自己不良的行为进行反思,改掉过去不注意用水的不良习惯;通过举办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签名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危害;通过到杨美镇考察沼气池、到马山县考察石漠化的治理情况,使同学们看到了治理石漠化的希望,并学到了一些治理石漠化的方法和技术,为将来建设家乡学好本领。社会科教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为教技教师脚踏实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提供了舞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学校的教育效能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社会科教资源丰富多彩,必须遵循“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原则,选择了学校周边地区优势的科教资源,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关键。
责编 覃 敏